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彩山水在茶具中的文化表现力和审美变革*

2022-08-19曹晓东

陶瓷 2022年8期
关键词:粉彩茶具山水

曹晓东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陶瓷茶具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外在形式”,更是一种“文明的内在价值”,是物质文化的研究对象。陶瓷粉彩装饰自清代康熙时期产生以来,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的发展和演化,以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屹立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林[1]。粉彩山水是粉彩装饰中的重要表现题材,以其独特魅力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茶具主要是指饮茶、品茶的各种器具,也称茶器或茗器,有茶壶、茶杯、茶碗、茶碟、茶盘等,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一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2]。粉彩与茶具的结合,本质上是陶瓷艺术和茶艺文化的结合。粉彩山水茶具以其独特的材质优势和深厚的文化表现,以及历久弥新的传统工艺,富含寓意的美学风格广受茶爱好者的青睐。

1 审美多元化下粉彩山水茶具的兴起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认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格。[3]”粉彩茶具的产生也与清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代的工艺美术的发展与对外的交流形成了多元、精巧的陶瓷艺术特点,前人们所创造的各种技艺,使一切材料能充分地发挥其性能,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在清代御窑陶瓷生产技术的推动下,粉彩山水茶具得到迅猛发展。粉彩山水在与陶瓷茶具进行融合搭配后,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从清代发展到现在成为景德镇艺术陶瓷中的重要门类。粉彩山水茶壶(见图1)就是清乾隆时期茶具制作的典型代表,整体色彩绚丽,将茶壶衬托得格外精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精练,显示出乾隆时期画师高超的瓷器绘画水平。到清末时期至民国,其中极具特点的浅绛彩更是粉彩装饰的创意代表,其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书、画作用在陶瓷上表现,将瓷画与传统的中国画融合在一起,运用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在陶瓷器皿上创作,创作出全新的粉彩山水,这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开辟了新模式。珠山八友汪野亭所作粉彩山水四方茶壶(见图2),借鉴古代的文人山水画,使整体画意文人气息非常浓郁,改革开放以后,陶瓷粉彩山水艺术盛行,这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新时期的陶瓷艺术家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融汇国画山水和油画风景的特点,粉彩山水茶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多元的发展。

图1 故宫藏乾隆粉彩山水壶

图2 汪野亭粉彩山水四方茶壶

2 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设计形式

在视觉体现上,粉彩茶具是在立体的茶具器皿上表现的,所以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美感。粉彩山水绘画首先是构图,将要表达的内容加以布局,构成一个融合完美的的丰富画面。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布局要结合茶具器皿的基本造型来进行创作,所以要考虑茶具本身的特点,然后充分融合到茶具器型上排布,茶壶、盖碗、茶杯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的装饰方式有以下3种:①全景装饰。画面在茶具上的构图可随意穿插排布。②开光装饰。装饰的特点是在陶瓷画面上留出一部分,留出的部分形状各异,使其装饰部位能够突出主要画面,开光留出的其他部分用各类的装饰花纹、图案进行表现。③散点装饰。主要是在一些异形茶具上画面不受影响的地方随意的点缀装饰,散而不乱。

粉彩山水画在茶具上的体现不是一味地追求精致写实,而是充分考虑画面整体,让意境更深远。在达到山水画的传统基本要求的同时结合全景布局,把山水画的韵味体现出来,做到虚实相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作品更加有生机和灵性。但是一幅山水画的描绘对象总是有限的,必须进行合理的构思和布局,让茶具本身的特性和山水画面完美地融合起来,使作品更加地饱满、立体。民国粉彩山水茶具(见图3)里画面悠远意境与洁白精美的瓷质有机结合,体现出陶瓷本身的质感、肌理美,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表现艺术效果。粉彩山水茶具因器型的特点和装饰形式的多样性,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为惊叹,不仅把传统国画山水的精髓表现出来了,并且完美展现了陶瓷的本身材质的质感美。

