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真性视角下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研究
——以徐州户部山历史街区为例

2022-09-09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甘泽鹏

工业设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真性风貌消防

近年来,随着我国名城保护体系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愈加受到重视。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起源,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彰显了城市的底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对于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历史街区面临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例如2014 年,贵州省报京侗寨发生大火,具有300 年历史的侗族村寨被烧毁。2014 年1 月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使得近2/3的建筑从古城消失,诸多类似自然或者人为灾害让人们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随着全国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工作的推进,街区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除了外部的致灾原因,历史街区自身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如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不畅、市政设施落后,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缺失等,导致自身抵御火灾的能力较弱。

由表2可见,在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两组Lysho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刀组治疗后评分增加的更多,说明针刀松解术在改善KOA症状和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1 原真性概念概述

原真性有“真实”而非“虚假”的意思,也有“可信的”“最初的”和“原本的”意思。在《威尼斯宪章》中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几项原则,分别为保护历史的原物、保存历史信息,以及修补时要做到整体和谐等。将原真性运用到我国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中,应根据当地不同的文化及历史建筑特点等采用恰当的标准,以此保存历史建筑的整体风貌,不应将“原物”作为评定一个历史街区是否达到历史文化遗存的标准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原真性概念包括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真实性。主要表现在还原历史实物的原始面貌,并且合理叙述历史叙事与现实的关系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单个建筑的保护,还应注重对一系列单体建筑组成的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从人的角度出发,不应只为了街区自身发展而无视原有居民的现实需求,导致原有居民流失,使街区内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活气息。对于历史街区内的消防改造而言,应注重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在保持建筑历史风貌(包括外观、街巷尺度和建筑结构等)的同时,提高其街区整体的抗灾(火灾)能力,从而有利于街区的活化利用和历史文物遗产的保护。

2 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的研究现状

目前为解决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防火安全问题,广州、福州、厦门相继制定了历史建筑消防设计指引(导则),明确加强既有建筑防火、消防救援的技术措施。2015 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为古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导,其编制过程是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就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1991 年肖大威指出古建筑中的风火山墙、天井、涂泥抹灰等均能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在论述古代混合建筑技术意义的同时,对古代技术的“古为今用”也作了详细的探讨

。2013年郑雁秋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设计难点,提出了制定防火安全保障方案、论证消防设计专篇、划分防火组团和防火单元、合理规划功能布局、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设施等防火策略

。2017 年宋晓勇通过结合现有技术规范,探讨成都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中常见的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火间距,以及采取等效技术措施调整防火间距等问题,并提出建议

。2021 年李凌枫基于 FDS 火灾仿真模拟软件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进行适用性分析,其中包括涂泥抹灰、天井、瓦屋顶和山墙等防火措施

其人刚直,所纠察弹劾之人,不论身份贵贱,一概按律论处,因而不为周遭大臣所喜,被陷害带兵讨贼。周处虽知此战必败,却也悍不畏死,仗剑出征,最终以身殉国,被追封为平西将军。西戎校尉阎瓒上诗说:“周处全臣节,美名不能已。身虽遭覆没,载名为良史。”

3 原真性视角下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的思路

3.1 风貌保护

我国从古代的“茅茨土坯”到目前的“高楼林立”,伴随着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消防安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古人的防火技术与经验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现代消防发展的基石。当时先进的防火技术,现在看来也是良好的借鉴

。古人充分意识到木结构及砖木结构建筑防火中“救火贵速”和“曲突徒薪”观念的重要性,因此创造出了诸多防火措施。在如今历史街区的消防改造过程中,通过对于古代防火措施的剖析和沿用,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也符合历史保护中选用传统材料、构造及工艺的要求,从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

3.2 以古为鉴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第4.1.2 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确定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严格保护历史风貌,维持整体空间尺度,对街区内的历史街巷和外围景观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对于历史街区的消防改造设计应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在保护与整治过程中,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坚持“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和修缮;针对风貌建筑,主要采取修复和整治措施;对于一般建筑进行整治、改建和拆除。其中,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的修缮和修复均要求不得改变建筑的主要外观风貌。历史街区内的空间格局也是其精髓所在,我国传统院落多呈组群式、院落式布置,导致防火间距不足。为加强历史街区的防灾(火灾)能力,应遵循原有建筑空间及道路空间尺度不变的原则,合理地调整街区内的空间格局,以此保证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

