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触觉

2022-08-25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桥中心学校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皮冬笋触觉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桥中心学校 张 艳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 张文娟

【教学目标】

1.运用游戏体验,打破思维定式,多方位去触摸物体,从多个角度写清触摸物体的感受。

2.运用动态触摸、画思维导图等方法,厘清触觉思路,丰富触摸方法,写清多变的触摸体验。

3.运用师生谈话、课堂实践等方法,学习联想和想象,通过“变变比比”的方式写具体触摸体验。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写清触摸角度”“写清动态触摸”“写清触摸体验”的方法,将触摸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教学难点】

1.学习动态触摸,实现触摸体验的多样化。

2.学习运用熟悉事物来比拟,将触摸体验写具体。

【适合年级】

四年级

【教学准备】

准备要触摸的物体,初次练笔写下的触摸方法和感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放大触觉

1.请一位学生蒙上双眼,从教室后排来到讲台,中间摆一张课桌制造障碍。

预设:同学会手脚并用地摸索着走。

2.瞧,这位学生靠着手的触摸,脚的试探,艰难地来到了老师的面前。可见,触觉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放大触觉,用心体验。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游戏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感受触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唤醒学生们对触觉的认知,直指习作的主题,产生学习的动机。】

二、多维触摸,丰富体验

1.出示装有冬笋的神秘的箱子,请若干名学生来摸摸看,说说自己的感觉。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不重复别人描述过的感觉。

预设1:摸上去,一头粗粗的,一头尖尖的,有些弯弯的弧度。

师:你细致地描述了它的形状。

预设2:它大小跟一个个头中等的萝卜差不多,重量可能会比萝卜轻一些。

师:你借着大家熟悉的萝卜来介绍它的大小和重量,真了不起,这样一说我们就清楚了。

预设3:它好像是被一层层外皮包裹着,这种感觉和玉米相似。

师:你完美地解释了什么叫现学现用,用熟悉的玉米去介绍它的外表也有一层类似的外衣。

预设4:它的表皮有细细密密的纹理,上下方向摸起来很顺滑。

师:你触摸到了它表皮的纹理和光滑度,有新发现。

预设5:这个东西的外皮上好像沾有湿润的泥土,我猜测它是从泥土里挖出来的。

师:你能关注到上面的附着物,并且进行了合理的猜想。

3.(出示思维导图)同学们刚才的发言真精彩!面对一个事物,我们能触摸它不同的部位,比如根、茎、外皮、附着物等。由于触摸的位置不同,摸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感觉,比如大小、形状、光滑度、湿度、硬度、轻重、纹理等。

【设计意图:拓宽触觉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培养发散性思维,进一步细化触觉体验。通过摸神秘的物体,说触摸的感受,直观地感知我们可以触摸物体的不同部位,从不同角度描述触摸的感觉。】

三、动态触摸,深入体验

1.结合刚才那么多同学的描述,你猜神秘的箱子里装的可能是什么?

2.揭示谜底——冬笋。

3.冬笋的秘密可多了,刚才我们是静态地摸它,我们还可以用剥开它的动态方式发现它更多内在的秘密。

4.指名学生尝试着剥开它,然后说说自己的新体验。

预设:它的外皮剥起来要用点力气,否则剥不掉。

师:外皮和笋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5.脱去外衣的笋,你再摸摸看,跟第一次接触它有什么不同?

预设1:笋一节一节的,节与节之间有一条条明显凸起的“笋节线”。

预设2:每一节笋都很光滑,像宝宝的皮肤。

预设3:我用手掐了掐,笋的根部地方比较硬,掐不动。越往细细的一端,笋越嫩,一掐就破。

师:都是冬笋,换一种触摸方式,我们竟然有这么多新发现。

6.看看这几样东西,除了静态地触摸,你还能想到哪些动态的摸法,带来全新的触摸体验?(出示面粉、花生和手套的图片)

预设1:面粉可以加水后再摸。

预设2:花生可以打开后触摸。

预设3:手套可以里外都摸一摸,还可以戴在手上试一试。

7.你们的锦囊妙招真多啊!来,拿出你带来的东西,除了昨天摸的方法,现在你又想到了什么新摸法?

