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安徽纺织经验”

2022-09-08徐长杰关云鹤

纺织服装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纺织

■ 本刊记者_徐长杰/文 关云鹤/摄

2022 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年,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直在加速。

近年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安徽纺织业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提供产业配套等多种形式,加速发展纺织业。现如今,纺织服装行业在皖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总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的“安徽纺织经验”,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调研走访了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蚌埠市五河县及合肥市瑶海区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等一批具有突出发展特色的区县,对安徽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扫描,将这些“安徽案例”提供给其他地区以及行业企业参考。

望江:捷足先登趟出纺织“致富路”

提起安徽纺织行业,安庆市望江县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下游北岸,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

目前,安庆市已经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八大产业链之一重点打造、加快推进。在安庆市,望江县的纺织行业发展尤为突出。据《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了解,望江县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008 家,2021 年,全县纺织服装行业实现总产值153 亿元,其中规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值127.9 亿元。继“做服装、到望江”家喻户晓后,“买服装、到望江”又成为望江纺织产业新的发展名片。

望江县委书记霍辉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望江将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如今产业集聚程度高、产业链更趋完备、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望江给自己的定位是: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纺织服装名县。

8 月中旬的华东地区炎热异常,而比天气更热的,是望江意达童装城日均40 万单的童装生意。

近年来,“纺织+互联网”正颠覆产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望江纺织业也因互联网打破了地理区位限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前些年,有很多望江人在湖州做童装。而得益于互联网,做服装生意已经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很多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望江来做。”35 岁的返乡创业者汪余清在多个电商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门店,每天发货四五千单,带动了当地23 家乡村服装车间的生产,2021 年销售额突破5000 万元。

意达童装城相关负责人檀淋淋表示,童装城在建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厂房主要是以“上厂下店”的模式搭建,谁也没想到,这里如今已成为日发快递40 万件的电商基地。

记者走访童装城时,几场直播正在同时进行,原有的厂房经过简单改建,早已成为了一个个直播间。据悉,在意达童装城,像这样的网上直播间有近百个,带动数千人走向致富路。

当然,在望江提到人民增收致富,就不得不提到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这家安徽省最大的纺织服装企业,每年生产服装近1 亿件,2021 年,企业产值突破100 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据悉,申洲(安徽)工厂的月均工资为6800 元,不仅解决了当地10000 多人的就业,还达到了30 万元/亩的税收,足以看出,纺织产业无论是在富民还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假日逛商场的,会有一半是我们申洲的员工,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在望江的收入可以说非常可观。”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沈冬认为,望江不仅有成熟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更有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而企业10 多年来也在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如今,中国(望江)纺织服装产业新城、示范创业园、亮亮科技园、颐高智慧城等60 余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化厂房正在陆续投入使用,望江纺织业集聚效应正在叠加。据悉,仅仅是一个投资150 亿元的望江纺织服装产业新城,全部建成后就可实现年产值400 亿元,带动将近3 万人就业。

不仅如此,与县城距离20 公里左右的长岭镇,在发展纺织业方面已绘就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底色。2019 年,长岭镇的领导干部冒着风险,没有将扶贫资金输血式发放到农民手中,而是汇拢几个村的扶贫资金,以产业扶贫的形式实现造血式扶贫。

据悉,长岭镇先后投入各方资金共计1.05 亿元,其中扶贫资金7949 万元,兴建起了“长岭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如今,该产业园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10 家,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带动就业脱贫人口达160 人,受益群众达480 余人。长岭扶贫产业园为村集体年增收可突破500 万元,并可望实现年税收3000 万元以上。

可以说,望江县已经成为安徽省纺织行业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先遣队。

五河:强链、补链中打造区域纺织全产业链

除了望江之外,蚌埠市五河县纺织行业也开始发力。

五河县,隶属安徽省蚌埠市,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东接江苏省泗洪县,南与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凤阳县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镇县毗邻,北界泗县、灵璧县,总面积1428 平方千米。

在安徽,纺织产业的发展素有“南望江、北五河”之说,那么五河纺织产业的发展又呈现出哪些特色?

