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镁合金双丝脉冲MIG 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2022-09-13孙宏坤陈毅腾

广东造船 2022年4期
关键词:熔池形貌气孔

孙宏坤,陈毅腾 ,李 超

(1.海装驻广州地区第三军事代表室,广州,510250;2.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91)

1 前言

铝镁合金具有低密度、易焊接、耐蚀性好、易回收等特点,可以减少船体重量使船体轻量化,提高船舶的航速和稳定性,是制造中小型船舶的一种优质材料。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常规的MIG 焊、TIG 焊等方法进行船体拼板焊接时,存在生产效率较低、热输入量大、焊缝气孔倾向大等问题,并且接头容易出现软化现象,影响铝合金在船舶行业的推广使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采用增加焊接电流的方式,但电流过大会出现电弧不稳定现象,并造成过大的焊接飞溅,直接影响到焊缝成形及接头质量。对此,寻找新的高效焊接工艺,对解决铝镁合金焊缝气孔和接头软化、实现铝合金中厚板快速焊接、提高船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Tandem 型双丝脉冲MIG 焊是一种常见的双热源高效焊接方法,其前后丝焊接参数可独立设置、灵活搭配,实现多种复合工艺的组合焊接。焊接过程中,其前后丝脉冲电流一般采用频率相同而相位差180°,使得电弧干扰程度小,保证焊接过程稳定;通过调节两丝间距和工艺参数,可根据需要实现共熔池和双熔池。在前后丝共熔池条件下,两电弧共同加热一个熔池,能量密度更加集中,具有熔覆效率高、焊接变形小等特点;并且在双电弧作用力的条件下,可以延长熔池存在的时间,增强熔池的搅拌作用,加速气孔逃逸速度;前后丝熔滴交替落入熔池中,改变熔池流动方式,防止熔池液态金属向焊缝末端流动,减少气孔的逃逸距离,在保证焊缝成形优良的同时,提高焊接生产效率。

本研究采用双丝脉冲MIG 焊进行5083 铝合金平板焊接,并与常规MIG 焊接头的宏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为船体铝合金拼板焊接提供技术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焊接母材为300 mm×100 mm×4 mm 的铝镁合金试板,采用Fronius 公司的TPS-5000 双丝焊机,前后丝采用频率相同的脉冲模式,相位差为180°;焊丝间距为7 mm,开70°V 型坡口,焊前对试板进行机械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铝合金在液态时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在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很容易下塌。为了保证试板完全焊透又不会塌陷,选用不锈钢制作焊接垫板,在垫板表面开一个圆弧形槽来保证焊缝的反面成型。

表1 为双丝脉冲MIG 焊和单丝脉冲MIG 焊所采用的工艺参数,双丝脉冲MIG 焊接速度快,为单丝焊的1.7 倍。

表1 焊接工艺参数

为了对单、双丝脉冲MIG 焊后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采用徕卡体式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两种焊接工艺下组织差异;利用显微硬度计进行接头硬度测试,对接头整体硬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电子拉伸试验机(Z100THW)进行拉伸试验,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ULTRA55)观察拉伸断口形貌;采用弯曲试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测定接头的抗弯曲能力。

3 焊缝形貌及金相组织分析

3.1 焊缝形貌

为了探究焊接工艺对焊缝形貌的影响,对焊缝表面成形进行分析,图1 为单丝脉冲MIG 与双丝脉冲MIG 焊的焊缝表面形貌。

图1 单、双丝焊焊缝表面形貌

从图1 可以看到:焊缝表面洁白光亮,有明显的阴极雾化区,接头整体熔合良好,无咬边等焊接缺陷;但由于单丝脉冲MIG 焊热输入较大,导致试板变形严重,在背面有液态金属淌出而导致部分位置出现焊缝边缘凸起;根据国际标准ISO10042 评定,单、双丝焊焊接接头外观尺寸均符合要求,采用X 射线对焊缝进行探伤,双丝脉冲MIG 焊接头无内部缺陷,满足一级焊缝要求,而单丝脉冲MIG 焊接头存在链状气孔缺陷,主要分布在焊缝中间部位。

3.2 金相组织

(1)宏观组织

利用体式显微镜对接头宏观金相进行观察,单丝焊和双丝焊接头宏观组织,分别如图2 a)和2 b)所示。

图2 焊接接头宏观金相组织

① 两种焊接工艺下接头的余高、熔宽等焊缝成形参数差别不大,这是由于双丝脉冲MIG 焊接时,前后相互借用,前丝脉冲电弧具有较强的熔透能力,可以增加焊缝熔深和熔宽,并对后丝起到预热作用;后丝电弧及时对焊缝上部进行材料填充,增加熔宽尺寸,双丝脉冲MIG 焊在热输入较低的情况下,具有与单丝MIG 焊尺寸相近的焊缝成形效果;

② 单丝MIG 焊的焊缝表层存在一层密集型气孔,焊趾部位也存在少量气孔,最大尺寸达到500 μm;双丝焊接头无明显的宏观气孔,这是由于双丝焊时前后丝同时提供热量,热量密度更大;前丝采用大电流,对熔池有较大的冲击力,在液态金属未凝固之前,后丝及时对焊缝上层进行填充,高温停留时间较长,前后丝形成同一个熔池,使熔池沿焊接方向被拉长,可以增加气孔的逸出时间;双丝焊熔池存在向外流动和推拉模式,可以减少液态金属向焊缝末端流动,缩短气孔的外逸距离,使气孔能够及时逸出,有效减少接头中的气孔缺陷;