3.3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防技术和产品出现了新的变革,但历史街区与普通街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应根据历史街区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消防措施。在救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实际的灭火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如在消防救援过程中,往往会对历史建筑进行二次破坏,这种破坏主要是由于灭火方式或灭火材料的不合理选用,导致相关文物的原有历史价值降低。在室内火灾监测和自动灭火系统的选用上,目前主要从安全、美观和安装等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来看,应根据历史建筑不同的结构特点及室内空间大小等,采用合适的火焰探测器,尽量达到对消防隐患的及早发现与处理。从美观角度出发,为不影响历史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应选用能与其建筑结构和装饰融为一体的装置,避免建筑外墙上的管线明敷而影响整体的建筑风貌。在装置的安装上,避免将装置直接敷设于建筑构件表面,造成对建筑构件的破坏。

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具体技术措施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但对“保护历史建筑整体风貌”这一因素的考虑却较少。基于此,文章以徐州户部山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原真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策略,旨在保护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同时,提高其抗灾(火灾)能力。

历史建筑因其耐火等级较低,如何尽早探测火灾发生并报警,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应根据建筑的类型和大小、使用者的特征、预期火灾蔓延速率,以及美学和结构等问题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国外某教堂内通过使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对建筑内的装饰物进行防火保护,因其采用直径仅为6 mm 的采样管,使其难以被人所察觉

,如图4 所示。由于历史建筑的特殊性,部分内部空间较高,普通的感烟及感温式火灾探测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宜采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该探测器由两个独立的组件组成:发射窄光束的发射器和监测发光强度的相应光学接收器。与点式传感器相比,投射光束检测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覆盖更大的区域,而无需沿天花板放置大量传感器。如图5 展示了一个由一组线性光束烟雾探测器保护的历史建筑空间。发射器和接收器放置在相对的墙壁上,应避免将探测器放置在天花板组件上,光束检测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通常最多可设置为100 m

4 原真性视角下户部山历史街区的消防改造设计

4.1 户部山历史街区现状

徐州户部山历史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项王路,是徐州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从现场调研来看,街区内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密度高、已有的防火墙或者夹道被破坏、防火间距不足和消防车道不畅等问题。其中,街区内建筑大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木材的燃烧性能导致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的火灾荷载较大。随着街区活化工作的推进,本就密度较高的居住空间被用作各种商业功能,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火灾危险源及人员密集场所数量,街区现状如图1 所示。户部山历史街区依山而建,内部存在大量台阶,街区内部街巷宽度以2 m—3 m 为主,难以满足现有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加大了消防救援的难度。

4.2 原真性视角下户部山历史街区消防改造策略

4.2.2 火灾监测和自动灭火系统的选取

在历史建筑修缮与改造中,宜按照“保护外表,改造内部”的原则,在保护建筑外观风貌的同时,加强对内部的改造,以此提高居民生活的品质,因此材料与构件的选用显得格外重要。在改造中应尽量选用传统材料作为修缮与改造的用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材料、结构和构件不仅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工艺水平,还能在改造后与原有风貌高度协调。例如,在户部山调研中发现,该街区内建筑墙体多采用旧有的“内生外熟”结构,即外墙砌青砖为“熟”,内墙垒生坯(为烧制的土坯)为“生”。这种形式不仅保温性能较好,而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灾的蔓延,如图2 所示。目前对于历史建筑的不燃化处理多采用材料、构件阻燃的原理,其中封火檐作为北方建筑抵御火灾侵害的典型构造,通过将山墙和后墙外露的木构件用砖等不燃材料进行封堵,从而有效阻断火势的蔓延。对于木制门窗的阻燃处理而言,应以古为鉴,采用“木不外露”的原则,加强门窗的耐火性能。从建筑材料的选用与改造角度出发,历史街区内存在大量木材,其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为保留历史街区建筑整体风貌的同时,提高历史街区内建筑的耐火性能,目前多通过涂刷防火涂料的方法来提高可燃构件的防火性能,考虑到不破坏历史建筑的整体风貌,宜采用透明的防火涂料来对其进行防火处理,该涂料不会影响木材本身的外貌特征