五河将纺织服装作为县首位主导产业,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76 家,其中规上企业29 家,今年拟入规纺织服装企业15 家以上,2021 年,五河县纺织服装产值达31.6 亿元。今年年初,五河县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获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标志着五河纺织服装产业已从单点分散转入抱团集聚发展新阶段。

记者关注到,得益于近年来苏北地区纺织产业的蓬勃发展,五河纺织企业的产业链配套也因长三角一体化而弥补了产业链的不足,跨区域间的纺织原材料采购、面料产品输出,都能够在短距离内实现。

8 月的五河,热浪袭人。但在五河纺织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工地,仍是一片火热的施工场景。

据介绍,五河纺织产业集聚区项目占地103.1 亩,建设内容包括8 栋框架结构、2 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2 栋11 层人才公寓、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经过加班加点施工,目前除一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外,剩余建筑主体已经封顶,预计明年5 月份项目整体交付使用。项目建好后,将为入驻纺织企业量身定做车间厂房,实现签约即投产,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可以看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五河纺织产业发展也在为自己强链、补链。五河县一直高度重视双招双引工作,如以华芳纺织、华运毛纺等为代表的棉纺、纺纱企业,已形成年产40 万锭棉纱、4 万锭毛纺、5 万锭精纺化纤生产能力,年产值达9 亿元。

下一步,五河县将着力开始优化存量,招大引强,提升亩均效益,大力引进织布工艺先进、设备高端的大项目,以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同时依托中游坯布项目,强化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十四五”期间,五河县力争纺织服装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五河县县长刘中原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五河的纺织企业多为织造企业,现如今,五河通过搭建产业园平台,已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逐步实现域内良性循环。今后,五河纺织产业发展将要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细化路线,不再简单关注招引企业数量、规模,而是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为最终目的。

未来,五河将持续引进纺织服装类企业,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加强“工招园”建设和营商环境建设,并推进开发区“五大工程”。五河县纺织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从制造原材料向终端产品转变,落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瑶海: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引领未来

如果说望江、五河的纺织服装产业更多是为提振县域经济,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那么位于合肥瑶海区的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则是想在全国纺织服装发展的洪流中,为安徽纺织产业谋得更多时尚话语权。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老城区,是合肥老工业区,也是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的摇篮(原安徽纺织总厂所在地)。辖区内站前路商圈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商品流通集散中心,素有“安徽服饰第一街”美誉,聚集了白马服装城、中绿广场等数十个专业市场,2019 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

近年来,瑶海区按照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设“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千亿区”。依托站前路“安徽时尚街区”,引进培育原创设计产业、纺织工业互联平台,推动安徽服装产业从加工主导向原创设计转变,从规模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从生产集成向消费集成转变。

记者了解到,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以“新经济、新消费、新文旅”三大主题,整合安徽服装产业资源,实施“交通、产业、文旅+消费”三大焕新,打造时尚、人文、绿色、智慧小镇。助力瑶海区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千亿区”。

如今,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已以五洲商城作为启动区,一期五洲商城A 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25 亿元,9 月底前可完成会议会展中心建设,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12 月底前完成街区改造,竣工移交。

合肥市瑶海区区长童友好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新经济、新消费、新文旅”的三大定位进行了深入解读。

童友好认为,新经济、新消费更多的是经济业态和消费形态上的转变,借助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实现溢出效益,从而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而基地就是搭建这样一种经济平台,促进一种新经济模式的形成;新文旅则是体验式消费带来的一种观感价值。以往的批发市场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货品,来去匆匆,而今后的专业市场则更贴近于旅游景点,能够深度融合消费及文旅,甚至成为数字化消费的体验场景,是对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瑶海区的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更加值得期待。

安徽纺织以点带面已成燎原之势

其实,纺织行业在安徽省的蓬勃发展并不偶然。

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梁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协会创办伊始就开始对全省纺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协助一些区县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据了解,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通过对沿江产业带进行系统性集群式的规划,在合肥,要建立一个以时尚原创品牌设计、文化为中心的基地,同时推动皖北地区纺织智能制造的建设。“安徽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但是长三角纺织业的产业转移,前几年重心并不在安徽,而是在周边省份。”叶梁坦言,“安徽的纺织工业发展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安徽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是‘裂变式’突飞猛进。安徽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叶梁说。

近年来,江浙等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型升级,部分纺织企业开始布局外移。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成员中,安徽纺织产业与江浙这些过万亿的省份相比,无疑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可以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可以充分释放安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

相信,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带动下,不久的将来,安徽纺织产业乘势而上,一定会实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摸索出适合区域发展的“安徽经验”推广开来。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纺织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