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功能、自我效能和预后的影响

2022-08-27黄桂金高明君曾佩贤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效能家属血糖

文/黄桂金,高明君,曾佩贤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该疾病暂无完全治愈方案,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以此稳定机体代谢,但患者往往因缺乏疾病认知导致自我效能水平低下,出现不遵医嘱用药的情况,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功能、自我效能和预后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社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为20/23,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37±1.56)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2±0.36)年;家庭照顾者关系:配偶6例,子女27例,其他10例。观察组43例,男女比例为19/24,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59±1.2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47±0.38)年,家庭照顾者关系:配偶5例,子女29例,其他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成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②糖尿病病程不低于六个月;③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良好,可正常交流;④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②合并非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器官病变;③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只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本人,实施健康宣教手册发放、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叮嘱患者定期回社区复查等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方式如下。(1)健康档案建立。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每月家庭随访1次、电话随访2次,及时了解患者血糖变化、用药、饮食及运动等情况,并针对性予以指导。(2)认知干预:①疾病教育:采取健康手册发放、健康讲座、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教育形式讲解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提高其对糖尿病防治的认知程度。同时,强调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暂无完全治愈方案,可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病情。②心理疏导:受糖尿病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往往易产生消极、焦虑等负性心理,应积极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采用鼓励、支持、安慰等不同方式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③并发症防治: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类型、症状及防治教育,降低视网膜、心血管等方面并发症风险,同时指导患者掌握高(低)血糖的预防及紧急处理方式。(3)行为干预:①遵医服药:强调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详细讲解药物用量、时间及次数不当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②血糖监测:建议患者家中常备血糖仪和血压计,并指导其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实时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血糖血压异常,则到社区门诊检查,避免发生意外。③饮食控制:根据患者的喜好和口味,在满足所需摄入热量要求下,合理设计患者饮食,戒烟戒酒、限盐限甜食为前提,鼓励患者多食低糖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可以食用粗粮、面、米等为主,严格控制每日摄盐量不超过2g,减轻胰岛素负担。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对食物热能换算计算的方法,以便合理搭配热量及营养。④规律运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鼓励并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多种运动要点,加强与家属的交流,使其主动积极地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

1.3 观察指标

(1)血糖相关指标。干预前和干预六个月后,分别监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自我效能。干预前和干预六个月后,分别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估,包括遵医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规律锻炼、饮食控制、预防和处理高(低)血糖等六个维度。总分为26~130分,分值越高则自我效能水平越高。(3)生存质量。干预前和干预六个月后,分别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评估,包括治疗、社会关系、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等四个维度。总分为27~135分,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PG、2hPG和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s)

2.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DSE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DSE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升高,且对照组上升幅度小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s,分)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DQO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D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s,分)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且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遵医依从性。据了解,患者院外不遵医行为发生率高达95.2%,与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可发挥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及D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与常规社区管理相比,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的降糖效果更佳,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吴芳等学者认为家庭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场所,而家属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行为等最为熟悉。因此,家属的支持及参与对增强患者自我效能至关重要。本研究实施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首先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明确家庭随访及电话随访次数,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并加强与家属合作,使其对患者用药、血糖监测、饮食及运动等进行监督,以便社区科学管理患者。社区管理以患者为中心,采取疾病教育、心理疏导、并发症防治、遵医服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规律运动等认知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疾病认知程度及遵医依从性,加强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主动性和家属督促积极性等,以此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年轻患者更低,主要与机体功能生理性退化、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缺乏信心及管理不当等因素有关。而范润平等学者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因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的健康管理过程中,家属的理解、支持及参与不仅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信心,使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还能增强患者社会能力,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心理、生理及治疗等多维度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基于家属参与式社区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增强其自我效能水平及社会功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效能家属血糖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