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鸟》课例比较研究
——以特级教师窦桂梅、薛法根、于永正课堂实录为例

2022-08-26黄必辉简志超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珍珠鸟冯骥才信赖

黄必辉,简志超

(河池学院 1.教师教育学院;2.学报编辑部,广西 河池 546300)

从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中获得教学知识和寻求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同课异教”视角,以冯骥才的叙事状物散文《珍珠鸟》作为对象,通过对窦桂梅、薛法根、于永正三位小学特级教师执教的《珍珠鸟》课例比较研究,总结他们执教课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提炼出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在散文教学中的精华,提出了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问题设置等四个方面的启示,以利于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例背景

(一)《珍珠鸟》课文简介

《珍珠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是冯骥才先生写于1984年的一篇叙事状物散文,格调清新,笔触细腻,描写生动,主要讲述了“我”与珍珠鸟相互信赖的过程。冰心写文作评:“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又酣畅。”[1]217纵观全文,可以雏鸟儿降生为界,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文章以前半部分“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料和尊重作铺垫,将后半部分珍珠鸟对我“起先——随后——渐渐——先是——便”信赖过程作对比,用人性化的眼光谱写了一首“我”与珍珠鸟之间相互信赖的颂歌。文之所以经典,是冯骥才先生笔下清新欢快、婉约细腻的语言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共同造就的,读来令人产生强烈共鸣。

(二)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堂的教学环节

1.窦桂梅《珍珠鸟》教学概述。窦桂梅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多年来深耕语文教学一线,其《珍珠鸟》课例共两个课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在这个部分中,最开始以朗读古诗作为导入,借白居易的《鸟》牵线搭桥展开鸟的话题,进而了解探知珍珠鸟的特点。随后,窦老师又从“信任”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赢得小鸟信任的做法,进而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二部分则是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在这一部分,窦老师回顾第一课时“作者和小鸟创造的美好境界”,进而抛出“作者与大鸟又是否有信赖”这样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抛出,顿时让学生的思维激起千层浪。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文本进行了二次解读,进而又回到“大珍珠鸟与小珍珠鸟眼中的信赖有何不同”的问题上。第三部分是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是更深层次的有创造性的部分,亦是整个课堂中的升华部分。通过前两个部分的品味与探讨,学生的思维已不局限于课本,“按照我们理解的信赖,改编改编教材”这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窦老师又抛出“放与走”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亦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说话训练,进而得出了“是放还是不放?是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的结论。

2.薛法根《珍珠鸟》教学概述。薛法根老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教学,致力于组块教学研究,《珍珠鸟》课例正体现了他所提倡的“组块教学”特色理念。他的《珍珠鸟》课堂以学定教,把零散的知识整合成块,既简洁又明朗。课堂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梳理“事”。薛老师设计了“小珍珠鸟在作者家里干了哪些事儿”这个问题作为本部分的主导问题,又通过“线”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情感变化。随即,“请你按照一条线或者两条线,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说一说”的说话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说话训练,促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连点成线”的思维,亦启发了学生们的写作思路。第二部分是体会“情”。开始是抛出“小珍珠鸟在哪一件事上干得最像‘小孩子’”这么一个切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性问题,同学们的兴趣瞬间被激起,课堂氛围愈加热烈,精彩纷呈。课堂的第三部分是领悟“理”,亦是整个课堂的升华部分。在完成课堂的前两个部分之后,薛老师引领学生探讨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人生道理。在领悟“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文眼且领悟蕴含于文中道理的阅读方法。薛老师又跳出文本,在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了“大鸟看到小珍珠鸟落在人的肩上睡着了,最想说什么话”这个富有趣味又令人深思的问题。最后,薛老师以“相互信任”作为总结主题结束课堂。

3.于永正《珍珠鸟》教学概述。于永正老师坚持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个性幽默开朗,以挖掘、激发学生才能作为首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其《珍珠鸟》课堂的读写迁移也受到多方名家赞誉。在《珍珠鸟》课堂伊始,以读为引,随即抓住文章开篇的“好”字,提纲挈领,让学生了解冯骥才先生眼中珍珠鸟的“好”,明白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感,懂得“信赖可以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在领悟到人鸟和谐、相互信赖的境界之后,于老师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寻事例,引导孩子们用事实说话。随即又另辟蹊径、别出心裁,让孩子们从小珍珠鸟的角度来写一写冯骥才。这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们换位思考,领悟“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于老师根据文本将写冯骥才的训练巧妙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始终不脱离课本,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多维度比较三位特级教师的《珍珠鸟》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根据对窦桂梅、薛法根、于永正三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笔者将他们教学的具体目标分为13个小项并逐项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例的教学目标统计

表1(续)

