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修香米:藏在米里的中国“香”

2022-08-24程慧萍

江西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香米文化

文/程慧萍(本刊记者)

自古为“鱼米之乡”“赣北粮仓”的永修因修水穿境而过得名,取“泮临修水,永受其利”之意。区域内温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成就其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千百年来,永修积累了深厚的稻作经验和文化,境内古镇吴城曾是江南“四大米市”之一,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之称。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永修坚持“品牌强农”,着力推进“永修香米”品牌宣传和建设,并于2018 年成为江西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支持的七大大米品牌之一,从此开启了它的品牌化之旅。

重品质 致力打造中国优质香米

品牌常青离不开过硬的品质,品牌战略的推进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农业“三品战略”中,品种是基础,品质是关键,品牌是保障。“增品种、提品质”都是为了“好产品”。在“永修香米”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永修县始终坚持优质原则,确保种好稻、产好米,为品牌奠定产品基础,致力打造中国优质香米。

育种有方法,源头塑品质。永修县农业农村局特别成立“永修香米品种技术委员会”,并邀请专业机构、政府技术专家、龙头企业代表、种植户代表等一同参与,负责后续品种选育、标准制定、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严格划定产区,统一监测土壤和水源指标,积极进行产区保护,从而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并规范处理农业废弃物,实现高品质育种。

生产过程严把关,增产优产有保障,将标准化种植生产与生产全过程监督相结合是有效措施。该市通过落实生产标准化可从形状、色泽、口感、重金属含量、含水量、碎米率等方面对香米品质进行量化,使生产更规范。此外,通过构建永修香米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体系可实现从种植、加工到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促进永修香米产量提高、品质提升,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树品牌 积极主动抢占市场先机

永修香米晶莹爽滑、软糯可口,自带天然米香,乃米中上乘佳品。然而好米最怕无人知,如何让消费者们认识、接受并认可永修香米是需要突破的难题,实现“永修香米”品牌的市场突围尤为重要。为此,永修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从品牌价值塑造、重点市场营销爆破和品牌运营机制建立等方面入手,为品牌建设中长期工程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品牌影响力抓好宣传是关键法宝。为进一步提升“永修香米”知名度,打响“永修香米”品牌,九江市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对内进行产业动员,对外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团结行业专家,并联合主媒进行专题报道,在省内造影响、在行业发声,打响品牌第一炮,扩大品牌影响力,人民日报、纽约时代广场均出现过“永修香米”的身影。

维护品牌形象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九江市通过成立品牌管理专设组织,确保品牌管理运营有主体、能落实。同时,对品牌进行专项检查,定期开展品牌整治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此外,九江市重视舆情,根据以往成功区域公用品牌实践经验,探索设立赔偿基金,对流通中的投诉或问题产品及时处理,消除危机,提升消费者对“永修香米”品牌的好感度,打开“永修香米”消费市场。

传文化 助力香米名片增彩添色

永修境内有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居山,其农禅文化已传承千年,底蕴深厚,当地农户也深受农禅文化所熏陶,一直以虔诚种稻为准则,种植绿色无害优质香米。

不仅如此,永修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同样历史悠久,然而永修香米因起步晚,文化建设尚且空白,导致当地百姓和消费者对永修香米缺乏文化认知,产业从业者对永修香米缺乏品牌自信。为此,永修香米品牌建设将文化建设列为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永修香米品牌内涵、增强产业自信,同时彰显永修香米价值,更好地促进产业软实力提升,为永修香米涂上一抹“文化底色”。

同时,为更好地将永修香米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永修文广新旅局牵头,开展了创意丰收开镰仪式、真如禅寺农禅仪式等,并在固定时间举行,弘扬永修深厚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农禅文化。通过文化加持,将永修香米塑造成有灵性的香米、慧米。

猜你喜欢

香米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严格地理标志使用管理 确保常德香米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谁远谁近?
常德香米的质量特色与产业发展对策
水稻软米与香米的遗传基因与调控
你是个好女孩
泰国茉莉香米不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