APP下载

重塑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观

2022-09-16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江西省思维科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小学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灌输重塑科学素养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江西省思维科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徐章英

小学科学教育长期被边缘化的严重事实,导致小学科学教育在师资、教材、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补上教育缺失的另一半。2022年6月,教育部发文,明确教师科学素养核心要求,开展系列教师科学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经过5年左右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为营造科学教育良好氛围、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价值重塑。由于小学科学属于非考试项目,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不少地方,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科学课时被任意挤压。小学科学教育生态折射出的短视、无知和浅薄,是教育价值观的迷失。重塑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观迫在眉睫。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互联网+智慧”的时代,小学科学教育事关学生如何在未来世界生存,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为此,我们亟须转变观念、提升境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从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捆绑中挣脱出来,彻底推倒“应试思维”这堵墙。为了孩子,为了未来,奋力探索,开创小学科学教育的新局面,这是时代的呼唤。

目标定位。价值定位要解决的是科学教育“为什么”的问题,同样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教什么”。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通过课堂上点点滴滴一个劲儿地灌输,成了现行教学的常态。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你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细节,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正好遇到这些细节的机会微乎其微,就算遇到了,他可能早就忘记了你教给他的东西。所以,我们科学教育不应是碎片化的点滴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学习动机的点燃。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大学最大的失败。”由此可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追寻的是:什么是学生成长的脊梁,什么是学生生命之泉、成长之魂。这也就是我们要追寻的教育目的、教育的本真。

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乃人生脊梁,生命之火,教育之魂,育人、育心、育魂才是教育的根本。诚然,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非高不可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重在诱发好奇、培养兴趣,打开智慧的发动机——学习动机,点燃理想的火苗。所以我们“玩转科学”项目的第一课就是“到太空去,当航天员”,让学生看神舟升空,听航天员的故事,让他们仰望太空,远离低俗,孕育梦想。

以人为本。我们必须明白:教学面对的是“知识”和“学生”两个对象,要把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知识教给开始认知的学生。这犹如两种语系的对话,必须经过一番艰辛的翻译工作才能奏效,否则将无法对话,无从沟通。为此,教学的全部科学和艺术就是要解决好“教”和“学”的接口和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要对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经过一番教学法的改造,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故此,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必须目中有人,只有研究人才能教好人。故此,认识学生,发现学生,读懂学生,严格按他们的认识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我们的玩转科学项目中就把“万有引力”改造成了“地球妈妈的爱”,在让学生观察地面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情况下都会下落后,自然引发了对“为什么?”的探究。在寻求答案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不用科学术语,而是表述为:这就是地球妈妈的爱——万有引力。

让我们满腔热情地拥抱小学科学教育的春天,重塑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及教学理念,开启新征程,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灌输重塑科学素养
重塑未来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