根据统计可以发现,“结构线索”“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认识珍珠鸟与‘我’相近的过程”“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含义”“体会‘我’对珍珠鸟的爱”这7项在三位教师的教学中都有体现,课例教学目标大致相似,但教学处理方式方法有一定差异。例如,在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教学处理中,窦老师是通过“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里”这个关键问题来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地去理解“一会儿”“神气十足”等词,去分析“它完全放心了……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等句,去感受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美好情境,进而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道理。在教学中,窦老师还从“鸟儿获得信赖的原因”这个角度衍生出“信赖,就给它——”的句式训练,同学们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薛老师是通过“作者究竟想告诉什么道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得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人生道理。他是从人生道理出发,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这境界究竟“美好”在哪里?通过“课文中那个境界最美好”的问题梳理,孩子们更是加深了对这境界的理解。“每种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鸟要相信人,人更要相信人”的情感升华则水到渠成。而于老师则是抓住一个“好”字提纲挈领,让孩子们明白作者笔下的珍珠鸟“好”在哪里,进而联系上下文明白珍珠鸟在由怕人到不怕人的相处过程中作者悟出来的“信赖,可以创造美好境界”这一人生道理。

通过对三位特级教师教学目标的对比可以发现,他们的教学目标还体现出了各自的教学理念。例如,窦桂梅老师和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同,反映出了他们教学理念的差异。窦老师倡导“主题教学”理念,因此,她的教学紧扣“信赖”这个主题,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重点是启发孩子们理解小珍珠鸟的“信赖”,理解人与自然的信赖,重在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而于老师主张的是“五重教学”(即“重情趣教学、重感悟教学、重积累教学、重迁移教学、重习惯教学”)理念,所以,他的第二课时教学另辟蹊径,有了以小珍珠鸟的角度反写冯骥才这么一个重迁移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

1.对“相处过程”的教学。在小珍珠鸟与“我”相处由怕人到与人和乐融融的过程的相关教学中,窦老师是从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这个角度出发,先引出人与鸟的话题,从“人是如何赢得小珍珠鸟信赖的”入手,从人的角度带同学们探讨文本,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良苦用心”;再从“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着手,从小鸟的角度引导同学们体验小珍珠鸟与“我”和谐友爱的相处境界。而薛老师则是从小珍珠鸟在“我”的房间里飞来飞去这件事着手展开人鸟相处的教学,对内容的处理非常简洁。他仅用了“线”,孩子们便了解了“我”与珍珠鸟的相处是一个用时间线、或地点线、或胆子线、或信任线就能串联起来的过程。而于老师对这个相处过程的处理则是重迁移的,他先用一个“好”字梳理了相处过程之后,再引导孩子们重温文本中作者对珍珠鸟好的事例,以写冯骥才为主题,让孩子们从小珍珠鸟的角度将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迁移写作。在反写的写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我”与小珍珠鸟和谐美好的相处过程,更是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对“关键语言”的教学。三位特级教师对关键性细节语言的“咀嚼”各不相同,窦老师对“小、小家伙、一会儿、趴”进行了重点解读。而薛老师是抓住“小孩子”进行重点教学,小孩子体现的是小珍珠鸟的贪玩、闹腾,薛老师以“小孩子”为叙事线索,引导孩子们从新鲜视角体验小珍珠鸟爱玩的形象。于老师则是选择“好”字进行重点教学,以“好”作为叙事线,引导同学们体会作者对小家伙的亲切,感受小珍珠鸟活泼好动、调皮可爱的形象。

3.对“信赖主旨”的教学。窦老师对“信赖主旨”的教学是贯穿全课堂的,这与她提倡的“主题教学”有关。她创造性地从“信赖”出发,先品味人与小鸟间的信赖,再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然后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薛老师是从“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对“信赖主旨”的对话教学的,他与孩子们探讨完之后再次回到文眼——“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引出抓住开头或结尾的文眼,准确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而衍生出“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大鸟会说什么”“大鸟出了笼子会像小鸟一样落在人肩上睡觉吗”这三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言语思维,不再是止步于“信赖”这个文本中既定的道理。于老师对“信赖主旨”的教学则是如同大多数的老师一样,主要是分析了小珍珠鸟“好”在哪里的原因,然后得出“信赖,往往创造美好境界”的主旨,升华情感。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三位特级教师都精心准备且逻辑严密,具体情况见表2。窦老师遵循着“主题教学”的思路,以“信赖”为《珍珠鸟》教学的主题,让学生从人与小鸟到人与大鸟,再到人与鸟类甚至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去品味、探讨、思考“信赖”,将“信赖”贯穿于整个课堂。薛老师则遵循着他的“组块教学”理念,将整个教学过程处理为“事”“情”“理”三个板块,妙趣横生,富有创意,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着思维的挑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潜能。于老师比较注重写作,他由课文的学习到理清事情的说话训练,再到以小珍珠鸟的角度反写冯骥才,最后到评析孩子们的作文,体现了他的“重迁移”理念。于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真实、质朴,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组织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不仅简单而且有实效。

表2 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例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问题

1.教学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但设置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见表3。

