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实施成效探讨

2022-08-25张仁瑞廖兴国

绿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样地胸径赣州市

张仁瑞,廖兴国

(赣州市林业局,江西 赣州 341000)

1 引言

2016年12月,赣州市编制完成《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2016-2025)》,提出10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到2025年,完成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通过项目建设,阔叶树比重达到25%以上,针阔混交林面积比重达到45%以上;至规划期末(2025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净增3.0 m3/亩以上。

赣州市通过更替改造、补植改造、抚育改造、封育改造4种改造方式来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1]。

(1)更替改造。被火烧、采伐后的稀疏残次林(含未及时更新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以及不适地适树造林、盗伐滥伐、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低质低效林,主要采取更新改造的方式,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林木生长量[2~4]。

(2)补植改造。长势差、郁闭度小、生态功能弱的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的低质低效林,采取在林中空地补植补造乡土阔叶树的方式,优化树种结构,培育针阔混交林,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5~7]。

(3)抚育改造。密度过大、林木分化严重、生长量明显下降的林分,主要采取抚育改造的方式,调整林分密度、结构,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8]。

(4)封育改造。对自然条件及天然更新条件较好,通过封山育林可以达到改造目的的低质低效林,采取封山育林或辅以人工促进更新措施。生态公益林采取封育改造措施[9]。

本文对赣州市2016~2021年实施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成效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更好地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所采用的资料和数据包括:①赣州市2016~2021年低效林改造实施项目文件和验收文件、矢量数据等资料;②赣州市2016、2021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③赣州市林业部门对当地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所出的实地调查报告、研究和分析报告;④项目组在各个县(市、区)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及文献查阅

查阅赣州市林业局及相关部门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相关资料。包括《赣州市低质低效林项目实施规划》《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范》;查阅有关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的文件、公告以及工作要求等。

2.2.2 实地调研

与赣州市实施低改典型样本县林业部门负责人、林场负责人、经营主体、林农进行座谈和现场问询,征集意见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任务量完成情况

3.1.1 总量完成情况

2016~2021年赣州市计划改造低质低效林500万亩,其中:更替改造66.20万亩、补植改造126.37万亩、抚育改造153.25万亩、封育改造154.18万亩。根据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完成验收上报材料,赣州市目前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共531.99万亩,中期完成率106.3%,4种改造类型实际完成量超过中期规划量,具体详见图1。

图1 赣州市2016~2021年低改分类完成情况对照

3.1.2 年度完成情况

2016~201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1年,规划量为60万亩,实际完成68.23万亩,2017~2021年计划每年完成110万亩,2017~2018年实际完成113.28万亩,2018~2019年完成117.74万亩,2019~2020年完成115.08万亩,2020~2021年完成117.66万亩。从图2可知,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自2016年开始,实际完成量均超过规划量,且保持逐年上升、平稳推进趋势。

图2 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与实际完成量对比

3.1.3 分类完成情况

2016~2021年,在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依据自然条件和林分特点,合理选择封育、抚育、更替、补植等改造类型,抚育改造和封育改造完成量占比较高,分别为30.6%和29.8%,补植改造约占改造总量的1/4,更替改造最少,完成量占14.3%(图3)。由于各地区可用于造林绿化的空间有限,更替改造和补植改造需要新造林地块,因此任务量完成的难度相对较大,在低改完成总量中占比较少[10~12]。

图3 2016~2021年低质低效林分类改造完成面积比例

3.2 改造成效

3.2.1 平均胸径

在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范围内,2016年和2020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样地林木平均胸径增长情况见图4。总体上,样地林木后期平均胸径高于前期,样地整体林木平均胸径的年增长量为0.47 cm,第2092、2517、2561号样地的后期平均胸径小于前期,呈现负增长,经过样地及样木数据分析,2016~2020年,该样地内有部分成年杉木被采伐后更新造林,导致后期样地内林木的平均胸径较前期低。

图4 前后期样地林木平均胸径

3.2.2 平均树高

2016年和2020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样地林木平均树高如图5。样地林木后期平均树高大于前期,样地整体林木平均树高的年均增长量为0.27 m,第2166、2279、2349、2477、2517号样地的后期平均树高小于前期,呈现负增长,经过分析对应样地及样木数据可知,2016~2020年,2477号样地优势树种由桉树转变为木荷,2517号样地优势树种由栎类纯林转变为阔叶混,其他同类样地实施更新造林及营造珍贵彩色林、“针改阔”等项目,导致后期样地内林木的平均树高较前期低。

图5 前后期样地林木平均树高

3.2.3 郁闭度

2016年和2020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样地林木郁闭度如图6。样地林木后期郁闭度总体高于前期。第2166、2192、2477号样地的后期郁闭度小于前期,经过分析对应样地及样木数据可知,2016~2020年,2166号样地优势树种由针叶混生长为马尾松林,2194和2477号样地内采伐木较多,导致后期样地内林木的郁闭度较前期低。

图6 前后期样地林木郁闭度

3.2.4 活立木蓄积

2016年和2020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样地活立木蓄积如图7。样地林木后期活立木蓄积高于前期,林木年均蓄积增长量为0.44 m3/亩。经过分析对应样地及样木数据可知,2355和2409号样地前期活立木蓄积均为0,前期样地内林木平均年龄为3年,属于幼林,经过5年的抚育管护、施肥养护,后期样地内林木生长状况良好。

图7 前后期样地活立木蓄积量

4 结语与讨论

4.1 结语

4.1.1 提升了森林质量

一是补植补造阔叶树后,累计种植苗木8115万株,其中阔叶树苗木5413万株,改善了林分结构,提升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二是在主要通道两侧山体补种枫香、木荷、红叶石楠等彩叶树,美化了视觉,打造了风景,形成了一道道生态风景林[13]。三是通过抚育改造,改善了密度大的中幼林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森林生长量和林地效益。四是累计增补乡土珍贵树种43种,提高了森林自身对火灾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防灾控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4.1.2 带动了振兴增收

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直接为社会特别是林农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14,15]。聘用困难农户参与营造林等方式,带动3.36万人直接受益。

4.1.3 形成了保护生态共识

在低改中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广泛宣传阔叶树价值,使干部群众懂得乡土阔叶树是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树种,改变了群众认为阔叶树价值低、只能当柴烧的传统观念,营造了爱惜阔叶树、保护天然林、提升森林质量的社会共识。

4.2 讨论

本文只是对2016~2021年赣州市阶段性低质低效林改造实施成效进行分析,在将来的时间里,还应继续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成效监测,进一步客观、科学评价全市低质低效林改造实施成效,为巩固赣州的绿水青山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样地胸径赣州市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小陇山林区麻沿林场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调查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
样地蓄积计算误差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