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2022-09-09广西外国语学院杨斯

工业设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环境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在过去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方向更多是倾向于室内住宅设计、室内商业空间设计及景观设计等。但随着城市的升级,乡村的变化发展,国家政策的推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的选择更加的多元化了。从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到商业空间中的舞台设计、会展空间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这些工作。而这些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结合当下学生的发展及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把握社会新姿态的演变,对于实践课程体系的推动与改革更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四是,2017年4月28日—5月1日,由阿斯特拉罕飞莫斯科,重点重访红场和俯首山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群,5月2日返抵北京。

1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缺乏创新性

实践教学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巩固和加深其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内容,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掌握得更加牢固。结合当前众多高校的实践课,不难发现目前的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很多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没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专业教学来说,很容易照本宣科,过多地是对理论知识地输出,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不足,输出又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相比较现在社会中的专业设计师,校内的专任教师还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紧跟潮流的行业,需要教师做好多方面的学习与创新。尤其是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就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那么对于目前教学模式的缺陷,应当及时进行改革,尤其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升级与改革,以更好地促进产、教、学、研之间的融合,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五)在评价的时候可以多让学生自己评价,便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出示比较难写的字,让学生自己说怎样写好这个字。批改的时候对写得工整漂亮的给予五角星,或小红花等奖励,让学生喜欢上写字。把优秀的作业在班上传阅,让学生有所比较,提高自己地作业质量。

1.2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离不开教学计划的,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的不可控性更是要求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要系统性、连贯性。部分专业课程仍是以理论为主,未能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或是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一定的目标性,课程设置也比较的单一,有的内容又过于广泛且没有针对性。一味地进行课堂输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制约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且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也不够合理

1.3 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社会的进程加快,信息时代的飞速变化,使创新成为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建设中需要落实的一个点。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除了将理论知识落实到位,更多还需要多方位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教学。首先,教师要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从理论课的学习,再到实践课的训练,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落实;其次,引进创新创业理念与“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好网络科技这个平台,不断提高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2.2 3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比较 A、B、C 3组血红蛋白术后各时点均较术前明显升高,3组间术后3个月随访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B、C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A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4 “校企合作”项目落实不到位

由图4可以看出,系统的频率偏差值维持在±0.2 Hz之内,能够使柴储混合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由此证明所提出的负荷频率协调控制策略能够保证系统频率稳定运行。

2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都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自主地去探索专业的问题,更好地吸收课程的内容。教师作为主导的角色在实践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难点,同时需要做到“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帮助学生构建适当的知识体系。在既定的目标与知识框架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此外,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可以加入创新型实践内容。设置相应课时与学分,设置符合专业发展的教学大纲,保障适当的调研考察费用、教师的课时费和器材损耗费用。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训练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岗位。

2.2 创新性原则

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网络平台,还是一些硬件上的资源都属于教学资源。在许多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未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与环境设计课程相关的教材实物或是空间上的场景化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大大降低。

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近些年来高校师资化的改革方向,“双师型”除了要求自身教学能力以外,也需要在其行业发展中有相应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要故步自封,要不断地去学习与积累,通过实践课程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多加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例如参与行业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展会,积极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程实践安排。除此以外,学校应依托其教育平台,多与其他优秀的院校进行一些课程合作。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的职业培养

在许多的高校中,会与一些当地的企业签订合同,进行相应的合作,尤其是实践课程上。在课程前期普遍是参观工厂,走访调研,相对来说只是进行简单的工厂认知,走马观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输出或是与该企业进行某些特定设计项目的合作。同时在一些实践课程上还缺乏企业的后期指导,容易出现学生的设计作业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如何将校企合作与高校的实践课程相结合,如何将企业项目与课程内容考核相联系,还需要再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2.3 模块化原则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目标。在尝试加入思政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合理的制定课程的课时、学分及相应的课程目标。对已有的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改善,增加创新实践模块,例如将创新创业训练或是相关的科学竞赛作为对应的实践课程。从而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到科学的研究,再到专业的输出,更加高效地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教学评价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尝试以课程为基础,科学化地将教学评价分为三步,将教学初期、中期与末期的表现,加入到综合考察的行列当中,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到学习当中。

3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1 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一些高校当中,学校对专业重视程度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影响着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面的投入,导致教学资源缺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些高校虽然校内有实践基地,但更多的是摆设,科研项目结束后就闲置下来,不能满足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浪费了基地的建设。

