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暴雨预报指标研究

2022-09-08林健雄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平阳通量水汽

林健雄,米 鑫

平阳县气象局,浙江平阳 325400

平阳位于浙江省南部,东临东海,西部山地曲折,又位于南北季风的交汇区,梅汛降水集中期是平阳发生暴雨的高频时段。梅汛降水集中期暴雨给平阳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此时段暴雨预报进行研究。

梅汛降水集中期,受低、中、高纬多个大尺度环流系统共同影响,每年的环流形势不同,使得每年的出入梅时间、梅汛期长短、梅汛期雨量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1-3]。对典型梅雨期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提高业务预报水平[4]。文章对2009—2018年梅汛降水集中期的环流形势特点进行归纳,以2017年为典型个例,通过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归纳一些预报指标,为今后梅汛降水集中期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据来源

资料来自美国NCEP/NCAR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以及MICAPS资料,降水量资料为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

2 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降水概况

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年平均降水量为299.2 mm,其中最大 为427.9 mm(2016年),最 小 为157.6 mm(2018年),入梅最早为5月2日(2016年),出梅最迟为7月17日(2010年),梅汛期平均时长为31.8 d。

3 暴雨物理量指标分析

研究表明,当K≥33(特别是在35以上)、抬升指数Li≤-3.0、水汽通量Q≥4.0 kg/(m·s)时,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易发生降水天气;在暴雨天气研究时发现抬升指数Li与是否发生暴雨关系较小,因此,当K值在39左右、水汽通量Q在7~8 kg/(m·s)上下波动时,更易产生暴雨天气[5]。

3.1 比湿(q)

分析表明,当平阳700 hPa q>9.0 g/kg,850 hPa>12 g/kg时,水 汽 含 量充足,易产生暴雨,暴雨概率在70%以上,水汽多来自孟加拉湾一带西南季风。

3.2 K指数与抬升指数

将 每 日4个 时 次(02:00、08:00、14:00、20:00)的K指数、抬升指数、水汽通量分别取最大值、最小值和最大值。从图1分析发现,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的K指数均在33以上,最大为42,大约在37上下波动,其中K值在35以上的次数占77.5%,抬升指数在-5.5~0.5之间变化,围绕-4.0波动,在-3.0以下的大约占了71.0%;对水汽通量而言,87.1%的降水发生在4~12 kg/(m·s),除2个离散点15和18外,其余值在8上下波动。以上分析表明,在研究期内,当K≥33(特别是在35以上)、抬升指数Li≤-3.0、水汽通量Q≥4.0 kg/(m·s)时,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更易发生降水。

图1 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发生降水K指数、抬升指数Li(左)和水汽通量(右)散点图

为研究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出现暴雨是否与K指数、抬升指数和水汽通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现分别将3个物理量作有无暴雨的分类。

从K指数散点图(图2)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发生暴雨的K值在33~40之间变化,但主要集中在39上下,无暴雨K值则在33~42之间变化,且并无明确的集中区间。从抬升指数Li图中可见,无论是否有暴雨产生,Li值基本都在-2.0~-5.0,有暴雨和无暴雨在该区间内分别占83.3%和76.9%,表明抬升指数Li与是否发生暴雨关系较小。

图2 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有无暴雨K指数、抬升指数Li、水汽通量散点图

从水汽通量图可见,有暴雨发生时,水 汽 通 量 均 在4~12 kg/(m·s),且在7~8 kg/(m·s)上下波动,无暴雨发生时在3~18 kg/(m·s)之间变化,在9~11 kg/(m·s)上下波动,且离散程度大于有暴雨发生时的离散程度。

以上分析表明,在2009—2018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期间,当K值在39左右、水汽通量Q在7~8 kg/(m·s)上下波动时更易产生暴雨天气。

在分析中发现,2009—2018年有暴雨发生时,K指数的趋势线斜率基本为0,趋势线接近平直,无暴雨发生时K值趋势线斜率为正,表明K指标在研究产生暴雨天气时更加稳定;无论是否有暴雨产生,抬升指数趋势线斜率均为负数,水汽通量趋势线斜率均为正数,表明抬升指数和水汽通量指标在表征是否有暴雨产生时稳定性较差,与越小的抬升指数和越大的水汽通量越有助于降水或者暴雨的产生。无暴雨发生时,K指数、抬升指数和水汽通量均存在更有利于有暴雨发生的值,例如K值42、抬升指数-4.5和水汽通量18 kg/(m·s),说明单一指数或物理量并非决定是否有暴雨发生的唯一指标,暴雨是否发生受多种要素影响,在实际预报时需综合考虑。