黄伟等[6]通过对水岩化学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效应的研究,得出力学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对于不同岩性的岩石,其时间效应不同,且水化学作用对断裂力学指标的影响程度与水岩反应的强度成正比;汤连生等[7]通过对不同岩石在不同化学溶液作用下,进行压缩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得出了岩石在水岩耦合条件下的宏观力学特性;杜超等[8]在分析盐岩蠕变试验结果后,将内应力作为变量,来描述蠕变过程中岩石结构变形演化机制,并得出蠕变变形受应变硬化和恢复应变共同影响;邓华锋等[9]基于砂岩反复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了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得出流固耦合作用下损伤劣化机理。

4.2.1 提高主要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为保护历史建筑室内的整体风貌,在对室内设置火灾探测装置及自动灭火装置时,宜设置能与室内装饰融为一体的装置系统。通过对户部山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该街区内存放有大量的传统彩画、泥塑,以及古代家具等,如图3 所示。为防止自动灭火装置生效后对建筑内物品的破坏,宜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作为室内自动灭火系统。高压细水雾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灭火设施,因其水滴粒径较小、用水量少、灭火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减少系统生效期间对历史建筑及其内部物品的破坏,因其安装的便利性和隐蔽性,能够较好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目前常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粒径在50 um—200 um

,其设备元件较喷淋系统更为轻盈,能够与历史建筑内的装饰融为一体。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针对寄宿生封闭住校,容易产生孤独、压抑、苦闷、倦怠等不良心理的特点,我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活动展示为载体,充分释放寄宿生的充沛精力,吸引寄宿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来,进而达到调节心理、阳光寄宿的效果。例如我们根据藏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利用大课间活动开展锅庄舞联系活动,不定期开展寄宿生文艺晚会,既展示了藏族学生的艺术特长,又自觉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2.3 街区空间的优化及整治

历史街区内的空间格局是其建筑的精髓所在,我国传统院落多呈组群式、院落式布置,导致防火间距不足,为加强历史街区的防灾(火灾)能力,应遵循原有建筑空间及道路的空间尺度不变原则,合理地调整街区内的空间格局。在历史街区早期,街区内部通常利用街道、广场、夹道、封火墙等来划分街区内的防火分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的防火墙或者火巷被破坏,部分广场和道路被占据,导致原本的防火分区已经名存实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其中火巷(夹道)作为各院落之间的连接,其既承担前后交通的联系功能,又是火灾时重要的疏散通道,因此必须恢复火巷(夹道)的通畅,保证疏散道路的有效性与防火分区的完整性。院落作为火灾发生时重要的避难场所与消防操作场地,应避免在院落内进行私搭乱建及杂物堆放。

5 结论

对于历史街区的消防改造设计应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及街区的自身特点,在改造过程中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在原真性视角下结合现有技术规范,从风貌保护、以古为鉴、新技术应用等角度入手,提出相关技术措施,从而缓解保护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和提高历史街区防灾能力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对户部山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分析街区现状,梳理存在的不足,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主要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街区空间优化及整治、火灾监测预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的选取等改造方案,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12月13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 “蜻蜓”,直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今后无论是大的医院、超市、餐厅、品牌零售店,还是路边的便利店、夫妻店甚至菜市场,刷个脸就能把钱付了。

[1]侯超然.历史文化街区的防火防震改造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2]刘建军.古建筑消防安全初探[J].文物世界,2016(06):61-63.

[3]马焱,白鹏真.基于原真性概念思考下的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方式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9(11):170-171.

[4]胡晓.原真性视角下的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改造研究与反思[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文物督函〔2015〕371 号[S].北京:国家文物局,2015.

[6]肖大威.论中国古代混合建筑的防火措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89-100.

[7]郑雁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的防火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1):1281-1284.

[8]李凌枫.古建筑传统防火措施适用性模拟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09):1332-1337.

[9]宋晓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防火技术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04):474-476.

[10]万重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消防设计研究[J].江西科学,2021,39(05):933-937.

[11]梁航琳,杨昌鸣,梁亮,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233-237.

[12]李采芹,王铭珍.中国古建筑与消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3]郑越,魏力恺.历史建筑防火保护的性能化方向—从国外历史建筑防火保护发展得到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4(S1):22-26.

[14]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tructures(NFPA914-2019)[Z].2019.

猜你喜欢

真性风貌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原真性探微
包裹的一切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