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疫苗复苏

2022-09-05薛宇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万剂流感疫苗净利润

薛宇

2021年二季度以来,国内迎来新冠疫苗集中接种高峰期,对各地疾控资源造成挤压,常规疫苗销售因此受到较大不利影响。据新近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国内常规疫苗批签发和销售数据逐渐回暖,相关疫苗企业业绩得到修复。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疫苗需求减少、销量下降,新冠疫苗生产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并计提了较高金额的资产减值准备,新冠疫苗的红利正逐渐消减。

不过,新冠疫情催化下,国内疫苗产业得到多方面升级,相关企业国际化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均有提升,疫苗企业分化也在加速。

2021年,由于全国新冠疫苗大规模集中接种导致各地疾控资源紧张,常规疫苗批签发和销售出现下滑,多家疫苗上市公司常规疫苗业绩增速放缓,个别公司甚至明显下滑。

华兰疫苗2021年年报显示,受流感病毒流行时间的影响,公司流感疫苗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因下半年受到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及12岁以下儿童补种新冠疫苗等因素影响,流感疫苗市场销售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2021年,华兰疫苗营业收入为18.3亿元,同比减少24.59%;净利润为6.21亿元,同比减少32.86%。

同样经营流感疫苗的金迪克和百克生物也难逃业绩下滑厄运。2021年,金迪克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3.41%,净利润同比下降46.7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9.34%,同样是受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影响较大,公司对期末预计无法实现销售的库存商品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419万元;此外公司预计四价流感疫苗产品销售退货率有所提升,导致营收进一步降低。2021年,百克生物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1.77%。

新冠疫苗销售虽使得一些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但常规疫苗销售依然增长乏力。2021年,康泰生物非免疫规划疫苗(不含新冠疫苗)营收仅增长11.47%;沃森生物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7.82%,净利润同比增速-57.36%,远低于2020年的162.13%、606.6%。

2022年上半年情况开始扭转。2022年上半年,华兰疫苗实现营收10.61亿元,同比增长96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11倍,主要原因在于华兰疫苗5月下旬取得首批流感疫苗批签发,流感疫苗出货早于历史同期。多家券商表示,2022年流感疫苗接种受新冠接种影响减弱,为避免流感和新冠叠加,流感接种政府支持力度大,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其他多家疫苗上市公司也发布了业绩不错的半年报。

2022年上半年,康泰生物非免疫規划疫苗(不含新冠疫苗)营收为16.32亿元,增速达87.18%,远高于上年同期的11.47%;沃森生物营收同比增长73.96%至23.48亿元;万泰生物实现营收59.3亿元,净利润2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92%、273.24%,远高于历史增速。

与此相对的是,多家新冠疫苗上市公司销售大降,似乎表明新冠疫苗红利正逐渐消失。

2021年2月,康希诺和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克威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随后,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也陆续上市销售。2021年,康希诺营收暴涨172倍至43亿元,净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当年盈利19.14亿元;智飞生物的自主产品(主要是新冠疫苗)收入由2020年的12.01亿元增至2021年的96.97亿元;康泰生物的自主产品-免疫规划疫苗也由2020年的2883万元增至2021年的11.64亿元。

近日,这几家公司陆续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康希诺实现营收6.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0.61亿元下降69.45%,净利润仅1224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9.37亿元大降98.69%;智飞生物自主产品收入由60.37亿元下降72.4%至16.67亿元;康泰生物因计提新冠疫苗资产减值准备及新冠疫苗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导致净利润大降64.19%。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各季度末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数据计算可知,2021年和2022年各季度分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982.1万剂次、112485.4万剂次、96677.7万剂次、62388万剂次、43180.8万剂次、13471.7万剂次。可见2021年二、三季度为新冠疫苗接种高峰期,而2022年二季度接种剂次已经断崖式下滑。

随着中国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基础免疫加速形成。根据2022年7月公开信息,中国新冠疫苗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1%,全程接种率为89.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老年人接种方面,中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89.6%,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7.3%。全球范围来看,截至2022年3月4日,全球完成完整免疫程序的人口比例为55.93%。

此种情况下,新冠疫苗市场空间还有多少?

据中银证券,从全球范围来看,若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免疫屏障需要达到70%的接种率,但距离这一期望值仍旧有10.97亿人的缺口。此外,部分此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的人群体内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免疫已随时间而衰减至较低水平;变异株的出现也不断削弱疫苗能够提供的保护效果。因此,全球新冠疫苗市场体量巨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分布不平均,发达国家疫苗接种比例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截至2022年3月4日,阿联酋完成完整基础免疫程序的人口比例为95.43%,新加坡这一比例为90.31%,而非洲国家整体接种率仅为18.99%,完成完整基础免疫程序的人口比例仅为12.69%。

中银证券认为,由于低接种地区购买力有限,因此低接种地区市场的利润空间有限,预计剩余空白市场的商业价值将低于同体量此前已购买疫苗国家地区的商业价值。

就国内市场而言,中国基础免疫完成率位于世界前列,加强针(包括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率虽然仍有上升空间,但由于加强针并未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只需与基础免疫程序间隔6个月以上,因此加强针的需求高峰持续时间可能相应地拉长,集中度相对分散。相应地,加强针利润空间也会不及集中接种时期。

未来,新冠疫苗对常规疫苗的挤压、进而对其销售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否会持续?

对此,德邦证券表示,长期来看,虽然新冠疫苗接种将成为常态化,但考虑到未来加强针接种可能仅需要一针,相比2021年全程接种对常规疫苗的影响将会小很多。从2022年上半年销售数据来看,许多重磅品种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同时也锻炼了中国疫苗公司的商业化团队和国际化能力,加速了新技术路线在创新疫苗中的应用。

德邦证券认为,中国新冠疫苗产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较大提升。

首先,新冠疫情使国内疫苗产业配套得到全方位提升。新冠疫苗销售为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带来巨额利润,此前关注度不高的mRNA疗法也获得了更高的股权融资,企业资金实力大幅提升。不仅如此,疫情后中国疫苗产能、疫苗设备国产化率、批签发、疫苗配送等产业链配套亦是全面提升。

其次,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疫情之前,全球疫苗市场主要由欧美印占据。欧美疫苗巨头研发实力强,原创性疫苗多;印度疫苗企业生产能力足,销量占比近全球40%;然而中国企业仅5家通过WHO-PQ认证,出口较少。疫情之后,国内疫苗企业从临床、注册到销售各方面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新冠经验积累将有利于中国疫苗企业未来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此外,新冠促进国内创新疫苗企业进行新技术突破。海外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催生了以mR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技术首次在人体上的大规模使用,国外这类新技术疫苗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数据,具有良好前景。国内企业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成功上市,另外少数公司在mRNA产业某个技术领域亦是取得突破。

德邦证券表示,疫情后时代国内疫苗企业也将迎来进一步分化,把握住新冠疫苗机遇且有丰富产品线的企业,以及把握新技术突破机遇、积极布局新技术的企业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万剂流感疫苗净利润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流感疫苗“创可贴”
拜登宣布2500万剂疫苗分配计划
香港拟捐出复必泰疫苗
中国疫苗来了!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沪市主板)
2014年净利润增(降)幅最大的50家公司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2013年净利润增(降)幅最大的10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