4 典型个例——2017年梅汛降水集中期

4.1 降水特征

梅汛期(6月9日—7月5日)期间平阳县面雨量320.2 mm,较历年梅雨量略偏多。降水东西分布均匀,累积雨量最大站为吴垟站(396.1 mm)。具体来看,6月中旬多降水天气。其中11日、12日、13日、16日受梅雨带影响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全县普降大到暴雨。6月下旬多过程性降水天气。受梅雨带影响,25—27日累积降水量达大到暴雨。29日受副高边缘影响出现午后雷阵雨天气,西部局部有暴雨。

4.2 环流形势

根据降水类型和天气系统类型,将梅汛期分为2个阶段分析:第一阶段为6月9—28日,该阶段的降水多为系统性降水,在全县出现区域性暴雨。根据200 hPa高度场,浙南一带受南亚高压控制,北侧为西风急流区,500 hPa高度上,贝湖高压脊发展,形成单阻形势,鄂霍次克海地区存在一个低压槽,有利于冷空气输送南下,中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西伸脊点位于110°附近,120°E脊线在18°N~20°N,副高脊线位于18°N~20°N是浙江省梅汛期典型环流形势的重要特征。副高西北侧建立西南水汽通道,作为梅汛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该通道的形成同时阻碍冷空气进一步南下,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气团在浙北交汇,形成冷暖气团故锢囚形势。另由850 hPa平均流场和风速场得知,低层低纬度地区存在一股急流,即印度洋孟加拉湾一带的西南急流,平均风速≥12 m/s,850 hPa风速≥12 m/s,即为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有利于上升运动,西南季风在梅雨形势的建立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阶段为6月29日—7月5日,此阶段副高中心明显西伸加强,脊线北抬,位于22°N之间,脊线边缘为西南—东北走向,平阳县该时段内位于副高边缘,局地强对流及午后雷阵雨天气高发。

4.3 暴雨个例诊断

2017年6月11—17日,平阳县受850 hPa切变线、低涡,500 hPa高空槽等多系统持续影响,期间全县面雨量163.7 mm,其中6月13日和6月16日出现过程峰值,面雨量分别为46.6 mm和55.9 mm,6月16日全县各区域站暴雨覆盖率达90%。接下来从涡度、散度、垂直速度进行诊断分析。

2017年6月16日,由120°E垂 直方向上的涡度、散度剖面图知(图3),在27°N附近,大致在500 hPa以下为正涡度区,500 hPa以上为负涡度区。结合散度场来看,500 hPa以下为负散度区,为辐合区,最小负值在-0.9~-1.2;500 hPa以上为正散度区,最大值达1.5,为辐散区。垂直方向上的动力特征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图3 2017年6月13日(左)和16日(右)120°E上涡度、散度垂直剖面图

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形成的指标 之 一。在6月13日 和16日27.5°N、120°E上的ω剖面图上(图4),从1 000~500 hPa整层皆为负值,这表明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其中6月16日00:00~14:00出现了1个负值中心,最小负值达-0.45 Pa/s。对比实况发现,此时平阳出现较强降水。由此可见,当整层降水量垂直运动较强时对应出现暴雨,强的上升运动对暴雨出现时段时有很强的指示作用。

图4 2017年6月13日(左)和16日(右)120°E、27.5°N上空垂直速度变化图

5 结论

(1)在平阳梅汛期期间,当700 hPa有q>9.0 g/kg、850 hPa有q>12 g/kg时,暴雨发生概率>70%;当K指数在39左右、水汽通量Q在7~8 kg/(m·s)上下波动时,更易产生暴雨天气。

(2)西南季风在梅雨期的建立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其中低空急流≥12 m/s,有利于上升运动,对暴雨预报有一定指示性。

(3)整层ω为负时,为对暴雨出现时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ω越强,暴雨触发概率越高。发生暴雨时,高低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数值模式出现以上配置时,可作为暴雨预报的指标之一。

猜你喜欢

平阳通量水汽
京津冀地区FY-4A水汽校正模型研究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Ear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fed on iodine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为什么会下雪?
1998-2017年三江源地区水汽和云水状况的时空分布
深圳率先开展碳通量监测
重庆山地通量观测及其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Masterpieces 佳作
自动监测在太湖流域河流污染物通量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