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OPPPS模型的语法课堂教学设计

2022-09-14李锦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俄语语法

李锦霞 李 萍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石家庄 050024)

一、引言

建国以来,中国的俄语教学走过了高峰、低谷、重振、发展四个阶段,形成了多层次、规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1],摸索出了一套比较适合现实的教学模式, 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2],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俄语人才。但是长期以来,俄语专业课堂多采取封闭模式,教学活动往往围绕教师、教室、教材三个中心开展,“我的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的教学理念在俄语教学界普遍存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少见更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国内外的大趋势。

本文基于BOPPPS模型,以“俄语语法”课程为例,尝试构建清晰、高效、务实、创新的模块化课堂教学,以期为青年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课堂设计模板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为资深教师提供方法更新和自我突破的途径,切实提高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效果。

二、BOPPPS模型的源起及理念

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科尔团队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基础创建了BOPPPS模型,并将之应用于ISW(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项目。

BOPPPS 模型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六个主要环节: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利用BOPPPS模型开展教学可以优化课程结构设计,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清晰、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BOPPPS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积极实践、探讨和研究,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对高校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为我们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支持。

三、BOPPPS模型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俄语语法”长期以来都是高校俄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俄语的词法和句法的基本知识。由于国内高校俄语专业多从零起点开始培养俄语专业人才,再加上俄语语言系统本身极其复杂,使得基础阶段的语法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俄语语法知识难学、俄语语法课难上,成为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吐槽焦点,许多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倦心理。

笔者以《大学俄语(东方)》教材为例,尝试在“俄语语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BOPPPS模型与俄语传统教学法进行融合,对教学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方法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均有明显提高。

BOPPPS模型的首个环节——导入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入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主旨进行介绍和说明,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材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选择材料的有效性不单单体现在与主题的相符,更要契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努力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把他们从智力和情感的惰性状态中拯救出来”[4],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教师须从教材内容出发,制定具体的、可实现的、可测量的知识目标,并明确告知学生。

前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为开展下一环节的课堂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前测环节中须把握以下几点:(1)测验内容务必配合教学内容;(2)严格控制测验的题型、题量,避免偏、怪、深。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型的核心环节,它所指向的是“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生和语法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情景拟设驱动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内容、语言形式或者话语结构立即运用到任务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你问我答”“一站到底”“滚雪球”等课堂游戏,安排组词造句、角色演练、翻译等,组织抢答、讨论、演示等任务,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将课堂教学打造为全过程育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使学生更好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

后测环节既是对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考察,同时还有助于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帮助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法。该环节既可以由教师出题、布置任务、批改作业,也可以交予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等。

总结环节则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科学的方法,感受俄语语言以及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四、基于BOPPPS模型的“俄语语法”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1 “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是俄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该部分是在学生已学过动词变位、时间和体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动词变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从教材层面、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动词命令式都不是孤立的。

1.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PPT图片。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间对话和与疫情防控要求相契合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大致了解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生命和规则意识教育。

2.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

(1)掌握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构成;

(2)掌握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能力培养】

(1)运用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形式的语言—言语—交际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1)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2)规则意识教育。

3.前测环节与参与式教学

请学生给出читать, стоять, строить, открыть; говорить, написать, сказать和ответить, встать, готовить等三组动词的变位形式,并提醒大家注意上述动词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紧接着给出第一组动词的第二人称命令式的单数和复数形式,然后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动词复数第三人称去掉词尾-ат(-ят),加-й构成单数形式,再加上-те构成复数形式的结论。

此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归纳、分析、总结的力量,认识到科学研究中重点关注和轻视、忽略同样重要。

接下来教师讲解动词говорить, написать, сказать和ответить, встать, готовить构成第二人称命令式的方法。

言语技能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后作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须创造条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词形变化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知识目标。在讲解结束后可安排“滚雪球”游戏,引导学生使用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形式开展交际活动:学生每4人一组,一名学生给出某个动词,第二名学生将该动词变为第二人称命令式形式,第三名学生使用该动词的命令式形式造句,第四名学生使用第三名学生给出的句子编写小对话。该活动采取“转转转”的形式,力求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词、句、篇章练习。