预设1:我可以剥开我带来的橘子,也可以用刀横着切、竖着切。

预设2:我带来了白菜,可以摸下面的菜梗子,还可以摸叶子,还可以掐一掐,看看它是不是又鲜又嫩。

预设3:我带来的是银耳,可以泡一泡后去触摸,感觉一定很不同。

8.学了这么多,咱们动手来操练操练,写写你带来的物品,注意多方位摸,变着法摸,多角度写。

9.学生练写。

10.学生汇报,即时点评。

点评要点:有没有多方位摸,变着法儿摸,多角度写体验。

【设计意图:教学环环相扣,逐步推进,由原来的静静地摸到有变化地摸,进一步打破思维的局限性,继续培养发散性思维。动态触摸让认知更生动,更丰富,更立体,进一步丰富了表达的内容。动态触摸的引导有扶有放,从对冬笋的认识到课件出示物品图片,再到学生带来的物品,一步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四、变变比比,具化体验

1.触摸方法多了,感觉就很丰富了,怎样将感觉写具体呢?老师有妙招。

2.出示冬笋,再摸摸我的冬笋宝贝的外衣,感觉怎样?

预设:外皮有点厚,还挺结实的。

3.咱们来采访一下冬笋兄弟,它为什么要有这一层一层结实的外衣呢?

预设1:因为泥土里冷,冬笋要保暖。

师:冰天雪地的季节,是要穿厚实些。

预设2:泥土里有虫子,保护里面鲜嫩的笋儿,防止它们来偷吃。

师:为了保护笋宝宝,外衣给予了他妈妈般的呵护啊!

预设3:冬笋爱漂亮,穿了层层的丝绒裙子。

师:这是爱美的笋姑娘。

4.这就是写具体的秘诀之一:变一变,变成人类来帮忙。

5.写具体的秘诀之二,有的同学已经会用它了,有人说冬笋的大小重量像萝卜;还有人说冬笋的外衣和玉米的外衣相似,粗糙却又有着细密的纹理。这就是写具体的秘诀之二:比一比,熟悉事物来帮忙。

【设计意图:纵深推进,在学习“多维描述触觉”“动态触摸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把触摸体验写具体”,提高学生语言的品质。师生互动对话,引导学生与物体“对话”,发挥想象,合理运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熟悉事物相关联,进一步把触摸体验写具体。】

五、内化吸收,迁移运用

1.回顾具化秘诀,完善思维导图。

2.再次触摸物体,一边摸一边想,这种感觉像你熟悉的什么事物,还可以发挥想象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3.学生完善小练笔。

【设计意图:完善思维导图,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路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实践中检测学习的效果,培养多角度写的意识,培养变化着摸的意识。学生在预习练笔的基础上完善,检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照。】

4.同伴互评,满足一项得一颗星。

出示评价标准:

(1)多维触摸:从不同角度去触摸;

(2)动态触摸:换几种方法去触摸;

(3)变变比比:熟悉事物来帮忙,变成人类来帮忙。

5.学生互评,说说同伴能摘得哪些星,分享习作中精彩的地方。

【设计意图:实现“教学评”一致,明晰教学的路线,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出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评价的方法和准绳,同桌互评,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板书:

奇妙的触觉

多维触摸

动态触摸

变变比比

那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那一只小鸟的欢乐,

那一片亮云的消散,

那闪光的白雪、彩虹,

那翩翩飞去的蝴蝶,

那一阵清脆的笑声,

所有和我们一触即逝的东西,

才能够让我们体会

欢乐或者痛苦。

——黑塞的《写在沙上》

猜你喜欢

外皮冬笋触觉
挖冬笋
金衣白玉冬笋美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挖冬笋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蓝莓的光泽
船内船外
蔬中一绝数冬笋
美味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