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都市圈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2022-08-25吴飞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嘉兴枢纽都市

吴飞军

(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

1 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

杭州都市圈自2007年成立以来,历经10余年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都市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适应杭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对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目前杭州都市圈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仍待提升,与国土空间、人口分布、产业布局衔接适应能力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对外和内部城市之间通道能力不足,局部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不够、功能定位不准、标准层级不清,公路、内河航道待贯通或通而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综合枢纽的地位有待提升。枢纽分工协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港口、机场分工协作不足,综合交通枢纽衔接水平不高,杭州空港、嘉兴乍浦港服务功能有待加强。三是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亟待提升。同城化通勤化运输服务短板明显,全流程、一站式、一单制等模式发展不足,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偏低。四是一体化体制机制亟待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规划建设运营等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土地、空域等供需矛盾突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不高,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尚未形成,信息不共享、政策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2 都市圈发展目标

杭州都市圈以围绕“建成人民满意、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总体目标,构建“都市圈交通枢纽1 h辐射圈、都市圈紧密层1 h通勤圈、都市圈联动层1 h交通圈”三个“时空圈”,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示范区、开放创新的交通先行区、统筹融合的交通样板区三个“引领区”,推进立体化的设施体系、品质化的运输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为都市圈城市发展和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支撑[1]。

3 都市圈规划研究

3.1 协同构建立体化的设施体系

(1)构建“四纵四横”都市圈通道布局

依托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及全省大通道布局,在都市圈内规划形成京杭(温)、京港(台)通道、沪昆通道、沿江通道支线“两纵两横”国家级综合通道布局,苏绍通道、合温通道、沪湖合通道、义甬舟通道“两纵两横”区域性综合运输通道,实现通道网络化。

纵一:京杭(温)通道。在国家“十纵十横”通道北京至上海、至杭州通道基础上,继续向南延伸,至温州。该通道贯穿都市圈杭州、湖州,向北联系南京、北京方向,向南沟通温州至沿海通道。

纵二:京港(台)通道。国家“十纵十横”通道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中的既有规划支线。该通道串联都市圈西部黄山、衢州两市,向北沟通合肥、北京,向南沟通福州、台北。

横一:沪昆通道。国家“十纵十横”通道上海至瑞丽既有通道,该通道穿过嘉兴、杭州、绍兴、金华、衢州,也是构成了浙江四大通道杭金衢大通道和G60科创走廊南线。该通道向东联系上海,向西联系南昌、长沙。

横二:沿江通道支线。国家“十纵十横”通道沿江通道经上海、南京、武汉至重庆、成都。新谋划武汉-杭州-宁波支线,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南翼城市的联系,促进杭州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该通道经过黄山、杭州、绍兴三市,向东联系宁波,向西联系武汉[2]。

纵三:苏绍通道。位于都市圈最东侧,沟通绍兴、嘉兴两市,解决两市沟通需要从杭州绕行的困境。该通道北向与苏州,南向与台州衔接,使都市圈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纵四:合温通道。位于都市圈中部,利用在建的临金高速及规划温义合高速,加密纵向通道布局。

横三:沪湖合通道。以G60科创走廊北线为主线,紧密联系湖州、嘉兴与上海、合肥,实现浙北地区快速联系。

横四:义甬舟通道。以全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为主线,向西延伸至衢州,使杭州都市圈主动接轨义甬舟开放走廊,提升都市圈西部地区与宁波-舟山的直接联系。

(2)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构建协同联动的机场群。统筹地区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和机场功能定位,通盘考虑杭州周边城市机场布局规划和建设,打造杭州国际枢纽机场和黄山、衢州、嘉兴3个特色机场,同时统筹谋划杭州第二机场,规划形成“1+3+1”旅客吞吐量终端超亿级人次的运输机场布局。

杭州航空枢纽,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核心枢纽机场的地位,明确与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的分工定位,实现协调发展。

嘉兴航空枢纽,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军民合用机场建设,承接杭州萧山机场溢出客货运量,重点发展航空货运,谋划打造航空多式联运中心,形成功能配套、错位互补、特色发展的长三角机场群格局。

衢州航空枢纽,加快衢州机场的迁建工作,按60万人次的设计旅客吞吐量建设并启用新机场,开通至国内主要省会城市机场和干线机场的航线,力争成为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区内的重要支线机场。

黄山航空枢纽,加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改扩建,将机场提升为4E级机场,满足大型飞机起降要求,打造成为国内干线机场和重要的国际旅游机场。

(3)打造国际领先的内河港

推动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构建以杭嘉湖三大港口为主体、绍衢黄为补充的海河联运都市圈港口群,推动内河水运一体化与海河联运发展,加快推进都市圈内五纵八横九干国家级航道和省级骨干航道建设,吞吐能力达6亿t,居世界前列。都市圈港口群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共同组成杭州湾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区域内高等级航道网、铁水联运建设,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以客货并举,大力发展集装箱海河联运和口岸物流为重点,推动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深度合作,加快融入世界一流强港。

杭州内河港口枢纽,依托都市圈及区域范围的港口群,提升内河港口枢纽地位,加强钱塘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与长三角水系的连通度,实现借港出海。

嘉兴海河联运枢纽,充分发挥嘉兴海河联运特色优势,高水平支撑都市圈水运发展。加快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通道、京杭运河、杭平申线、湖嘉申线二期等千吨级内河航道网建设,加快建设独山、乍浦和海盐港区的内河港池,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嘉兴海河联运引领区建设。

