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究

2022-08-26陈亮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因素

陈亮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要求的逐渐升高,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20%以上,其问题来源有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同学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以及经济状况的差异等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2020年中国大学生中有抑郁倾向的占比18.5%,有抑郁高风险倾向的占比4.2%;有焦虑倾向的占比8.4%。这些数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国家也是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2016年国家22个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随着新型冠状疫情的反复爆发,直到现在,一些高校大学生都不能返校或封闭在校园内,部分高校已经陆续通过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平台等途径,对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对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年轻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的健康,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感到舒适。因此引导大学生良好的运动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2、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和人们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学业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部分大学生精神紧张、营养过剩、不爱运动,而这些情况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生,“亚健康”人群的范围不断扩大。

本文通过对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心理状态进行量表测试并结合身体素质对照锻炼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高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试图提出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对象及方法

3.1、调查对象

西安石油大学在读本科及研究生。

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对西安石油大学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

(3)访谈法。

针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及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通过电话和网络工具,按照访谈提纲,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相关专业的专家老师进行访问,了解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4、结果与分析

4.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是指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良好身体,调理精神,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很好地保持状态生存于社会中。保持体育锻炼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的能量,排解锻炼人的焦虑和抑郁,使紧张情绪得到舒展,对人际关系也有良好作用,且能够提升自我的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体育锻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1)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改变睡眠状态。

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调节情绪,运动时,人体会分泌一些脑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例如,BDNF,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进而影响人的大脑,从而治疗一些消极情绪。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从而降低疲劳感,增强注意力。国外一些研究对参加运动的人前后进行了各种测量焦虑、压力、情绪或抑郁的心理测量问卷,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在游泳、瑜伽、跑步或肌肉训练后,心理测量问卷的结果与服用抗焦虑药物或放松技术的效果是相似的,这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2)培养自我意识,增强对挫折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特殊技能,对自己的能力、个性和优势,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激发自己的积极性、毅力和坚韧性,体现自己的价值,纠正自我意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成功和失败,体会到锻炼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地面对所发生的事。且体育运动多为竞争性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勇于争胜,激发自己的斗志。

4.2、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

(1)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为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解,作者向所在学校的学生发放关于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90.29%,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60.76%和39.24%。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运动项目主要以有氧耐力类项目为主,占比49.37%,且有氧耐力类以跑步运动居多;其次是同场对抗类或隔网对抗类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占比分别为21.52%和19.30%。运动时间以每次30-60min为主,其次是30min以下,说明大学生运动时间相对较少;运动频率以每周2-3次为主,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需要,但仍有28.16%的学生一周锻炼次数≤1次,说明这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表1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项目主要类别

表2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运动时间分析

表3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运动频率分析

(2)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向专家咨询,以及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访问及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及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们的问卷结果来看(表4),影响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体育锻炼排前三名的是缺少时间、缺少运动氛围、运动伙伴和场地器材。在大学中,会开设各种课程,同时他们还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可能导致专门用来锻炼的时间就会减少,且由于学校场地的问题,一些同学占不到场地而导致无法锻炼。查阅文献中,作者了解到周浩对四川省6所高等师范院校进行问卷调查时将影响学生坚持锻炼的因素分为个性与认知因素包括锻炼时不自信,缺乏对锻炼的兴趣;环境与条件因素包括场地设施不完善,空闲时间少;目的与效果因素包括锻炼目标不明确,缺乏愉悦的锻炼感受;课内体育教学因素包括体育课内容枯燥,缺乏老师引导监督;课外体育组织安排因素包括活动单一,缺乏人指导;氛围与支持因素包括锻炼氛围不浓,缺少伙伴6种因素。丁小燕等人对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性别、年龄、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老师授课方式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且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并呼吁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表4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

4.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作者向西安石油大学在校学生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方面来测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量表得分解释,90项分数相加之和反应病情程度,因子分为量表10个维度分别的得分,可以反映在该维度上的症状分布特点。根据全国常模结果,总分>160分,或各维度的平均分>2分(即超出正常均分),说明个体在该维度上很可能存在着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次共向350名学生发放量表,最终回收有效量表307份。我校学生调查结果平均得分为123.59,远低于160分,说明西安石油大学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仍有45人量表评分在160分以上,占比14.66%。另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分超过了全国常模的分值,这表明大学生的这些地方仍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他因子问题人数及占比见表5。

表5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

(2)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①个人因素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不能有清楚的定位,且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误导,尤其是外貌形体较差的一部分,更以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甚至产生虚荣、嫉妒等不良心理;其次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处理方式,所以在处理与他人关系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心理上的问题,且对于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可能陌生的环境会让自己难以适应而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一些大学生还会存在个人情感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情感处于萌芽阶段,渴望收获爱情和友情,但心理尚不成熟,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所以容易出现失恋、性生理失衡的情况,导致出现情感压力,心理失衡。

②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如何与这个世界交往;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孩子。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对子女溺爱过度,导致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与同学老师融洽地相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自卑,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

4.4、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路径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体育锻炼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既是时代赋予的任务,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改进和优化,给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选择,让他们在增强个人魅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多方面多途径的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了解真正健康的含义。教师应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达到强身健体、身心愉悦的目的。在体育课外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让学生参加不同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组织多种内容和形式的体育锻炼,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成立不同项目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开展交流活动。

在进行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无人指导,没有人陪伴成了阻碍体育锻炼的原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成立体育俱乐部而解决。通过成立体育俱乐部,可以在有特长的同学或老师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且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对学生进行解压。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把目光从自闭的学习环境和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转移到公共体育场,在体育活动中交到朋友,形成团结协作等精神,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

5、结论

西安石油大学学生的运动项目主要以有氧耐力类项目为主,且有氧耐力类以跑步运动居多;其次是同场对抗类或隔网对抗类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时间以每次30-60min为主,其次是30min以下,说明大学生运动时间相对较少;运动频率以每周2-3次为主,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需要,但仍有学生一周锻炼次数小于等于1次,说明这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能否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男、女存在差异,但都以学习压力大、缺少时间为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时间因素、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场馆条件和运动氛围是影响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西安石油大学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3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维护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很少有心理问题,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会产生心里焦虑、敏感等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