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乐于提问

2022-09-07古瑞雪江苏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意识科学思维

◇古瑞雪(江苏: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知识和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各类科学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自主研究过程中寻找和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进行交流表达。

一、问题意识培养教学概述

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全面的改革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且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发现探索以及研究认知能力凸显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扩展与超越,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问题意识是人在认识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强的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间万物将会产生不同的疑问,进而推动其对世界进行探索。这类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索欲望,能够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集中精力主动投入,还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思想。在提倡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必须意识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科学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为其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探索,积极发展。

二、问题意识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常思考,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而思考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不会提问,那么也就意味着其综合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拓展。一切思维的开端都源于问题。只有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脱离课本,暂离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并对个人学习过程进行自主完善,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学生科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讲解,将理论知识完整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所学内容更为完善。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高效,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导致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接受往往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无关联的理论性知识,很难提起精神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学生也将认为科学知识就是教师口中的一条条理论和经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思维被逐渐固化。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将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积极探索课本中的知识,以解决内心的疑惑,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时逐渐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由传统的被动式转换为主动思考式,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但是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关系,如果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处于片面化状态,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也将停留在粗浅层次,很难通过知识构建获得新的问题意识。如果想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就要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为了解决问题而调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对同一个问题,有时也需应用多种知识进行解答。学生的思考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回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有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成为学生脑海中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萌发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往往会采用较为严厉的态度面对学生。这会让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即便有问题,也不敢或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压抑了学生问题思维的萌发。因此,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步骤就是要在教学中强化师生关系,为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会不再把教师作为自己的上级来对待,教师也会以更为真诚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这样学生也就愿意与教师交朋友,将自己心中的困惑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能够感受到心理上的轻松。

要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许多教师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萌发问题意识。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意识比较简单,天马行空,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幼稚的想法。当学生愿意将这些看似幼稚的想法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分享,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先不要急着纠正学生的想法,而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让他们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随后再结合理论知识和科学内容对学生的想法加以纠正,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采用批评的方式面对学生,即便学生的想法不科学也不能直接批评,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问题意识的开发,甚至会导致学生更加害怕教师,从而封闭自我,产生心理问题。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属于直观性的思维,所以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的情境,才能够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研究氛围中,诱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勇于讨论。

首先,问题的创设要设计在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启发,会产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处于个人生活情境中还能激发其生活经验,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案例,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自主动手实验项目,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达到激发问题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有关于溶解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白糖、奶粉、咖啡等溶剂作为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将这些粉末倒入水中观察粉末的溶解状态,从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提问,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游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有关空气与空间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往瓶子里吹气球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自己吹的气球竟然占据了整个瓶子,就会意识到空气实际上也是有体积的。这样,就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认识冲突入手体验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研究问题机会,引导学生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也会提出问题,但往往直接自问自答。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而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惰性,任何问题都等着教师来回答。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结合课本内容随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按照个人主观思维加以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课本中已经有答案的,而需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提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经历思考的过程。

(三)激励式评价调动学生提问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表扬。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加以反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教师的针对性评价,完善个人的学习思维和问题意识。小学生本身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的褒奖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知识体验。教师要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认真听取并加以鼓励,避免采用否定的方式评价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多采用鼓励式评价。

(四)加强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分享思维意识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除了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外,还需为学生构建问题互动和问题分享的教学活动,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成了学生分享问题的主要方法。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避免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划分,而是要尽可能将有不同学习思维个性爱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问题理念各有不同,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就可以进行有效合作。学生将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加以解决。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引导,相互影响,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以学生问题意识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要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基于主观思维完成问题探索;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乐于提问,以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意识科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