以如下两幅图结束有关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学习:

该素材中使用了三个动词的第二人称命令式形式,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非常明显。此外,由于讲授本部分内容之时,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猜出了第二幅图中слоняться一词的词汇意义,在无形中接受了一次珍爱生命的教育,增强了宅在家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的信心。

4.后测与总结环节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节点测验,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实时跟进查看学生完成进度和成绩统计,在下次课上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解。

(二)案例2 《条件从句》的课堂教学设计

条件从句是俄语语法句法部分的内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对俄语中非现实条件(虚拟条件)的理解不够,在假定式使用过程中经常遗漏主句或从句中的语气词бы,所以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非现实条件的意味和表达上。

1.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普希金和艾青诗作的PPT图片,同时播放李修平和任志宏的配乐朗诵。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展示、配乐朗诵和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假如”一词的俄语表达的思考,为接下来区分现实与非现实条件做好铺垫,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通过中俄两国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和坚强的生活态度,树立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2.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

(1)掌握条件从句所使用的连接词,以及现实条件从句中谓语的表达方式;

(2)掌握非现实条件的意义、表达形式和用法。

【能力培养】

(1)运用条件从句的语言—言语—交际能力;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

(4)跨文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1)坚定理想信念,把握现实,积极进取;

(2)忧患意识,家国情怀。

3.前测环节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动词现在时、过去式和将来时的构成、意义和用法,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基于此,笔者让学生口头给出动词заниматься, поехать, решить的现在时、过去式和将来时形式,以此来排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扫清知识盲点,为学习现实条件从句的谓语表达方法做好了准备。

4.参与式教学

考虑到表示现实条件的条件从句与英语中的表达较为接近,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首先直接给出三个条件从句,请学生指出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以及从句的位置,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а.Обычно, если после обеда у нас нет занятий, (то) мы занимаемся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б.Мы поедем за город, если будет хорошая погода.

в.Раз ты уже решил, то собирайся.

在学生理解条件的现实性(普遍的事实、可能的事实、既成的事实)后,确定主句和从句中谓语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给出类似的句子,并完成部分课后练习。

PPT展示以下三个条件从句:

а.Если бы я был облаком, я бы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л по всему миру.

б.Было бы у меня время, я бы пришёл.

в.Приди на минуту раньше, мы бы не опоздали на поезд.

让学生观察上述三个句子与之前的句子有何区别,然后由教师对俄语中假定式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强调если бы引导的非现实条件句从句部分通常是:если бы+主语+动词过去式,主句部分结构为:主语+动词过去式+бы,并提醒大家注意主句中语气词бы的位置一般位于主语或动词后面。

完成部分课后练习后,要求学生使用非现实条件句讲讲“那些年 那些事”。学生回忆起了许多童年时的美好梦想及过往生活中的糗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表达自己曾经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同时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总结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整节课程的知识线索和脉络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之后,回溯至本课开始时所展示的两首诗,引导学生对其中“假如”一词的现实性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中俄语言差异的理解,明确了在跨文化沟通中选择适应表达的重要性。

6.后测环节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出两首诗的俄文译文,并在下次课上朗读,提炼其中的知识点,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以此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条件从句的掌握,同时培养他们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笔译的能力,提高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遴选资料、学习交流、开展科研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语

利用BOPPPS模型,融合俄语传统教学法进行语法课教学设计,注重操作的连贯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活动参与度,教学过程中避免了教师过长时间、过于详细地讲解某一语法现象的构成和用法。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调整顺序,也可以将不同环节融合在一起,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从而取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俄语语法
跟踪导练(二)4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参考答案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对比研究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
“您”字小史
你和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