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研”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研组建设*

2022-08-19

江苏教育 2022年54期
关键词:双螺旋教研组教研

李 兴

教学和教研是教师的两个核心工作,虽然两者的性质、内容和活动形式不同,但是教学和教研却有着相生相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教研则包括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教师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学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让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和教研活动相互融合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往往被人为割裂,出现研修活动层次浅表化、教研内容碎片化、教研活动形式和目标单一化等问题。

“双螺旋结构”是生物结构中常见的基本单元,它由两条主链形成,两条主链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螺旋方向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教学和教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将教学和教研看作“双螺旋结构”的两条主链。日常教学和教研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元素构成了两条主链之间联系的纽带,组成了教学和教研双螺旋结构模型(如下页图1)。在这个结构模型中,用教学活动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内容,用研究活动的成果促进教学活动向高层次发展。教学和教研工作围绕两个核心目标呈螺旋上升的态势。构建一个合适的“教·研”深度融合模型,既可以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一线教学数据,也可以将研究的成果反哺于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达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专业素养螺旋式共同提升的目标。构建的模型还可以为其他学段、其他学科提供参考。

图1 教·研双螺旋平面模型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苏州一中”)开展了“以研促教”实践研究活动。物理教研组基于学科的特点,在10 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构建了高中物理“教·研”双螺旋模型。

一、确定“教·研”活动的起点与抓手

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选择一个合适的抓手作为教研的起点是十分必要的。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根据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可以将创新实验设计作为教研活动的起点。以创新实验研究作为物理教学和教研活动的起点,既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还能降低教学与教研起点的难度,从而达到“以研促教、以研助学”的目的。

常规教学、公开展示性教学、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微课程、讲座、撰写论文(专著)、课题研究、专业比赛等,这些都是构成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重要元素。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行为,另一类是教研行为。按照达成目标的层次划分,则可以分为较低层次、一般层次、较高层次和高层次。内聚耦合多用来描述两种或多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状态[1]。教学与教研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内聚耦合关系主要表现为日常教学和教研行为的元素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教·研”双螺旋模型递进层次的构建

1.从常规教学走向教学研究:从传统实验研究到创新实验开发

苏州一中物理教研组(以下简称“教研组”)要求每位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研究现有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判断哪些实验的设计不太合理、有待改进,总结哪些实验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实验现象和效果更加明显,还有哪些知识点缺少相应的演示实验,可以用创新手段来解决问题。针对需要改进的教材实验或者需要进行创新设计的实验,教研组安排教师将这些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创新实验项目,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可行性研究,合作完成各项子任务,最终形成实验成果。

2.让研究成果回归教学实践:从创新实验设计到教学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研组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创新实验或改进方案。然而,不能将这些教研活动的成果束之高阁,必须把这些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每一次公开展示课也是一次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教研组要求每一位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两个创新实验方面的亮点。由于长期的坚持,教研组在创新实验方面得到了区域内同行的高度认同和赞誉。

3.教学成果二次浓缩:从完整的课堂教学到数分钟的微课程

如果将精彩的45 分钟课堂再次浓缩提炼成几分钟的微课程,教师需要抓住其中最能体现物理核心价值的内容,这将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研组要求每一位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必须将这些公开课浓缩成相应的精品微课程。教研组教师所设计的微课程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荣誉的有10 个,获得大市级一等奖以上的有20多个。

4.高层次教科研成果拓展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从微课程到线上教学的二次应用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持续的关注力往往只有十几分钟,因此微课程是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之一。教研组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上传一批精品微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研组开发的精品微课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程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教研组教师通过不断尝试、应用、改进、二次实践、提炼总结,已将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创新实验设计的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在周边多所学校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同时,教研组还取得了更多令人瞩目的教学与教研成果,物理教师逐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教学与教研风格。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中连续11 年保持了100%的通过率,在成长性区域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屡获佳绩。在教师成长发展方面,教研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 余篇。多名教师获得各种层次的人才称号,近10 年来新晋正高级教师3 名、特级教师3 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5 人。教研组获得“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以上研究团队3个。学校获得江苏省“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

教师既是教学的骨干,也是教研工作的主力军。在教师的内驱力和机制的外力共同作用下,教学与教研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将这种作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2]。在实际教研过程中,因地制宜构建一个适合的教学与教研相互融合的模型,并能长期坚持贯彻执行这一模式,学生和教师必将在核心素养和专业水平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双螺旋教研组教研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health
疯狂大堵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I Love the Mountains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