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村寨“三生”空间优化管控*
——以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为例

2022-08-25赖玲玲王金叶

关键词:村域三生生活空间

赖玲玲,王金叶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2018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目标,具体要求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河北等地考察及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要与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有机衔接”等[3]。目前,农村地区构建结构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结构合理的“三生”空间也已成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保障[4-5]。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三生”空间面临重构的巨大挑战,受到了来自政府、业界等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标志着国土空间开发管控从以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三生”空间相协调[6]。学者们从“三生”空间概念界定[7-8]、“三生”空间功能识别评价[9-10]、“三生”空间格局优化[11-13]等方面广泛开展研究。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研究“三生”空间优化管控相对较少,如何利用管控“三生”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成为了重要的时代命题。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是典型的瑶族村寨,地理位置独特,资源品种多样,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点显著。以高寨村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三生”空间布局优化问题,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村寨“三生”空间重构,实现“发展村内特色产业、提高村域生活品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2]。

1 研究区域概况

高寨村位于猫儿山脚下,北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与资源县交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猫儿山属越城岭山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跨度大,主峰海拔2141.5m,是华南地区第一高峰。高寨村距华江乡政府所在地约15km,距兴安县政府所在地约67km,距桂林市中心城区约90km;下辖10个自然村,总面积4137.86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6.4℃,光照少,雾气多,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2500mm以上。村域地形坡度大,土层薄,土壤主要是山地红壤土、山地黄壤土和沙泥土。2019年末,全村人口1162人,以汉族和瑶族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在当地开发经营农家乐、外出务工以及种植毛竹和药材、养殖家禽等,主导产业为旅游、农业种植和毛竹经营。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猫儿山自然旅游资源和“老山界”红色人文旅游资源;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如瑶族婚礼时的贺郎歌、陪嫁歌,劳作时的山歌,日常的酿酒、打油茶、打糍粑、刺绣以及传统节庆二月二、三月三等。

2 “三生”空间划分及构成

2.1 “三生”空间划分

根据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分类理念[14],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15-16],将村域具有调节生态平衡、维持和保障生态安全功能作用的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包括限制生态用地、控制生态用地、保护生态用地和辅助生态用地;将提供农副、工业等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包括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产用地、渔业生产用地、工商用地、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村域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空间划分为生活空间,包括农村生活用地、特殊生活用地和综合生活用地,见表1。

表1 高寨村“三生”空间用地及构成

2.2 “三生”空间用地构成

根据兴安县201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高寨村国土总面积4137.86 hm2,以生态空间为主,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的79.15%;其次是生产空间,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的20.18%;生活空间面积最小,仅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的0.67%。生态空间以限制生态用地为主,生产空间以林业生产用地为主,生活空间以农村生活用地为主。详细用地构成见表1。

2.2 “三生”空间景观特征

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方法,从高寨村高清影像分析提取“三生”空间景观指数,见表2。

表2 寨村“三生”空间景观指数

由表2可知,村域“三生”空间平均斑块面积为1.46 hm2,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形状指数为7.73,形状复杂。其中,生态空间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好于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三生”空间聚集指数平均为84.02,聚焦程度较好。其中,生活空间聚焦程度较好,生产空间比较分散。

3 “三生”空间利用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三生”空间划分、用地构成及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寨村国土空间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三生”空间利用管控存在影响乡村振兴的问题。

3.1 生产空间效益较差

高寨村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16.63%的林业生产用地以种植经营毛竹为主,曾是高寨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几年,由于经营技术落后、人工成本增加、品种退化以及滞销等问题,种植经营毛竹效益下滑,纯收入每年每亩平均仅为50~60元,林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2.92%的农业生产用地,以山地为主,破碎化程度较高,集中连片耕地很少,不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只能采取传统耕种方式经营,农业生产用地利用方式单一。同时,种植农作物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品种选择不当,应对雨季、虫害等无针对性措施,农业生产用地利用效益较差,耕地撂荒或出租现象普遍。受到重视的主导旅游产品仍停留在农家乐1.0版,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效益差且易受市场冲击。在建的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仿野生种植名贵中药材基地、绿色无公害水稻生态种植基地和生态旅游农业示范点等,仍然停留在建设初期。

3.2 生活空间品质下降

高寨村生活空间作为自然历史演替的结果,形成了沿路、沿河,围绕农田,相对集中,又各自独立的分布格局,村域各自然村相对集中分布,通过村间道路相互串联。农村居民点用地(宅基地)呈现集群分布格局,住宅大多根据地形地貌、生态资源等要素建造,具有独特的空间地理和瑶族建筑特色。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老旧房屋已成危房;部分正常使用的老旧木制房屋密封性较差,加之冬季村民用火盆取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大多数住宅仍保留“土厕”,既影响空气质量,也容易滋生细菌。部分村民对住宅进行新建、重建或改造,建设了化粪池。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控,建筑形式不统一、分布随意、过于密集,排污系统不配套化粪池没有发挥作用。同时,住宅改扩建向农田扩张,挤占公共设施用地,导致道路狭窄、休憩活动场所面积缩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环境杂乱无序,生活空间品质下降。

