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评价调控下的课堂组织和管理

2022-09-07黎修远广东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班级评价

◇黎修远(广东: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

一、现象与解读

科学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一直是科学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入职不久的新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常有严重的挫败感。去年10月,在深圳某区面向新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41.5%的新教师提到,当前面临的最大困惑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很多教师在附言中写道:上课时学生总是“吵闹,无视规则”,“纪律很差,刚刚整顿好,不到一分钟又闹了”,实验教学“总是收不了场”。求助“怎样一直维持好的课堂纪律”“如何合理调控课堂秩序”等。

作为一个老教师,我的常规课堂同样被上述问题所困扰。有些班级,上完课后,常常有身心俱疲之感。科学课堂的纪律调控令人头疼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天性使然。小学生不能久坐,需要频繁的身体活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三四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间也才20~25 分钟,且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差,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多端,且多数学生不善于识别和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以气质为基础,受到家庭氛围、同伴关系、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师风格等多种变量的影响。在亲子关系好、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令,反之,可能会更霸道、爱抵触、想控制别人。被关注与接纳(归属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学生会感觉良好,并以积极的方式与人互动,反之,其行为就会背离人们的期望,以求获得关注。学生通常都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他们争强好胜,在小组讨论或实验时,经常会发生冲突和争吵;另一方面,学生失败后容易放弃。学生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喜欢天体宇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科学教室的布置发生了变化,教师穿了一件新衣服、说错一句话,他们也会议论半天。

除了上述学生的特性,困扰我们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另一重大变量就是班额。心理学家认为,当班级人数超过30 人时,教师就会从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转向对全班纪律的控制。以我区为例,班额一般在50~55 人,且多数学校的班级中,有一些特殊的学生随班就读,这些学生往往会成为纪律管理的难点与热点。科学教师周课时少,带班多,无法深入了解和跟踪教育每个学生。条件较好的学校,科学课一般在探究教室里上,这里活动空间较大,一般采用小组围坐形式,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发生肢体互动。科学课堂上,一般学习活动形式丰富,动手实践和操作较多。这些问题叠加到一起,就造成科学课堂组织与管理困难。

二、策略与措施

为了对科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经验的教师会采取很多策略。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使它变得生动有趣;有的教师用幽默风趣的神态和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有些教师通过发放零食或小奖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赏;有的教师通过奖励积分或发放小星星,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礼物的方式进行调控;有些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采取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如,罚作业、到办公室留置、写检讨、请家长或班主任联合管教等。以上方法均能收到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幽默风趣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学会的;采用物质奖励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对高年级学生尤其不适用;罚作业和留置容易触碰红线;请家长和班主任协助,会给他人增添麻烦,且借助外力施压也有损科学教师自身的权威。

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使我认识到,科学课堂的组织管理问题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可以成为“灵丹妙药”。于是从2019年我重新进入科学课堂起,就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化解这个难题。最初,我一个人悄悄试验,待取得进展后,就向同事介绍。目前,在新同事自发参与下,已在我校三年级部分班级进行推广。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虚拟科学院所。我们将整个学校情境化为一个科学研究院,命名为“龙心科学院”。校长是总院长,每个班级是一个分院,科学老师是分院院长,按少先队中队名称,命名为“××科学院”。以分院为单位,由教师主导,适当征求学生意见,在《龙心科学院章程》总体框架内,制定各分院学习管理规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情境化为一个研究所,由小组学生协商,自主取名为“××研究所”。为每个学生赋予“科技工作者”身份,学生的称号等级,在一个学期中,根据积分多少晋升或降级。

第二,建立常态化合作学习小组。采用随机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小组5~6 人,合作周期为一学期。合作时段包括课内和课外,课内就是一个常规的探究学习小组,课外,则是线上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研究所)都建有微信群,通过群聊天或视频会议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合作学习任务(多为某单元的实践性作业的交流研讨,1 个月1 次)。小组长(研究所所长)由选举产生,副所长由所长提名,经教师确认后备案,协助所长开展工作。在一个班级中,采取组内合作提醒、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励和纪律调控。每节课,集体表现好、受到表扬最多的小组(研究所),全体成员可以加1 分;反之,全体成员扣减1 分。受表扬多的小组还可获得优先领取实验器材等资格。

第三,采用积分制综合评价。我们摈弃了以往把期末考试分数简单转换成等级,并作为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进行“盖棺定论”的做法,采用综合积分制,整体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表现。加分项目包括:遵守课堂纪律、提出或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业得A、团体表现优异、线上学习积极、实践性作业优秀(学生的各种实践性作业,如,科学小报、单元知识导图、家庭观测记录单、科技制作等,均拍成照片,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学生的电子档案袋中,及时给予评分)、纸笔测验按等级赋分等。扣分项只有课堂纪律一项。达到一定积分后,即可把照片贴在荣誉榜上。此后每节课,积分如有变化,便可立刻把照片移到相应的位置,所得即所见,非常直观。每学期进行总结大会,对积分达到一定等级的学生,以颁发荣誉证书,戴博士、硕士帽,与校长合影留念等方式进行激励。新学期开始,积分自动归零。

除了上述三大措施,我们还采用了其他一些措施,来加强科学课堂的组织、管理与调控。如,加强科学教室文化建设,通过标语、科学家名言、每季好习惯、优秀作品陈列等方式,用科学文化涵养学习氛围。对待课堂上违纪严重的学生,除扣减相应积分外,还采取在教室内相对隔离,如,坐到科学教室一角去画画或看绘本等办法,保证他们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和整个班级的秩序。即便是采用了上面所说的各种措施,我们的科学课堂也还是常常出现状况,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经常每隔5~10 分钟就要停下课来,进行提醒、呼叫、表扬或批评等。从来没有出现采用某种方法后,课堂纪律一劳永逸地好起来的情况。

以上是我们通过3年探索逐渐完善起来的科学课堂组织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3年的实践改进,尤其是近1年的应用,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有所提高,很多家长微信留言说,学生越来越喜欢上科学课了。科学课堂的秩序也有所改观。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的实验班级,期末考试班级平均分在全年级中位置靠前。

三、梳理与点评

学生的教育是极其复杂的,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更别提解决所有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发展的了解之上,同时也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它需要一套相当复杂的策略和措施。本实验的最大亮点就是,将学生科学学习的整个活动以学期为周期,整体进行情境化处理,把班级甚至整个学校视为一个科学探索机构,赋予每个学生“科技工作者身份”,以满足他们在科学求知道路上的归属感,利用身份晋级的方法激发学生自发向上的动能。此举是杜威的“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因此,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在科学教学和课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种做法把科学课堂的组织管理目标与科学教育的最高目标,高度地统一起来,把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变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资源,并为他们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实践是对认知领域情境化教学的有力拓展。

如果从教育评价层面来审视上述实践,这些“综合治理”措施也大大拓展了教学评价的应用方式。它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联结在一起;把群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结合起来,使得个体积分与团队整体表现息息相关,涵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等级评定时运用了综合的等级评定法,对学生在学业成绩、努力程度、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进步情况、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这些措施综合运用了纸笔测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发挥了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监督功能、管理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在评价周期上,这种评价方式将整个学期的综合表现整体考量,把长期表现与短期纪律调控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纪律调控和学业评价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局面。这种评估方法以正面激励为主,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简单而易操作,获得较好的效果也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

科学班级评价
班级“四小怪”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不称心的新班级
科学拔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班级被扣分后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