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路径探讨
——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例

2022-08-25王丽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色青少年资源

王丽娟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 ,甘肃 白银 730799)

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党中央领导人十分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在多个场合勉励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而革命纪念馆作为承载红色历史的特殊博物馆,不仅担负着传播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精髓,在社会主义新环境下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历史和青少年之间的重要关系

(一)青少年是红色历史传承的核心环节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能否将红色历史顺利传承下去,关乎我国的长治久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在短短100年时间中,就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如何将红色历史文化代代相传,青少年人才是最核心的环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终重要的一个时期,需要给予最细心的引导和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比父辈更丰富的物质时代,他们的物质条件、教育水平、知识水平和视野都比父辈更广阔,所以在个人能力上也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然而,从未经历过磨难的青少年,对中国的历史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近代中国被动失败的历史到现在的繁荣昌盛,特别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革命纪念馆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加上当前青少年生活在一个舆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多元化声音所迷惑和欺骗,理想和信仰远不如父辈根深蒂固。因此,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我们能否做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信念教育,让红色历史文化基因扎根于心灵深处,是社会主义旗帜颜色不会改变的重要保障。

(二)红色历史是教导青少年生动鲜活的教科书

一个人的理想和信仰的塑造,和这个人最终可能成为的人相关。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在青春期完成的,这是心灵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容。青少年理想信念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他们的责任。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三部分内容,完整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真实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静宁会宁会师的英雄史诗,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精神意义。青少年通过对长征历史背景和典型英雄事迹的学习,有助于传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的长征精神,营造浓厚的红色历史学习氛围,提高斗志意识,进而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历史资源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红色历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年轻人可以直观、生动地看到革命先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信念。它们超越了语言文字,并且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影响,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青少年与党和国家的同质性。

年轻人除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还要有毅力,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比起父辈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但在意志坚韧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因为他们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中出生和长大,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大多数人没有遭遇过挫折,缺乏克服逆境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年人一出问题就很容易崩溃,如当前很多年轻人还没来得及受苦就选择躺平。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非常丰富,其中蕴含的坚强意志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遗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驾驭它背后的精神底蕴,增强新时代青年意志力的发展。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例,红军在面对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药物弹药匮乏的艰难困境,以及国民党反动派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念,用双脚走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十余省,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中体现出无数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对革命事业的拳拳之心、实现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都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二、当前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信息加工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评价物体价值的起点,决定着理解、判断和情感态度。青少年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度较低,反映了青少年群体中红色历史文化的缺失。为了推动红色历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顺利进行,首先要向青少年传播红色历史,加强他们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基本认识。据统计,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例,虽然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对其非常了解,但也有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可见,红色历史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播非常有限,年轻人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只有加强青少年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客观、理性、全面地认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精神意义传递给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实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关联的,情感的产生必须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集体的行动才会与青少年的心灵产生共鸣,让青少年心中有一种红色历史文化的情感认同。在对甘肃当地青少年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认为对红色历史文化感兴趣。并且,受到当前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和网络游戏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红色革命主题的电影、电视节目和书籍并不太感兴趣。由此可见,具有红色历史资源的年轻人的情感认同度并不高。由于情感认同是青少年有意识地利用红色历史资源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具有红色历史资源的青少年的情感认同是非常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要实现红色历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规划和使用红色历史资源。但在对甘肃地区青少年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统一的规划。另外,在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整体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想要发挥红色历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兴趣,提升教师对红色历史的运用水平。

同时,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获取红色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其道德水平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虽然是教育的主体,但也要锻炼主动性,提高自学的积极性。一项针对青少年自觉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几乎一半的青少年认为不会使用,表示积极利用红色资源提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的运动并不强烈。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需要提高青少年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然而,自我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封闭过程,而是需要适当而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对红色教育内容和红色教育方法的问题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更好地探索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二)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红色历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区域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如果区域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学校对红色资源的教育需求,两者之间就会出现差异,并且会对红色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红色历史的开发和红色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由区域和学校统筹规划,形成学校与区域的合作,促进红色历史的整体、科学的开发利用。青少年对红色历史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革命纪念馆和学校,红色历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地方保护和开发红色历史密不可分。在对甘肃地区青少年的调查中显示,青少年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红色历史认识不足,长征红色历史在当地的开发和推广没有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反映出学校将红色历史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在开发红色历史资源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社会经济利益相结合,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红色历史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利用,依托红色历史资源,与当地学校合作,建立教育研究基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只有在区域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红色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才能将红色历史资源成功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当前,虽然学校和教师都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红色历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红色历史资源的使用仍然是一种程序化、简化的单向洗脑方式。由于教育的主体也是红色教育的主体,“人”作为一个具体的主体,对“互动”有一定的要求。互动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情感认同的重要桥梁,只有红色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红色教育的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红色”才能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提高学生的红色自学意识,很多地方都是政府主导的红色历史宣传,大多采用简报、讲座等相对简单枯燥的方式,很少引入其他商业媒体,因此红色教育限制了观众同时,学校在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采取“观点+榜样”的形式。导致年轻人与红色历史资源缺乏“互动”,对年轻学生的吸引力降低。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内涵,开展打动学生心灵的红色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兴趣、意识,使其积极与红色历史资源互动。