3.3 生态空间遭受破坏

高寨村生态空间中的限制生态用地占村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的77.07%,是村域内为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的禁止开发建设用地,包括村域范围内的河流水面和林地。但由于经济因素影响,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生态用地建设投入较少。人工林过度经营,天然林不合理采伐,居民点建设和不合理生产等,使村域生态空间遭受破坏,生态空间的防护功能下降,流经村域的河流下游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居民点建设破坏了村域范围内的天然林线及景观植被;采砂等不合理生产方式导致河道淤堵、水流不畅,加剧了山洪发生。

4 “三生”空间利用管控优化策略

根据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和高寨村“三生”空间利用现状,需要加强“三生”利用管控优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保障与支撑。

4.1 加强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针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具体措施为:

(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政策,强化住宅建设用地管控,整治或拆除的闲置住宅或危旧住宅。

(2)有序推进村庄整理复垦项目,依据空间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遵循“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原则,将空闲2年以上或房屋坍塌以及不确定土地使用权属的宅基地进行拆除[20]。

(3)鼓励村民将闲置宅基地进行复垦,打造成“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等景观。

(4)根据国家农村宅基地转让政策,将闲置宅基地出售给有需要的本村居民,或将闲置宅基地整理空出的指标转让给急需建设用地指标的企业,使闲置宅基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达到盘活村域存量建设用地的目的[17]。

4.2 挖掘生产空间潜力,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针对生产空间效益较差的问题,要进一步挖掘生产空间潜力,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具体措施为:

(1)加强农业生产用地管控,提高村民和承包企业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明确用途,限制耕地闲置、撂荒,将优质耕地进行集中连片经营,保证耕地产生最大效用,提高耕地利用率。

(2)鼓励承包企业参与农村产业化经营,支持企业扩大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吸纳更多当地村民参与基地建设与经营,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实现共同致富。

(3)立足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瑶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形成立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样板。

(4)转型升级农家乐,将农家乐、蔬果采摘、竹林漫步、红色文化感悟、康养旅游等旅游产品相融合,开发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新产品,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

4.3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营建宜居生活空间环境

针对生活空间品质下降等问题,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创建宜居生活空间环境。具体措施为:

(1)通过加固路基、拓宽路面、平整硬化、美化沿线等方法改善村域道路状况,并在路两侧种植有吸尘效果的榕树减少污染,道路两边景观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2)加强村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利用流经村域的河流等自然景观素材,打造集文化建设、体育锻炼、赏绿于一体的多个活动广场;修建老年活动室、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建设小型分散休闲绿地景观。

(3)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处理系统,逐步取消露天垃圾池,新建垃圾收集站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与农村居民点保持30~50m距离;强化垃圾分类,减小垃圾处理难度,方便循环利用。

(4)新建居民集中安置区,将相对分散、独立、条件较差的居民住宅集中搬迁。对村域内现有古树登记造册,设立保护指示牌,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测。

4.4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空间服务功能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空间服务功能要求做到:

(1)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持、改善机制,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2)改善优化村域人工林经营方案,通过引入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等手段改造低产、低效人工林,提高人工林经营效益,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降低人工林过度经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加强流经村域的河道清理、河岸加固、沿岸和道路两旁景观建设,禁止河道采砂等行为,改善河流生态防护功能和村域景观环境质量。

(4)强化生态空间用地保护与整治,严禁开发利用限制生态用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少量开发利用控制生态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管控保护生态用地和辅助生态用地,提高生态空间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持和保障能力。

5 结 语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农村“三生”空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历史原因,高寨村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典型村寨,“三生”空间利用、管控存在生产空间效益较差、生活空间品质下降、生态空间遭受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振兴。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村域“三生”空间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与基础作用,必须加强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深入挖掘村域生产空间资源潜力,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村域基础设施条件,营建宜居生活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不断强化村域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空间服务功能与价值。村寨“三生”空间利用管控优化还要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主体作用,在利用管控优化规划方案中,遵循“以人为本、空间协调、发展统一、图数管控”等理念[18],形成科学高效的空间利用管控协调机制。“三生”空间优化利用,要同等重视保护与发展,防止因过度强调保护而影响乡村发展或过度强调发展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出现[19]。保护要站在国家整体生态安全高度,严格落实相关上位规划的定位和要求;发展要立足乡村振兴全局,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意愿和需求。通过“三生”空间利用管控优化,提高乡村发展潜力、生态防护能力以及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猜你喜欢

村域三生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山骨云根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年年有鱼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