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 关于肾癌预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9-09刘紫薇刘市委梁会营

医学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肾癌发文图谱

刘紫薇,刘市委,雷 磊,梁会营

(1.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肾脏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1],占肾脏恶性肿的80%~90%,其常见的病理分型主要有透明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集合管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2]。据统计[3],肾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是我国第2 大最常发生的泌尿系统肿瘤,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肾癌发病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1.7∶1,好发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平均年龄为64 岁[4]。全球每年约40 万人罹患肾脏恶性肿瘤,其中17.5 万人死于该病[5]。由于肾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并且肾癌病因机制尚未明确,较难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罹患肾癌的患者,其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文献计量学是以定量的方式对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主题的文献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该学科领域或主题信息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确定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的焦点。近10 年来,文献计量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医学专业已经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领域内的发展趋势,如创伤和骨科手术、整形外科、普通外科和肿瘤学[6]。然而目前有关肾癌预后领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文献计量学方法为基础,运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SCIE)统计分析近10 年以肾癌预后为主题的相关研究,采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更全面的分析肾癌预后领域研究的动态和全球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肾癌预后的文献,共检索文献数量7760 篇,利用CiteSpace 去重后,经2 名研究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筛选得到有效文献1736 篇。纳入标准:①研究患者被病理诊断确诊为肾癌;②与肾癌患者预后有关因素(如基因、基因产物、药物及手术方式)的研究或综述;③临床研究文献;④文献需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摘要或能直接获取全文。排除标准:①个案报道、书籍、通讯、回信及社论;②研究结果与预后无关;③其他与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献。

1.2 检索方法 检索策略为TS=((“renal cancer*”OR“kidney cancer*”OR “renal cell carcinoma*”OR“renal carcinoma*”OR“renal cell cancer*”OR“renal adenocarcinoma*”OR “renal cell adenocarcinoma*”)AND (prognosis OR prognostic*)),时间跨度为2011-2021 年,数据下载时间为2021 年4 月21 日,文献语种不限,文献类型为“article”“review”。

1.3 统计学分析 获取全部相关文献,下载文献格式为纯文本,导出记录内容为全记录与参考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 5.8.R1 对导出的文献记录进行去重,并进行国家、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时间设定为2011-2021 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 年,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参数选取TOP 10,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参数选取TOP 30,其他基本参数设置与Zhao Y 等[7]相同。在知识图谱中,不同的节点代表各种元素,如机构、国家、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出版物的数量和频率,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协作、共现和共引等关系[8]。

2 结果

2.1 发文量及发展趋势 2011-2017 年,世界肾癌预后研究主题文献发文量处于平稳增长阶段,经历2018 年短暂下降之后,近年来增幅又增高。2017 年,我国发文量突破100 篇,2020 年突破200 篇,总体年发文量趋势与世界趋势相一致,见图1、图2。

图1 2011-2021 年世界肾癌预后研究发文趋势

图2 2011-2021 年我国肾癌预后研究发文趋势

2.2 发文国家和机构 肾癌预后研究领域发文国家和地区有62 个,其中我国、美国和日本位居发文量前3,分别为845、248、142 篇,见图3;从合作关系上看,欧洲国家合作相对紧密,见图4;从世界地理分布来看,除我国外,研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及欧洲,见表1;从发文机构来看,我国高校占据世界肾癌预后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其中发文量排名前3 的机构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见表2;从机构间合作网络来看,国内机构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合作网络,呈现“区域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见图5。

表1 发文量排名前20 的国家地理分布(n,%)

表2 肾癌预后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机构(n,%)

图3 肾癌预后研究发文量排名前20 的国家

图4 发文国家分布

图5 发文机构分布

2.3 期刊来源分析 肾癌预后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见表3,其中影响因子数据均来自WOS 平台的2020 年的期刊引文报告,除ONCOTARGET外,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为JOURNAL OF UROLOGY。

表3 肾癌预后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

2.4 文献共被引分析 肾癌预后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分析图谱见图6,其中Ljungberg B 等[9]2015 年发表在EUROPEAN UROLOGY上的EAU Guidelines on Renal Cell Carcinoma:2014 Update 一文节点最大,被引频次最多,是受到肾癌预后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参考的核心文献。该文从流行病学与病因学、诊断与分期,治疗方式和预后因素等多方面提供了有关肾癌的证据指南。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近10 年来该领域被引较多的文献主题中有意义的主要是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甲基化驱动基因(methylation-driven gene)、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肿瘤抑制基因(bap1)、蛋白激酶B(akt)、血液学参数(hematologic parameters)、生物信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见图7。

图6 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

图7 共被引文献研究主题聚类知识图谱

2.5 研究前沿分析 通过CiteSpace 的突发性探测技术,检测该领域排名前20 个突现关键词。2011-2014 年研究组主要关注分子因素的影响如: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2016 年和2017 年关于肾癌预后的Meta 研究开始爆发;目前仍在进行的热点研究为TCGA、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透明肾细胞癌(CCRCC)、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见图8。

图8 2011-2021 年肾癌预后领域突现关键词

3 讨论

某领域相关主题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和趋势。本研究显示,除2018 年出现短暂下滑外,肾癌预后研究发文量分为两个阶段增长:2011-2016 年是起步阶段,在该时间段肾癌预后研究较少,表明早期该领域还未受到学者重视,发展速度较缓慢;2018-2020 年是快速发展时期,表明该领域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未来仍将会吸引更多学者对该领域关注与研究。而对于2018 年发文量出现短暂下降,考虑出现该情况的可能性为在该年此领域并无突破或是预后研究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即使有增多但并未及时在该年发表。

从发文国家来看,我国发文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是欧美国家;从合作关系上来看,欧美国家合作更为紧密。虽然已有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科学论文生产国[10],但仍需加强国际合作。机构的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发文量中我国高校占据世界排名前5 位,同一国家内机构合作频率较高;为了形成更多创新研究成果,建议相关机构未来应加强机构间的跨国交流。从发文期刊来看,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在2~5 分,其中发文量排名第2 的ONCOTARGET目前已不在SCI 行列,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文献共被引分析显示,EUROPEAN UROLOGY期刊上的EAU Guidelines on Renal Cell Carcinoma:2014 Update 一文为该领域最有价值的文献。通常共被引文献在科学图谱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知识[11],对此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基于血液学因素和组织学因素的预后研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一直是肿瘤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血液学指标。研究表明[12],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可能是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差的预测因素;而组织学预后因素更多的关注的是微血管密度,有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增加与预后不良相关[13];②基于基因和蛋白等分子因素的肾癌预后研究:该研究主要涉及C 反应蛋白、甲基化驱动基因、bap1、akt 等4 个聚类。C 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急性期最具代表性的蛋白质之一,术前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变化方式可用于预测接受靶向药物和细胞因子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4]。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调控有关,已有研究表明EVI2A、C11orf21、SSX1、PRR15L、ZNF418、和RIPK4 可用作透明肾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15]。研究发现[16,17],BAP1 和AKT 突变可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提示患者预后差。

综上所述,肾癌预后领域研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涉及药物治疗、手术方式、肿瘤标志物、组织学因素等众多方向,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分子和基因水平方面,肾癌预后研究仍有广阔发展前景,生物标志物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且有延续性爆发趋势。我国在发文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国际合作较少,未来应加强跨国交流,产生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可以从文献计量分析中获得领先国家、机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的信息,为今后的肾癌预后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肾癌发文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