图3 民国粉彩茶具套组

3 粉彩山水茶具文人情怀与美学风格

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装饰具有深厚的文化表现力。在有限的画面上表现无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利用有限的画面和空间在一个茶壶或者茶杯上表现千山万水、层峦叠嶂,处理好构图的关系,增加画面视野的层次关系和远近景物的虚实关系。在处理虚实关系时不仅要对“实”处理得当,而且还要学会对“虚”的使用有适当的留白体现,使得画面虚实结合,不仅使意境更加深远,并且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在画面表现上,文人借助山水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欣赏山水时,往往结合着生活的想象和感悟,一山一水不仅是对现实物象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同时山水也通过文人的信念追求而更具灵性。真正体现“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的精神思想。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4]是诠释了中国人对山水的情感。粉彩山水不仅是在表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更是心性呈现,是中国人的美学体现。粉彩山水茶具在装饰的基础上又兼具实用,正如孔子所提出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粉彩茶具究竟是以表现内容为主,还是重在形式的华美,抑或二者兼顾? 儒家辨证法在认识到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在两端中设法保持统一,以避免对立趋于极端。孔子摒弃了“质胜文”和“文胜质”两种片面的说话,认为“质胜文”会导致变“野”,缺少华美;而“文胜质”又会走入“史”中,质非文是,偏离实际应用。好的工艺美术,文质兼备,“文质彬彬”才能和谐统一。

4 粉彩山水茶具在现代消费审美下的创新

康、雍、乾时期,为了适应宫廷要求,无论器形、工艺,还是图案、纹饰方面都精工细做。而在现代消费审美下,陶瓷粉彩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表现变得更加多元化,消费是审美变革的最初动力,审美意识出现了新的结合与创新[5]。

4.1 传统粉彩技艺的开拓创新

在现在这个审美多样化的时代,粉彩山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粉彩创作上陶瓷艺术家不断的更新,他们全新的概念、奇特的创意,展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多元化、个性化。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应用也更加地多样化,有玻璃白、新彩、结晶釉等各种技法结合的运用,在材料、装饰方法、手工技法、工艺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推陈出新的表现。

粉彩和新彩以及釉下彩的综合装饰,合理利用颜料之间不同的装饰性能,既吸人眼目又更加独特。形成了现代粉彩山水独特的装饰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粉彩山水的表现方式,让粉彩山水更加地新颖别致。陶瓷艺术家不断地创作,更新粉彩山水的装饰手法和题材,有选择地将现代写实、写意及图案花纹、抽象艺术加入到粉彩山水茶具的制作当中,在传统粉彩山水的原有技法、表现形式上从工艺、技法、构图、设色上不断更新,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表现出新的光彩。

4.2 陶瓷茶具文创产品开发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需要充满美学而又具有典雅意味的陶瓷来营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陶瓷文创产品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类产品。陶瓷文创产品是陶瓷文化母体加创意设计,设计师对传统陶瓷文化、传统工艺有了深入体验与理解后,结合陶瓷工艺的特点、创意设计和市场消费等因素,以一种新形式表现出来。陶瓷文创的市场,消费者追求的是个性化、差异化,购买符合自己的审美,现如今已经从原来的买功能过度到了买设计买个性。一套千里江山茶具(见图4),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引用当下千里江山图元素,设计理念上将传统的茶具赋予新的文化创意,使传统茶具更加年轻化,将当代消费审美文化与传统工艺文化很好地融合,充分发挥出文化的感染性。文创产品在设计环节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达到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表达出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人对传统陶瓷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6]。

图4 故宫千里江山茶具套组

5 结语

任何一种事物都会经历高峰和低谷。陶瓷粉彩也有发展的高峰期和停滞阶段,这也使它在适应阶段发展时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范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变革,粉彩山水与茶具的融合创新一直源源不断为陶瓷发展补充新的血液,粉彩山水茶具的发展离不开陶瓷本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上陶瓷艺术家努力突破传统粉彩山水工艺适应新时代变化,粉彩的文化表现和审美意蕴定将引人瞩目。

在新时代文化领域下,粉彩山水陶瓷茶具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认识陶瓷艺术的新表现不但要有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外,还应该从文化价值、历史背景、艺术角度去发掘深层含义。陶瓷艺术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表现,我们要从不同文化表现角度研究陶瓷艺术,对传统粉彩山水茶具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力和审美变革,进行深入的探究,广泛的思考、论证其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粉彩茶具山水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山水间》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爱在一湖山水间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山水之间
品雅茶具
一处山水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