湖州内河枢纽,充分发挥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优势,加快湖州“一港六区”建设,重点打造湖州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

绍兴内河枢纽,以“一江两河”(杭甬运河、曹娥江、浦阳江)为主要骨干航道,抓住杭甬运河全线贯通的机遇期,南向实现与宁波-舟山港的海河联运,北向利用浙北航道网加强与嘉兴乍浦港、上海港的联系。

(4)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好都市圈轨道交通攻坚战,以都市圈主要城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黄山等为主要节点,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构建辐射全国主要城市及长三角的快速铁路网呈现“十七纵十三横两连”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网的总体布局,里程达到3 000 km。谋划都市圈通勤轨道网,规划形成“十一纵九横四射”的普速和市域(郊)铁路布局,里程达到1 600 km。

杭州铁路枢纽,积极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形成十大国家运输通道和十大城市群联系的通道。加强杭州铁路枢纽线路和站点建设,形成“一轴两翼双十字双环六客站”的铁路枢纽布局体系。

嘉兴铁路枢纽,规划形成“五横二纵二连”铁路网络布局,重点提升嘉兴站、嘉兴南站两大铁路枢纽功能布局,全力支撑现代化高铁新城建设。启动嘉兴高铁南站扩容提升工程,实施嘉兴火车站改建扩容。

湖州铁路枢纽,加快形成“一横两纵”的区域高速铁路布局和“π”字型城际铁路布局,重点提升湖州站、湖州东站铁路枢纽地位,统筹德清站、南浔站、长兴站、安吉站等外围铁路枢纽。

绍兴铁路枢纽,建设“三横三纵”铁路布局,加快杭绍城际、绍诸城际、绍嵊城际等城际铁路建设,提升绍兴东站、绍兴北站、绍兴站等铁路枢纽等级和服务水平。

衢州铁路枢纽,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干线成网,与衢州市周边省市快捷衔接的铁路运输系统。规划形成“一轴五射”铁路网布局,为九方经济协作区和浙中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服务,在区域客流联系中发挥骨干作用。

黄山铁路枢纽,加快合福高铁、黄杭高铁、昌景黄高铁、安池黄高铁、黄衢丽高铁等高速铁路建设,提升黄山北站枢纽地位,成为京台通道与杭黄通道联系的重要节点。

(5)打造快捷高效的公路网

谋划杭州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两环十三射四横六纵二十三连”的高速公路布局,“一环八横十一纵”的普通国道布局,以“五纵五横”为骨架,其余省道为重要支撑的普通省道网体系。

杭州公路枢纽,规划形成“两环十四射五连”的高速公路网,做强区域公路主枢纽地位,实现与杭州都市圈各地市的快捷联系。

嘉兴公路枢纽,依托嘉兴市“三纵四横四连”高速公路主骨架,强化与上海、苏州等都市圈外部城市的联系。

湖州公路枢纽,规划形成“三横四纵”高速公路、“一横两纵”普通国道和“五横五纵”市域干线公路布局,实现湖州与杭州都市圈的全面融合,发挥好北门户作用,连接苏皖两省。

绍兴公路枢纽,规划“四横四纵三连”高速公路、“八横五纵两连”国省道布局,市域层面实现绍兴城区与诸暨、嵊州、新昌的融合,区域层面加强绍兴与杭州、嘉兴、宁波、金华等周边城市的联系。

衢州公路枢纽,构筑“两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七纵五横”的国省道重要干线公路网,充分发挥衢州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

黄山公路枢纽,加快“两纵一横五联”高速公路网布局形成,优化国省干道布局,形成市域内部及与杭州联系畅通、风景优美的景观大道,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6)打造综合一体的枢纽体系

推进区域客货运枢纽体系布局。围绕杭州都市圈环线,构建“一核、五极、多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形成“10+48+N”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即10个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48个集散型综合客运枢纽,一批换乘型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县级以上节点综合客运枢纽全覆盖,形成“13+24”的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即13个物流园区,24个城市配送中心。

3.2 协同构建品质化的运输体系

打造高品质一体化的客运服务。实施客运联程提质工程,推进城际旅客联程运输发展,鼓励开展空铁、公铁等联程运输服务,全面推行都市圈、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实现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施国际货运提升工程,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加强与港口合作,支持建立跨区域港航联盟,拓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加强与国际港口互联互通。

3.3 协同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共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深化交通信息化资源共享,完善跨区域交通运输信用体系,谋划都市圈智慧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智慧公路示范工程;推进都市圈港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大宗散货、集装箱海河联运公用信息平台。推动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

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可感知与可交互的特点,促进交通管理精细化、交通运输一体化、物流服务产业化、出行体验智慧化。率先研究5G智慧高速、高速磁悬浮、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智慧交通的应用。

4 结 语

杭州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发展重点,需制定多个城市参与、内容全面和多目标协调的综合交通规划。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发展原则和目标,根据每个城市的发展现状,寻求协同发展,以充分带动区域交通协调性为关键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抓住机遇,全面贯彻“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的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综合战略规划,不断加强杭州都市圈交通发展的协调性。

猜你喜欢

嘉兴枢纽都市
《初心》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浙江嘉兴卷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穿越水上都市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