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定与糠酸莫米松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8-27陈煜南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鼻炎评分症状

文/陈煜南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已经发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群造成了影响。根据资料显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以发作性喷嚏、流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当抗原(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产生IgE,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致敏介质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释放出活性介质,主要有组织胺、白三烯、激肽、前列腺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活性介质作用于鼻黏膜,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加,产生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并出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其轻症患者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还可能并发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重症患者常常伴随有严重性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是发病的3个必备条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变应性鼻炎已变成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临床治疗中,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但从反馈情况看,单独用药效果不是很理想。氯雷他定为H1受体阻断剂,是一种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可特异性选择外周H1受体,竞争性抑制组胺导致的多种反应;氯雷他定进入机体后可抑制P-1选择素,同时调节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用、抑制炎性细胞活化和释放、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糠酸莫米松的功效为抗过敏、抑制细胞分裂、抗炎等,进入人体后与细胞质中的激素受体结合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鼻腔通道畅通,具有见效时间短、操作简单、无刺激性、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本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糠酸莫米松与他定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6.7±6.2)岁,鼻炎症状(TNSS)评分为(7.22±0.35)分,临床体征评分(2.62±0.45)分,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5.87±3.26)年,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57岁、平均(47.3±6.1)岁,TNSS评分(7.28±0.38)分,临床体征评分(2.55±0.53)分,病程5个月至9.5年、平均(5.52±2.98)年。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患者纳入标准为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就诊前2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喷剂药物,无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等用药过敏史。排除不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鼻中隔偏曲和鼻息肉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未完成所有治疗疗程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睡前1小时服用10mg(次·d)氯雷他定治疗,每天晨间进行鼻腔冲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氯雷他定的基础上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进行治疗,每天晨间进行鼻腔冲洗,每晚睡前按照每侧鼻孔2揿(单侧100μg)1次1d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当患者症状减轻时,将剂量减少至每侧鼻孔1揿(单侧50μg)1次/d。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其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TNSS评分,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

参考《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疗原则和推荐方案》中的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每个评分标准的分值为0-3分:重度症状(每天打喷嚏>10次、流清涕>10次、全天鼻腔内有蚁行感、全天鼻塞)为3分,中度症状(每天打喷嚏>6次、流清涕>6次、鼻腔大部分时间有蚁行感、间歇性鼻塞)为2分,轻度症状(<5次、流清涕<4次、间歇性鼻痒、无明显感觉鼻塞)为1分,无症状为0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为了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疗效,体征评价分级为: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60%),有效(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25%-60%),无效(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25%)。临床疗效评分改善率=(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100%。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都随访至观察研究结束。治疗4周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4.972,P<0.0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 [ 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TNSS评分对比

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患者比较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异议(P<0.05),且治疗2周及4周后,对照组患者TNSS评分低于观察组患者TN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TNSS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异议(P<0.05),且治疗2周和4周后,对照组患者临床体征评分高于于观察组患者临床体征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对比(分)

2.4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复发率比较

3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停药进行随访比较,对照组停药3个月后复发11例,复发率50.00%(11/22);观察组停药3个月后复发6例,复发率19.35%(6/31),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异议(x= 5.547,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复发率比较 [ n(%) ]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于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是一种鼻黏膜慢性反应疾病,由IgE抗体介导,变应原初次刺激机体致使生成IgE抗体,并与机体内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特异性相结合产生致敏。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释放白介素、组胺、白三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致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变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等。该病可病发任何年龄段人群,常伴有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清水样鼻涕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病情加重时会并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结膜炎、中耳炎等,严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十分必要。

在以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方法中,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在两种治疗方法中,免疫治疗相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明确的临床效果,但免疫治疗仅对免疫原明确的部分过敏患者适用。对其他未明确免疫原的过敏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更可取。目前对于该病治疗原则主要是防止再次与变应原接触,抑制其产生过敏反应,更多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含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等。

氯雷他定是一类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应用较多。作为一种抗组胺类药物,该药可与机体中外周组胺上H1受体结合,且对于中枢组胺上H1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能长时间发挥药物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进而对过敏反应起到抑制作用。一方面,可以抑制白三烯的分泌,从而达到降低炎性反应因子对毛细血管的作用,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控制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疗效强的特点,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氯雷他定分子结构具有两性离子特征,无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在治疗变应性鼻炎过程的实际应用中,其与周围器官细胞表面H1受体的亲和力较高,并且对组胺H1受体具有更好的全面阻断作用,有效预防组胺造成的速发相反应,进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但通过临床应用,单一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会降低其治疗效果,且停药后复发率偏高。因此,需寻求在氯雷他定治疗的同时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方案。经过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明显减轻各种炎症,缓解鼻变态反应。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属于鼻内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强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作用原理是通过喷鼻方式,让药物与鼻黏膜直接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防止发生炎性递质反应,还能结合靶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炎性细胞活性,减少释放和产生的细胞因子与介质,阻止因鼻黏膜分泌而引发的炎性反应,从而有效缓解鼻部症状。另外,经研究证明,他定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作用,耐受情况好,且二者对彼此及主要代谢物血浆浓度影响不大。因此,采用他定与糠酸莫米松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以发挥二者抗炎、抗过敏作用,从而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采用单一氯雷他定,观察组治疗采用氯雷他定与糠酸莫米松联合。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效果(88.6%)相对于对照组( 62.9% )更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基本相同;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未见差异不大;治疗2周及4周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T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2周及4周后,对照组患者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高于观察组;停药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组患者症状复发率(50.00%)高于观察组(19.35%),说明糠酸莫米松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更佳。

综述,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氯雷他定治疗,而且治疗后 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低于单一用药、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鼻炎评分症状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鼻炎高发季,常见的种类和症状
双周最佳阵容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双周最佳阵容
原来我们都有病
欢乐堂系列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