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后服务 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新生态

2022-09-07庄健超江苏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辅导学科作业

◇庄健超(江苏: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一、课后服务的教学价值

课后服务专指中小学生课后在校内完成作业、拓展兴趣的服务时段。而在这个时段内,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教师开展怎样的课后服务工作,学生就会获得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学生课后的能力和兴趣发展,还关系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成长。由此可见,课后服务工作不是纯粹的课后事项,而是关系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对于学科类课程而言,课后服务工作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教学价值。

首先,课后服务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精准辅导复习,夯实课堂知识基础。课后服务包括学生完成作业以及教师辅导答疑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辅导比家庭辅导更加专业与高效,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地在课后服务中发现学生每日学习的问题,利用课后服务精准辅导,帮助学生复习。如此,就能够助力学生巩固每日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其次,课后服务有利于学生深入学科探究,提升学科学习兴趣。课后服务除了给予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机会外,还为他们提供了灵活机动的深入学科探索的空间。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能够在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开展趣味的学科活动,继而不断提升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促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最后,课后服务有利于拓展学生学科视野,促进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类课后服务工作以拓展和提升为主旨,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开展学科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学科内容渗透融合,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不仅感受到学科趣味性,更加能够体会到多学科综合效用,从而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让他们能够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去开展学习,促进能力提升。

二、课后服务工作背景下的教学新生态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同时也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综合的学科。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未来理论性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抓课后服务工作的契机,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影响,打造小学数学教学新样态,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利用课后服务,以作业夯实课堂知识基础

作业是课后服务的基础服务内容。而对于课后服务的实施,“双减”政策也提出了精准的目标:全覆盖、广参与、上水平、强保障。也就是说,课后服务不仅是在形式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也是在本质上推动着学生更高水平的作业设计与辅导。只有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更为精良的作业,才能够有效地发挥课后服务“上水平、强保障”的作用。而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更是教师掌握学生能力、开展有效辅导的依据。所以,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后服务工作中,教师首先要以作业为载体,充分把握课后服务中完成作业的时间契机,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利用课后服务的有限时间,助力学生逐步夯实课堂知识基础。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为例。图形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而对于这部分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各个图形的特点,包括形状、周长、边长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和测量周长、区别边长。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后服务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如作业一:剪一剪,剪出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作业二:折一折,你能将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折成长方形吗?作业三:量一量,任意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周长,并记录。你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规律吗?这样的作业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以及计算、测量,更深入地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边长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寻找到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换变化特征,继而引导他们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形成较为立体化的思维,能够对图形进行空间处理。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更是知识夯实和深化知识基础的过程,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加熟悉,并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加深课堂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旁答疑解惑,通过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继而提升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夯实知识基础。

(二)基于课后服务,以辅导促进薄弱项目提升

课后服务除了学生完成作业外,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契机。在日常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有听不懂或者没有真正理解的知识点,而学习水平与能力是日复一日积累而成的,如果囫囵吞枣式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会越来越弱,最终无法承载高阶的数学理论,这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长久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应当以每日弱项提升为目标。而课后服务作为有效的课堂拓展和补充时间,正是学生每日查漏补缺、提升薄弱项目和能力的关键机会。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学科教师有一定的辅导答疑时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辅导答疑的机会,首先分析和掌握学生的薄弱项目与能力分层,通过分层化和目标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及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促使他们“当日问题当日清”,逐步推动学生薄弱项目或薄弱能力的提升,继而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乘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就小学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计算能力未得到有效的培养,导致其在三年级学习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后面的小数、分数的知识时,就会难上加难,经常出现错误。同时,由于计算能力欠缺,部分学生在利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不够灵活,无法将数学形式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从而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因此,课后服务的教学辅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该课为例,有的学生对于计算非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方法掌握不透,容易算错,还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分不清用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对此,教师就可以提前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练习,初步了解学生的薄弱项目,而后结合课堂内容,在课后服务时有针对性地专门对学生的薄弱项目进行辅导。比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教师就可以将他们集中起来,重新讲述计算方法,并经过一定的练习去巩固;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将题目转换为他们日常生活中购物的场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他们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后,再开展书本上习题的练习。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薄弱项目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主攻薄弱环节,他们的数学能力也将有所提升,也就达到了课后服务工作保障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立足课后服务,以探究实现高效复习

知识的巩固复习是课后服务的任务之一,其中作业是巩固复习的一种形式,趣味的探究活动则是另一种更灵活的形式。探究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主性,能够开放地思考,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学生更加乐于通过探究去学习。而课后服务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更具灵活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关键就在于其趣味性与发展性。也就是说,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设置更多开放式的活动,以实现学生知识的综合与联结。而获得一定量的复习也是学生每日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后服务开展复习呢?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鼓励学生参与一定的数学知识探究活动,用更加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去思考知识,探索知识的关联性,从而实现高效复习的目标。

以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教学为例。垂线如何做?平行线又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相关概念完成后,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探索,如“生活中的角度测量”“一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最短”,在这两个主题引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让他们用实践的方式来体验生活中的角度和垂直距离。如借助体育锻炼场地,测量跳远距离,看看谁测得最准,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围栏、墙面,去感受垂直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将知识复习与课后服务活动紧密联系,不仅实现了课后服务活动的有效施行,也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重新回想和体验了数学课堂所学知识,这是一种化理论为实践的复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在灵活生动的课后服务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能够将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依托课后服务,以拓展促进兴趣培养

课后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作为教学补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综合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元素。也就是说,要想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要让他们接触广、视野广、思维广。因此,课后服务还应当以拓展为目标。数学课后服务拓展,并非开展课堂内容学习,而是立足学生的需求本身,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趣味的形式下激发学科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教师不只是融入数学知识,还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美术、音乐等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拓展活动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文化,从而形成更加综合的学科视野,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学为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单位,而它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无论是日常的饮食还是物品的销售,都时常会用到或者接触到这样的知识。但这样纯粹的数量单位认知很容易使学生满足于课堂,或者缺乏深入理解的动力。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趣味的学科游戏活动,将多学科融合,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如:带领学生开展趣味小实验,取不同毫升量的水与色素相融合,来一场“调色大比拼”游戏,让学生在调色中感受液体量的单位的应用;还可以开展科学实验,将数学知识与科学实验相融合,引导学生取用不同的试剂,观察实验结果,同时鼓励他们调整试剂用量,观察结果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毫升、升有了量的概念,还能通过这样的趣味拓展活动,理解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感受到生活中科学与数学结合所产生的强大力量。这样的拓展活动,使课后服务变得更加生动,饶有趣味,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让他们更加愿意去探索更深奥的数学理论知识,并尝试用实践去应用和提升,这是对课堂最有效的补充和保障。

三、结语

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是贯彻“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有利于提升学生幸福感的举措。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课后能力成长上,同时也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和影响上。基于此,作为课后服务的主要推动者,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学足学好,还要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工作的措施,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我们要在有效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与学科能力,更好地保障学生有序迈向未来成长的道路。

猜你喜欢

辅导学科作业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作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