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头脑风暴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元宇宙雕塑大讲堂

2022-09-15邕弢byYongTao

雕塑 2022年4期
关键词:雕塑家雕塑宇宙

文/邕弢 by Yong Tao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元宇宙雕塑大讲堂线下主会场

【论坛|简况】

2022年8月19日上午9:00,《雕塑》杂志社策划、组织的“元宇宙雕塑大讲堂”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7号序厅开幕。本次活动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与此前开幕的“融合·创新——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前后呼应,旨在探讨新时期数字科技发展下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与变革;一方面与《雕塑》杂志社同期举办的“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紧密配合,以多元维度的方式为参加博览会的各路雕塑家、设计师、建筑家、工艺美术家以及参观博览会的公众,提供了一场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头脑风暴,成为本次博览会的璀璨亮点之一。

【论坛|嘉宾】

《雕塑》杂志社主编、本次大讲堂活动总策划朱尚熹作为主持人,介绍了出席活动的嘉宾: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专家唐克美,《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雕塑》杂志社社长助理朱林,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魏杨博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马力诺国家馆展执行策展人傅榆翔,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张宝贵,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冷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朱羿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刘永刚,安徽省壁画研究院院长陆金,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跃,成都市雕塑协会副会长罗彬文,深圳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鱼苗,常州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冷天明,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千,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教师、美术家荆延君,杭州国力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石洪岭,知名雕塑家蒋永生、李建国、秦红、王浩、宋晓梅、何强,江苏紫玉金砂茶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潘霞萍,杭州艺术家团队杭州玖匠,深圳艺术家团队大湾区泛雕塑家群,合肥艺术家团队天宝物华等。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专家唐克美致辞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魏杨博文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致辞

【论坛|致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首先致辞,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对“泛雕塑时尚艺术展”及“元宇宙雕塑大讲坛”的举办予以高度评价。结合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领域跨界融合的发展状况,他畅谈了世界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元宇宙下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他建议工艺美术、雕塑艺术与设计艺术等作为我国轻工产业的组成部分,要在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好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化和信息化,走好智能发展之路,在新一轮发展与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并取得未来发展的先机,谋取数字信息化时代“艺术+科技”的璀璨未来。

随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专家唐克美、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魏杨博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依次发表致辞,祝贺本次互动的举办,分别结合创新与发展、科技与艺术,展望元宇宙时代里以工艺美术、雕塑艺术与数字艺术为代表的艺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表达在元宇宙雕塑艺术与产业方面强强合作的意愿与诉求。

【论坛|演讲】

在演讲环节,来自全国多个艺术院校、科研机构的演讲嘉宾结合所在院校、企业以及机构的特性,依托艺术家、设计师等多个身份,从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哲学甚至统计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学科角度上,畅谈了元宇宙与雕塑的关系,非常有深度和广度。

以下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元宇宙大讲堂的专家介绍及论题内容摘要。

张盛

数字雕塑家、著名CG艺术家、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教师

演讲题目:《元宇宙背景下的泛雕塑》

从元宇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元宇宙技术背景、元宇宙的雕塑生态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元宇宙背景下雕塑作品的主题更加多元,雕塑的外延被拓展,雕塑的销售方式发生变化,艺术家开始通过游戏在元宇宙世界展示自己的艺术,那些通过元宇宙、NFT平台崛起的新一代超级艺术明星会成为新偶像。

方昕

VR雕塑家、陕西省雕塑院数字艺术部主任

《元宇宙议题下雕塑产业现状及未来之路构想》

从产业现状、现有技术流程、全球制造业前沿主题、将来技术流程、未来会有什么总共五方面,展开对未来雕塑工作方式的假想,阐释对行业发展的建议。认为,就工作方式而言,目前技术手段已可实现,但在于投入成本的控制,尚不适合雕塑企业独立实现。这需要有一个社会化协同发展的过程,相信时间不会很远。

于兰

数字雕塑家、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教师

《科技之手又打开了一扇窗——数字雕塑的新赛道》

站在艺术主体(艺术家)的身份上,以个人多年从事的数字雕塑为例,来阐释对元宇宙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的主体、客体、数字雕塑与元宇宙的关系。认为元宇宙是虚拟的,但创造的价值是真实的,感受是真实的,审美的愉悦也是真实的。元宇宙是一个理念先行的概念,在当下一切都未有定数,一切的观点和想法都是可以被讨论的。

