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窑建盏与仿宋点茶文化发展研究*

2022-08-19

陶瓷 2022年8期
关键词:茶盏茶饼建窑

黄 咪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长发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宋代皇帝都爱好饮茶,徽宗曾经有一部《大观茶论》。宫廷里也常有大规模的茶宴,上行下效,社会各个阶层,都盛行点茶、斗茶,可以说是把茶文化,彻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也使得茶文化的发展格外繁荣。

由于当时非常普及的斗茶方式,对茶盏就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建盏的造型、胎质、釉色,都符合斗茶的需求。“茶色白宜黑盏”,这样就黑白对比分明,也利于茶汤的保温。因此建盏也随着点茶的方式成为流行,大家都争相使用并珍藏。《大观茶论》是宋代点茶的集大成之作。在整个宋代,社会以点茶、斗茶为时尚,并且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留下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现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梳理和研究,仿制出宋代的团饼茶,并复制出点茶的茶器和茶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 建窑建盏与仿宋点茶文化的融合

建盏是黑瓷代表,是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在中国茶文化中,是惟一因茶而生的器具,被视为“茶之圣器”,因产自古代建州建窑(今属福建建阳水吉镇),故此称为建窑建盏。滥觞于福建闽北(今福建南平)一带的斗茶,“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五代时期,福建闽北一带的团饼茶制作独领风骚,宋徽宗赵佶被对于当时茶叶盛世是比较自负自得的,才能有这般夸耀。江西诗派领军人物黄庭坚笔下的“不亦快哉”茶事之余是“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畅达! 建盏基本器形是大口、斜壁、小底的小茶碗,俗称之为“盏”。建盏的整个造型自然、优雅、宁静,演绎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最华美的乐章。黑色的底釉上变幻出无限莫测的绚彩:或黝黑似漆,深厚凝重;或辉光曜变,绚丽多姿;或如鹧鸪斑,如油滴,如百花;或异毫纷呈,如兔毛、如霜、如玉毫……皇帝赵佶也堂而皇之地鼓吹:“盏色贵而青,玉毫条达者为上。“而大臣蔡襄在肯定建盏的同时,还特别告诚:“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他的见解,不用建盏者不入流。上行下效,况且赵佶、蔡襄等才情、造诣又是何等的精绝,品茶之风为之而振,建窑茶盏因茶而生,遂为天下之尊。窑工们创造性地巧夺天工,以最质朴的工艺,直抵艺术的根本,以自然率真的纹饰,开拓出全新的境界,令所有的能工巧匠都相形见绌。

盏成为宋代茶文化、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代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自古即为日本等国茶人之至爱,大量器物为日本朝野及茶人所珍藏,成为日本茶道的圣物。迄今举世仅见的三只建窑曜变盏均保存在日本,并被视为日本国宝。

2 从中国茶文化看建盏的发展

中国的饮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和饮茶的文化。自汉唐时代以来就已十分盛行。宋代以后,饮茶文化更是到达了巅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明层次2个方面。在宋代的文人雅士中,最为流行的游戏便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

古代宋人的斗茶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是古代高层次人的一种玩乐方式,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更优质的茶盏与之匹配。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中国人饮茶叫“品”茶,通过“品茶”可以鉴别茶的优劣。闲时泡上一壶浓茶,择静而居、自斟自饮,可以神清气爽、振奋精神,也可慢饮,美的享受无处不在,使品茶从精神境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斗茶在宋代时期最为盛行(见图1),黑瓷茶具得到广泛的应用,黑瓷多产于福建、四川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福建的建窑黑盏,即著名的“建盏”。烧制建盏所需配方非常独特,窑变后会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而”茗战“,战的不仅是茶,更是盏。俗话说,斗茶必斗色,黑瓷建盏对衬托茶色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斗茶之前,必然隐藏一个“斗盏”的过程。而建盏的兴盛,是在茶文化的深厚基础上产生的。建盏除兔毫盏外,还有鹧鸪盏和油滴盏。大家最喜欢用他们来斗茶。

图1 宋代斗茶图

宋代的关于饮茶的文献较多,比如诗歌和词曲里都非常多。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点试茶家珍之”的词句。福建建阳就是现代的闽中,盛产茶盏。鹧鸪为一种鸟类,其羽毛上有很多斑点,非常漂亮,这种仿生的建盏就叫鹧鸪盏。仿生的茶盏是在建盏中非常常见,如兔毫盏,像兔毛一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意思是说最好的盏就是青黑色的盏,有“兔毫”条纹的盏为上品。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用这样的盏点茶,黑白交相辉映,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明显易见,故此盏因此名扬天下。

3 宋人“斗茶”的茶品

惊蛰前后采摘回来的茶叶被宋人用来斗茶。宋朝茶人对茶叶进行了仔细分类,有叶无芽的茶芽被称为小芽;蒸熟之后,在盆中采摘的上等芽为水芽。一芽一叶被称为中芽,有两片鱼叶和一芽的被称为百合,紫色为紫芽,那些在芽茎基部有棕黑色乳状液的被称为乌蒂。宋代茶人制茶非常讲究,一般将新鲜茶叶中的紫芽、白合、乌蒂等分选去除后,茶艺师开始蒸茶,待蒸好后用冷水迅速冷却,榨汁液去掉水分,防止浓重的茶味和浓烈的茶色影响茶艺的效果。随后,将压好的茶叶加水磨得非常精细,然后制成茶饼。除了圆形和方形茶饼外,压好的茶饼还有花形、菱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最后,将这些刻有龙、凤、花、草的茶饼经过3次烘烤、焙火和10多天的干燥后,才可以被封为贡品,如图2所示,贡茶龙团凤饼才可进入皇家。

图2 贡茶龙团凤饼

斗茶时建盏不挑茶叶,各种品种的茶叶都适合用建盏品鉴。茶汤颜色搭配不同的建盏,一般茶汤颜色较深时使用颜色较浅的建盏进行搭配,建盏对茶叶的适应性很强,各种茶都适合建盏。通过不同角度的光照,折射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影像,给饮茶者带来除茶汤滋味之外的视觉新体验。若与白茶等茶汤相配时,更有情趣和滋味。建盏自身具有的耀眼的的色泽和纹路,用茶汤浸渍可以养盏,这为赏茶和把玩增添了无穷乐趣。

4 结语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融相生的,盏因茶而生,茶也因茶盏而有了形。艺术匠人们要传承好建盏的文化,既要传承宋代的遗风,又要有所创新,这些都是需要艺术匠人的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茶盏茶饼建窑
微雨茶馆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泡茶品茗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