(2)微观组织

对接头宏观金相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利用电化学腐蚀着色,单、双丝脉冲MIG 焊接头微观组织,如图3 所示。

图3 焊接接头微观金相组织

① 两种接头在焊缝中心均呈树枝状等轴晶,双丝MIG焊焊缝中心组织致密,平均晶粒尺寸115 μm左右,而单丝MIG 焊平均晶粒尺寸132 μm 左右,大于双丝脉冲MIG 焊晶粒,这是由于单丝MIG 焊热输入较高,晶粒有较长的生长时间;

② 在熔合线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晶粒极易在焊缝边界原有的质点上垂直于熔合线向中心生长,形成粗大的柱状晶组织;

③ 在单丝MIG 焊时焊接温度梯度更大,导致柱状晶组织更为明显,在长度方向上长达500 μm;而双丝焊焊缝中的柱状晶组织长度明显减小;单丝焊和双丝焊的热影响区材料不发生熔化,微观组织经过回复和重结晶后晶粒发生细化,与图3 g)母材的纤维状组织有显著差别。

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4.1 显微硬度

显微硬度曲线可以直观的反映焊接接头的整体硬度变化情况。试验中,在接头横截面中心线测试硬度,选择500 g 恒定载荷,加载时间10 s,相邻硬度点测量间距为0.5 mm。

图4 为两种焊接工艺的接头硬度分布曲线。

图4 显微硬度分布曲线

(1)单丝脉冲MIG 焊与双丝脉冲MIG 焊接头具有相同的硬度变化规律,焊缝中心显微硬度值最低,硬度值在61.5 HV 左右。这与Mg 元素蒸发导致含量减少有关,基体中β(MgAl)相数目下降,固溶强化效果下降,同时焊缝中心为粗大的等轴晶;

(2)随着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加,在到达熔合线之前,硬度值逐渐增大;

(3)在接头热影响区发生软化现象,这是由于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发生重结晶后失去了变形加工的强化效果,弥散强化的β(MgAl)相析出不足,主要强化相为(FeMn)Al相,大多呈片状偏聚分布,强化效果较弱。

(4)对比单丝焊与双丝焊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可以发现:双丝脉冲MIG 焊热影响区范围略小于单丝焊范围;显微硬度在距焊缝中心15 mm 时达到与母材相同的硬度值;单丝脉冲MIG 焊接头在距焊缝中心6 ~13 mm 处软化现象最严重,最小硬度值为63.5 HV;双丝脉冲MIG 焊接头在距焊缝中心5~11 mm 处软化现象最严重,最小硬度值为65.2 HV,软化最严重部位硬度值仍高于焊缝中心;双丝脉冲MIG 焊热输入量较低,能量密度更为集中,可以改善接头的软化问题。

4.2 拉伸性能

进行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分析单、双丝脉冲MIG焊接头在拉伸性能上的差异。采用3 个拉伸试件为一组,取平均值作为接头的抗拉强度,拉伸试样如图5所示。

图5 拉伸试样断后宏观形貌

(1)双丝焊接头抗拉强度略高于单丝焊强度,两者均满足规范要求;

(2)两种焊接工艺接头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相差不大;

(3)单丝MIG 焊接头气孔主要分布在余高及焊趾部位,在进行拉伸试验之前,拉伸试样根据标准对余高进行了打磨,因此焊接气孔对拉伸性能没有造成影响;

(4)拉伸试件断裂位置均在焊缝中心,断裂部位有缩颈现象,拉伸断口与试样呈45°剪切断裂.这是由于焊缝中心晶粒粗大、硬度值最低,是整个接头力学性能最薄弱的区域;

(5)由图6 单丝焊与双丝焊的拉伸断口扫描图片看出,等轴状韧窝在拉伸试件断口表面均匀分布,接头呈现韧性断裂,在单丝MIG 焊的拉伸断口扫描照片上未发现气孔缺陷。

图6 拉伸试样断口形貌

4.3 弯曲性能

为了检测单、双丝MIG 焊接头的抗弯曲能力,对接头进行三点弯曲试验:

(1)依据试验标准,当试板厚度不大于6 mm 时,一组试样由两个正弯试样和两个背弯试样组成,弯心直径为35 mm;

(2)在进行弯曲试验之前,去除焊缝余高。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弯曲性能合格;

(3)当弯曲试样角度达到180°时,单丝脉冲MIG 焊接头正弯试样出现微裂纹,尺寸在1 mm 左右,主要分布在焊缝中心,可能是由于存在气孔缺陷导致,双丝脉冲MIG 焊正弯与背弯试样均保持完好,没有缺陷产生。

5 结论

(1)与单丝脉冲MIG 相比,双丝脉冲MIG 焊进行船体拼板焊接,可以减少焊缝气孔缺陷,接头成形良好,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与单丝焊相比,双丝脉冲MIG 焊熔合线附近柱状晶组织区域显著减小,热影响区软化问题略有改善;

(3)两种焊接工艺下,拉伸断裂位置均为焊缝中心,抗拉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双丝MIG 焊接头弯曲试样的抗弯性能更好。

猜你喜欢

熔池形貌气孔
轿子山六种杜鹃花属植物中气孔群的发现
浅谈如何提高焊接操作技术水平
KD490: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SWRH82B头尾脆断原因分析及改进
校园霾
有关气体熔池耦合活性TIG焊电弧影响的研究
镀锌产品表面腐蚀现象研究
SAC/Cu及 SAC—Bi—Ni/Cu回流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演变
寄 语
用小制作和小实验感知气孔开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