薛问问

数字雕塑家、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从造型到造景:对元宇宙雕塑的思考

以近年来的阅读与个人创作经验出发,试图将“元宇宙”这一新概念与本土文化中的“境”建立起关联。认为作品是沟通现实与超越现实维度的通道,造境即对多重宇宙的表达;多重宇宙在作品上产生重叠。演讲结合这段公案与本人的一些创作实践,提出元宇宙雕塑不一定是数字雕塑,或与数字、虚拟现实等有关的作品,将我们创作中的一部分注意力转向“造境”,不失为一种可能。

李雪萍

数字雕塑家、CG艺术家、广西艺术学院数字雕塑工作室教师

《数字雕塑在元宇宙中的跨界融合》

结合广西艺术学院雕塑系数字雕塑工作室的教学体系,介绍了办学思路、路径以及教学经验。同时,结合个人的元宇宙雕塑创作谈了数字雕塑与元宇宙的跨界融合问题。认为在探索数字造型在元宇宙雕塑创作中,应更注重新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在重视对新生事物探索与研究中也不断在媒介中找到自己的语言,使作品的内容形式更为丰富,同时也提高更多的创作空间、创作条件与审美追求,展示出元宇宙雕塑的整体魅力。

朱林

《雕塑》杂志社社长助理、雕塑家

《艺术市场新赛道——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

介绍了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流程,结合个人艺术作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报外观设计专利,畅谈了设计数字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市场开发与运作等。认为现阶段艺术市场的艺术品应与国家知识产权嫁接,着重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获得专利的基础上完成区块链系统工作,完善合法合规的数字艺术市场体系,争取做数字艺术市场规则的制造者,同时也是规则的使用者、受益者。应多了解数字艺术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动态,奔跑在数字艺术品交易的赛道上。

张宝贵

低碳材料专家、著名雕塑家

《元宇宙语境下的一种存在》

结合所在公司的大量公共艺术产品,导入并探讨了元宇宙概念下雕塑艺术的存在形式。认为万事万物看似虚实则实,看似实实则虚,无论多么久远的以前或者以后,世界是物质的,也是虚拟的,归根结底是虚拟的,是虚拟刺激大家的好奇心,虚拟引导大家的想象力,虚拟使人们进入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所谓元宇宙是虚拟空间和时间里的里程碑,我们从混沌中来,我们到混沌中去。

邓威

数字雕塑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元宇宙空间中如何探索数字雕塑语言——数字雕塑中传统雕塑语言的回归》

结合自己的数字雕塑经验分享软件间的互助合作方式方法,并展示了其方法下的多个成果。围绕大连理工大学雕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来进行数字雕塑虚拟现实的课程实践,其中也不乏科研性质的一些教学改革和一流课程建设。从数字雕塑的展示行为开始对元宇宙数字雕塑创作行为的阐释,认为元宇宙最大限度地为我们雕塑家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和经验,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创作效率。

王麒钧

数字雕塑家、吉林艺术学院数字雕塑工作室主任

《数据时代——雕塑产业的元宇宙》

从数据时代、雕塑3D数据在虚拟空间中的属性变化、3D数据的应用前景、3D数据的安全问题、探索现代雕塑产业的3D模型制造生态链五个方面,探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的深度结合。认为数字化的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用互联网、大数据、数字技术改造自己的企业。在数据时代中,模型数据的互通便利、3D生产的降本增效、引领教育、高效安全的衍生服务、产业上下游的融合与合作都成为雕塑产业的新元点,成为雕塑领域的元宇宙。

林家卫

雕塑家、国画家、慈善家、诗人

《元宇宙空中美术馆》

阐释了元宇宙和艺术的关系,认为元宇宙时代的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别,就像原始社会跟今天信息社会的差别。艺术家应积极参与到这场文化和科技的大变革和大时代当中。雕塑艺术以造物和造域为基本特点,元宇宙与雕塑有着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它涉及到软件建造形态,数据网络传输,交流,AI制造和制作以及交易等全流程贯穿和全场景呈现。元宇宙所发挥出来的技术利好不仅仅会在雕塑造物上提高空前的效率,甚至会颠覆传统的雕塑观念、工作场景、造物方式以及运行的流程。