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历史资源,是优秀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长希望能够通过红色历史教育,让青少年深刻领会红色精神,并能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从而在青少年身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红色历史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价值实现较为理想化,学生的实际反馈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红色教育的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合理的反馈机制。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后,一般通过写报告或写读后感等方式获得反馈和评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学生在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上网搜索资料,并以应对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些应对反馈评估并没有深入理解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追求。而学校一般采用组织整理学生评价反馈信息的方式来评定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结合实际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实践中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反馈效果。因此,红色教育活动的目标与评价反馈效果的实现存在较大差距,对红色历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影响很大。

四、发挥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路径探讨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建模

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与以前的青少年和成年后期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点。首先,认知能力发展迅速。青春期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由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差异,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物体的理解不仅限于聆听和接收低层次的感官信息,还具备概括总结的能力。当他们成为青少年时,他们抵制将自己视为儿童和青少年并教他们简单的填鸭式的教育工作者,愿意接受能展示自我概括能力的活动,并且随着不断的成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锻炼自身的概括能力,以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其次,自我意识趋于成熟。由于认知能力的提高,青少年表现出独立思考的需要,特别是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极度富裕的时代,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且在这一代青少年中知识渊博,他们成熟并更早表现出独立性和批判性。与其父辈所不同的是,青少年成长在一个民主理念深入人心的国家和时代,他们的教育不是简单地呈现事实,也不是教青少年不要得出简单粗暴的结论,而是要通过青少年自身的感知来找到答案。三是情感内容丰富而深刻。由于生理原因,青少年具有情绪化、积极性高且容易激动的年龄特点,并且由于知识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情感也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而是随着清晰的道德意识逐渐形成集体荣誉、社会责任、正义、国家使命等情感,而这是传授理想和信仰(如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不能触动青少年情感的教育都是表面的,不能真正融入他们的思想,也不能付诸行动。

(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确保红色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一是注重引导的方式。当前有许多红色历史的照片、视频和描述内容,都基本局限于讨论事实或得出简单直接的结论,它们所代表的深层次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叛逆性,比较厌恶传统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他们更想要的是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历史传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早期引导和话题设置,通过课题教育教学或组织革命纪念馆参观等方式,让青少年自己用双眼看到问题、用耳朵去听到问题、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己去独立思考,或者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在此过程中将红色历史中所表达的深层理念,转变为青少年能够接受的方式,内化为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使青年人传承红色历史基因,实现思想觉悟。另外,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创新学习方法,如通过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展现的内容,进行穿草鞋再走长征路、吃苦菜等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达到锻炼意志、培养精神的目的。

二是挖掘红色历史人物和故事来打动青少年心灵。心理学表明,“人”不容易被“物”所感动,反而更容易被人(故事)感动。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丰富期,但对红色年代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仅靠照片、视频和一些文物,很难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困境。因此,在进行红色历史在青少年中传承过程中,要注意探寻每一件“文物”背后鲜活的“人”的故事,如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有许多蕴含着红色历史人物和故事的文物,如红军党员登记表、苏维埃政府印章、朱德用过的讲桌等,这些文物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红色历史传承中的作用,找到正确的道路,激发他们与革命先辈的共同感情,努力让每一件“文物”说话,让青少年站在当时的艰辛和逆境中,亲身体验革命先烈们的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达到红色历史传承的目的。

三是利用好新媒体共享“红色资源”。由于很多红色历史资源是固定的,地方性强,所以利用红色历史资源进行实地学习和培训的范围并不广。另外,虽然全国范围内的红色历史资源丰富,但具体到地方的数量有限,因此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学习参观的次数并不多,从而降低了红色资源的教育覆盖率,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历史资源传承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通过声学和光电技术将红色资源从实物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将本地红色资源转化为全球共享资源。转变红色资源,尤其是对新媒体接受度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在教育和传承中的作用,体验中国发展的真实历史。通过虚拟网络,树立共产党、事件、现实生活和真实感情、崇高的理想和信仰,确保红色国家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在青少年红色历史传承教育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政治启蒙,增强青少年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教育、引导、努力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地将红色历史基因融入血液,沉浸在灵魂之中,时刻准备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红色青少年资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