教师掌握着学生学习的整体方向,因此,教师除了自己找途径去增强自身的专业外,学校还应该帮助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鼓励教师到合作院校进修或到相关企业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紧跟时代的步伐。

3.1.2 引入OBE 教学理念

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会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产生倦怠的心理与行为,导致对实践学习的厌烦。因此,在环境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安排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用OBE 理念。OBE 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威廉·斯巴迪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完成最终成果为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确定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主动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设备或是一些跨学科的理论作为教学手段,在实践中通过一些商业竞赛或者有意义的设计竞赛作为考核的内容(如图1),利用竞赛这个平台的项目合作,帮助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团队配合的能力,以竞赛的最终成果作为教学成绩的评定更能让学生提高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3.1.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应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可以尝试从竞赛主题入手,充分地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尝试找出现存问题,通过自己分析并找到解决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或是通过主题性课程,与甲方进行相应的项目合作,通过甲方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用创造性的方式去表达个人的想法和设计概念。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不断地探索与思考,让学生更加明确设计是服务于人类,启发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做好实践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获得与学习的成果都要有所相应的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找到问题,扬长避短,积极地排除学业上带来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课程中获得满足感。

3.2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框架并结合“互联网”模式

对于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框架,能让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整个知识的架构,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一个知识学习框架。建立灵活的实践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情况进行兴趣的植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内容。此外,可以尝试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例如,环境设计与视觉设计的会展类设计课程,又或者是舞蹈表演与环境设计表演类空间设计课程等跨学科的尝试。不断地将专业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满足现在大环境的发展。在体系框架的建设当中,要注重产、教、学、研的培养,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考核评价。

在课程建设中,还可以加入“互联网”模式,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那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尝试通过多媒体主题教学、特定项目的实际训练或者丰富校园教学网络资源,例如,慕课、智慧校园或是翻转校园等一些学习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模拟实践场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引导下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在新时代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精准地指导操作。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掌握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需要顺应“互联网+”这个风向,顺势而发,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为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路径

用软件SPSS20.0对本次数据予以统计处理,用(%)显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用P<0.05评估对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3.3 建设企业实践基地并与校内工作坊相结合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较高的学科,工程项目建设与设计是其主要的专业学习内容,是为社会服务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与社会接轨,以实地落地建设为根本。实践课程的教学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和规范教学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建立良好的空间设计思维,同时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在校内建设适当的环境教学工作室,建设与课程相应的空间展厅,帮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不用出校门就能够进行项目实习。

在校外,学校可以与一些工厂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在实践课中带领学生到该工厂进行参观学习或是实习(如图2)。此外,学校应该扩大与企业多方面的合作,实现相互合作的模式。校内建设设计工作坊,与企业相合作,以落地项目为主,个别课程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调研、出方案、汇报与跟现场,合理地利用这些平台,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机会,教师教,学生学,企业输出,共同研发,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兴趣,有更好的职业规划。同时,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卓越的企业设计师,通过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帮助企业筛选优秀人才,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课程学习到实习再到工作,学生能够通过完整的实践课程落实到工作,解决就业的难题。

4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为社会进行设计与建设是其主要的服务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同时,坚持产、教、学、研一体化,利用互联网这个发展趋势,将设计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践教学体系的更新与改革,这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培养适应社会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探索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哦,老板娘把他当成煤倒,当成火药、雷管的走私者。何良诸徒步考察边地,一年了,快走成野狗,走成狼了。何良诸龇牙,笑笑。就在这时,一辆载满木材的卡车开来,在马路上停下。司机摇下玻璃窗,探出戴着狗皮帽的脑袋,吸溜鼻子,大声问:“小勺,有地儿吗?”

虽然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国民的外语基础有提升作用,但也带来了传统教学观念难以改变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满堂灌”,强调死记硬背。许多外语教师依然使用偏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在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下,以交际法教学理论为应用基础的预制性词块教学法很难得到实施,因为这种传统教学观下,词汇的背诵与句子的分析基本上是完全分立的,预制性词块无法构建,再加上对听、说、写的不重视,预制性词块教学法在语言交际方面的巨大作用发挥不出来。因此,转变目前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应用预制性词块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1]郑欣.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26-127.

[2]王涵,王航,车宇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存在问题与建议[J].工业设计,2020(11):54-55.

[3]韦学飞,李建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发展—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包装,2021(05):75-77

[4]张妹琴,陈贝贝,杨斯.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景观小品为例[J].教育观察,2022(07):19-21.

[5]薛岩.“互联网+”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20(32):28-3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环境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环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