吕凝珏

风语筑董事长助理、元宇宙数字艺术馆“云厅”代理执行馆长

《从数字时代到元宇宙时代》

以中国数字展示行业龙头A股上市企业风语筑为例,介绍了其在城市元宇宙、文旅元宇宙、元宇宙游戏、体育元宇宙等赛道以及数字藏品、数字虚拟人等细分领域的项目探索,在虚拟展馆、虚拟建筑、虚拟空间及VR/AR内容等领域为整个行业的创新提供新路径、新技术和新平台方面做出的举措。未来将结合各大院校的具体课程,为青年学子提供学术交流以及艺术创作展示的平台支持,以期探索元宇宙时代的内容形态、推动青年在元宇宙新浪潮中的成长与发展。

黄铁舟

当代艺术新锐艺术家、韩国诚信大学在读博士

《游戏的游戏世界:数字雕塑的终极体验》

从元宇宙简介、游戏与梦、梦境的具象、梦的梦、乌托邦5个方面,结合一些作品与事例,以独特的角度与体验感,来分析元宇宙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包括个人创作的过程以及情感的抒发等。认为,当软件逐渐代替传统塑造工具成为创作手段后,重力和材质力不再可以限制创造力,雕塑似乎是一个可以无限蔓延的专业,横跨二维、三维、四维,让作品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永恒——不被材料束缚,不被思想束缚的自由自在“玩”的艺术。

朱尚熹

元宇宙雕塑大讲堂总策划、《雕塑》杂志主编

《我的两个元宇宙雕塑艺术馆》

通过介绍自己的美术馆,阐释“碎片美术馆”与“生命的形式”话题,涉及最少的工具运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重力与尺度之梦、台座议题、摆放的语言、多样化形态、方圆对比、雕塑造域虚实切换的出展方案、当代混凝土尝试等议题。认为,元宇宙为雕塑在新时代的蜕变提供了可以任意翱翔的机遇;随着VR和AR眼镜等穿戴设备的全面普及,元宇宙雕塑状态将成为常态;元宇宙提供了关于“虚”的无限前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和高效,但“虚”永远也不能代替“实”。只有“实”的功夫很过硬,“虚”中的作品才做得更好。

【论坛|颁奖】

本次元宇宙雕塑大讲堂活动除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现场论坛,还开辟了腾讯云会议、抖音直播等方式,让更多喜爱元宇宙的观众参与,集中扩大论坛影响。

论坛结束后,《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代表活动主办方,向参加演讲的专家表示感谢,并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一起向演讲者颁发了演讲证书。

演讲嘉宾与证书颁发者合影

【论坛|评析】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随着国家积极推进新基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元宇宙上的角力与较量已悄然展开。工信部、人社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工信部更是直接提出大力培育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海市将元宇宙写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成立元宇宙专委会,海南三亚落成网易元宇宙产业基地,深圳成立元宇宙创新实验室……预示着“元宇宙”的概念生成并引起了各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这为我们借助科学技术,依托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艺术创作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前些年,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为代表的科技与艺术领域重要专家,分别做出了实验性探索,论证了科学与艺术在物理学中的融合之美,在文化学中的共通之处。近年来,数字艺术的迅猛发展,更是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全新、具体、深入的层次与空间,成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呈现方式。

在8月18日下午开幕的“融合·创新——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央编办原副主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在对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融合创新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文化融合增内涵、跨业融合拓空间、供需融合提效益、工学融合促传承。清华美院教授王建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吕品昌等一批专家,围绕中国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与传承创新献计献策。其中涉及了科技与艺术、工艺美术与艺术的议题,而“元宇宙雕塑大讲堂”的举办,进一步深化、发展了这些议题。

信息化时代里,数字媒体技术与工艺美术、雕塑艺术甚至设计艺术产业的融合,符合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元宇宙下的艺术产业将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发展基础上的,集中了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声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通信技术等多种不同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人物等进行综合处理,把传统艺术转换为二进制数字化技术的全新型产业结构。可以极大拓展创作者的思维,拓宽创作者的眼界;可以创新艺术表现的工具,丰富方法,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创作及表现形式;可以加快传播速度,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影响;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创作出各种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空下人们的不同需求,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元宇宙雕塑大讲堂线上会场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猜你喜欢

雕塑家雕塑宇宙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宇宙第一群
写实雕塑
雕塑家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自然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