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蓬莱神话流变

2022-08-18

新传奇 2022年30期
关键词:蓬莱统治者仙境

说起“蓬莱仙境”你会想到什么?是长生不老、飞天幻术?还是凌霄宝殿、玉宇琼楼?蓬莱仙境真如电视剧中那样,有灵物、有天兵,还有桃源乡吗?

蓬莱神话的缘起

中国传统神话分为陆地神话、天空神话及海洋神话三类。“蓬莱”不仅是海洋神话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昆仑神话(详情请见2022 年第27 期《巍巍昆仑: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原点”》)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两个主要神话系统。

蓬莱,亦称“蓬壶”“蓬丘”,自它问世就与仙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蓬莱”二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本刊有售。全4 册,原价298 元,现价180 元)中,“蓬莱山在渤海中”。郭璞(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为其作释说,在蓬莱山“上有仙人,宫殿皆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

关于“蓬莱”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当年,秦始皇问及方术士求取仙丹的仙岛叫什么名字时,方术士灵机一动,见水中浮草,便答“蓬莱”。

无论文献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蓬莱”就是一处地名而已,它为何会与“求仙问道”扯上关系?这就与历代帝王将相的不懈追求、三教九流的附会以及民众信仰有关。

琅琊刻石

蓬莱仙境的形成

寻仙觅迹、追求长生的活动在战国时期开始盛行。当时齐国与燕国是较为富饶之地,统治者不再满足于充裕的物质享受,因而一批扬言具有升仙本领的方术士成为统治者眼前的红人。

秦始皇大一统时期,更是为仙山术士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秦始皇毕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幻想着“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在位期间有五次大规模出巡活动,其中三次是东巡琅琊。《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於是乃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秦始皇东行巡察郡县时,与鲁地的儒生商议,要在石上刻字,歌功颂德。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琅琊时,琅琊方术士徐福(又名徐市)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故而有了“徐市求仙”一词,用来比喻和讥讽长生不老的幻想。

第三次东巡琅琊时,徐福等方术士入海求神药数次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徐福因长年索要钱财却求仙未果,害怕遭到秦始皇责罚,于是谎称海里有大鲛鱼。

统治者为满足对仙家神话的追求,大兴土木,建造琼楼玉宇,打造蓬莱仙境。《史记·封禅书》记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家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魏晋时期求仙问道的活动规模虽未及前朝,但统治者对“蓬莱”的追求并未削减。《魏志·倭人传》中记载,魏晋时期人们对蓬莱力量的追寻并未止步,反而对虚无缥缈的仙境更加崇拜。

隋朝西苑、唐朝的太液池以及元、明、清历代帝王的宫殿都是“三山一池”的园林建造格局。从这一特点足以看出,统治者把宫殿作为对三神山崇拜的载体。

蓬莱神话的流变

蓬莱仙境的发展历程,仅是统治者与方术士促成的结果吗?其实,本土道教对其发展同样影响深远。

在道教看来,“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高飞;或架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

因道教追求无拘无束,永享欢乐,这对生活在封建统治下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人们企图通过修道到达仙境,这便把蓬莱信仰的范围又扩大一步。

看到道教与民众联系日益紧密,统治者与道教日趋产生共鸣。道教对政治层随之附和:“燕昭王者,哙王之子也……需亦升天而去。三十三年王无疾而殂,形骨柔软,香气盈庭。”道教把热衷求仙的帝王列入了神仙体系中。

秦始皇为求取仙丹东巡琅琊、汉武帝求仙未果兴造宫殿……一批批方术士为求取仙丹付出心血甚至生命。虽然现实生活中的蓬莱仙境并不存在,但借蓬莱力量可修道成仙成了古人生活的理想追求,蓬莱也成为了“仙境”的代名词。因蓬莱虚无缥缈,它成了民众慰藉心灵的一剂药方;因蓬莱的神秘虚幻,又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蓬莱神话就在历史这个大熔炉里炼制而成。

猜你喜欢

蓬莱统治者仙境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蓬莱小面有性格
茶山仙境
过大梅沙
老妻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
漫步在冬日仙境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