窦老师的教学从白居易的古诗《鸟》过渡到文中的珍珠鸟,再由问题1“作家冯骥才是如何写珍珠鸟的”引导学生回答出“珍珠鸟是怕人的鸟,声音细小且亮”。从珍珠鸟特点的角度入手,问题1-8属于第一部分——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问题9-11则是教学过程的第二部分——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问题12-13集中反映对人与鸟类甚至是人与大自然的“信赖”的思考,对应着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问题设计层层递进。薛老师的教学由问题1导入课文,引出状物主线,问题1-3是教学过程的第一部分——梳理“事”;问题4-6则是属于第二部分——体会“情”;问题7-11则是升华情感,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道理,是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每一个教学问题的设计都为板块主题服务,由浅至深,目的性强。而于老师教学问题设计的流程主要是:分析珍珠鸟“好”的原因——理清“事情”——反写冯骥才——评析作品,侧重于写作与写作后评析,体现了于永正老师对课堂教学迁移的注重。

表3 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例的教学问题设计

表3(续)

2.问题导入的切入点以及问题设计的目的不同。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2]

窦桂梅老师通过对白居易古诗《鸟》的诵读过渡到对课文《珍珠鸟》的解读,看似平淡,实则用心。学生在了解“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之后,课文中的珍珠鸟也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理解期待。窦老师导入设计的重要目的是为《珍珠鸟》的教学主题服务,即“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

师:雏儿在冯骥才先生家里干了哪些事?请你阅读第4—6自然段,梳理一下事件。

生:这个小家伙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站在书架上,撞在灯绳上。(师插问:几件事?)干了四件事[3]。

薛法根老师的导入简洁明了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们深入阅读课文,以梳理小珍珠鸟在“我”家做了几件事作为切入点,找出文本中珍珠鸟与“我”相处的主线,从而引发孩子们“牵线”的兴趣,“时间线”“地点线”“胆子线”“信任线”等多线并发,设计的重要目的是为后边的体会“情”和领悟“理”作铺垫。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叫——

生:珍珠鸟。

师:读得亲切些怎么读?

(生读,语气亲切)

师:预习了吗?读了几遍?读熟了吗?

(生说关于预习所做的事情,却都不完整,每个人都只讲了一点)

师:请连贯地说说,预习时做了一些什么事?

生:我读了3遍课文,标了自然段,不但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认识了[4]136-137。

于永正老师对《珍珠鸟》的导入可以说是温柔亲切,看似平凡,却落实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以亲切的谈话导入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了解课文,为后面分析珍珠鸟“好”在哪里作铺垫,自然地过渡到迁移反写冯骥才,解读“我”对珍珠鸟的情感,品读“我”与珍珠鸟的美好境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三位特级教师的切入点不同,问题设计的目的也不一样,但是教学效果却是同样的显著。

三、三位特级教师《珍珠鸟》课堂实录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无法”。通过对三位特级教师的《珍珠鸟》“同课异教”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教学启示和教学灵感。

(一)将学情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

笔者在对三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珍珠鸟》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都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并且将课堂教学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将学情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促使学生通过和文本的对话融入课堂。在《珍珠鸟》课例对比研究的四个维度中,我们发现三位特级教师都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分析学情,再以学生学情作为起点制定教学目标。

(二)因文而异确定教学内容

经过分析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三位特级教师的《珍珠鸟》课例都是在依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因文而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课文再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去选取教学内容是优秀教学课堂的基础,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理解好、把握好课文文本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珍珠鸟》课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三位特级教师都是在准确理解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解读,丰富了教学内容。而课文文本具有体裁属性,一般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四种,文体不同,教师所执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教师若没有准确把握好文体特征,就很难上好一堂课。很显然,三位特级教师不仅准确把握了《珍珠鸟》的散文文体,更准确把握了叙事状物散文的文体特征,感悟到了《珍珠鸟》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充分发挥了语文文本的教学价值与功能,并构建了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

(三)构建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依据学生学情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线、认识线等,以线的提纲挈领带动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三位教师教学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除此之外,三位教师都充分考虑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们学习的引领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紧密引导学生们思考、实践、合作等,让学生们兴趣盎然,主动获取知识,让孩子们在思考与实践中启迪了思维,获得了更多的活动性直接经验,同时又充分展示了个性。

(四)教学问题设置要抓住关键,简约明确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也就是课堂学习情境的设置[5]45,彰显着教师的教学魅力。好的教学问题能够聚集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专注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一方面,三位特级教师做得无可挑剔,从多维度的《珍珠鸟》课例对比分析中,我们体会到他们的教学问题设置总是能抓住关键,简约有效,并以多种启发式提问和及时评价一体贯通。在三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在多种启发式提问和及时评价反馈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个人见解、思想灵感迸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珍珠鸟冯骥才信赖
珍珠鸟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说谎的珍珠鸟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珍珠鸟》文本解读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
冯骥才称赞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