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志敏长孙:“可爱的中国”需要年轻一代继续努力

2022-08-18

新传奇 2022年30期
关键词:先遣队方志敏苏区

“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

1899 年8 月21 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

1921 年,方志敏考入现江西九江市同文中学的前身——九江南伟烈大学。在这里,方志敏如饥似渴地寻求革命真理,研究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小组”,与九江社会各阶层的爱国人士一起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同文中学对于我爷爷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曾经在这里学习过一年,并且第一次接触到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是在这里,他开始完成从一个普通学生到革命者的转变。”方志敏的长孙方华清说。

1922 年,方志敏离开了学校,由九江去了上海。方华清说:“爷爷走上革命道路,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差不多。那个时候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他想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始终在求学求真理的过程中,潜心求索救国救民之路。”

1924 年3 月,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作为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家,方志敏入党后,积极在工人、农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方志敏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毅然回到赣东北根据地,在弋阳、横峰一带发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当时我爷爷认为,中国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因农民得解放。所以,‘农民革命为今日之急务’”。

发展自身经济,才是财政问题之根本

1928 至1933 年,方志敏领导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后扩大为闽浙赣苏区)。

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门大学问,当时在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方志敏带领的赣东北苏区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量。

当时,根据地建立后,如何解决财政问题是各个根据地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苏区是最早通过发展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这个创新思路在当时意义重大。方志敏重视发展贸易,首创了边贸政策。

据方华清讲述,方志敏率先在苏区和白区交界的村镇设立了19 个贸易处,用农副土特产品从白区商人那里换取苏区需要的各种物资。同时,在信江北岸设立船舶检查所,畅通陆上、水上对白区的贸易,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

在国民党对苏区进行第五次残酷“围剿”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部署的保卫根据地反“围剿”任务,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第一张红色股票。“爷爷创造性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的融资工具应用于苏维埃政府的经济建设中,放到现在也是十分了不起的,充分显示了爷爷开阔的眼界和超前的思维”。

“大队伍尚在后面,我不能先走”

1934 年11 月24 日,方志敏告别了亲手创建的赣东北苏区,奉命率领红十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敌人的心脏进发,实际上担负着牵动“围剿”中央根据地敌人的任务,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其实,爷爷知道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重任,他率领的先遣队只有8000 余人,但是他毅然接受了任务,以牺牲自我来掩护中央红军撤离江西,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壮行。”方华清说道。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浙江、安徽山区与敌周旋,但由于兵力过少,未能牵动“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人,反而以孤军深入敌后,陷入同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斗争的艰苦境地。

1935 年1 月,方志敏向中共中央报告,决定把部队带回赣东北根据地休整,再图北上。归途中,红十军团在怀玉山被七倍于己的敌人围困。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方志敏把最后一个突围的机会留给了他人。他命令粟裕、刘英带着抗日先遣队800 余人突出敌军包围圈,他则毅然留在敌人重重包围中,寻找仍在后段的大部队。他说:“因大队伍尚在后面,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

“生死关头,爷爷把最后生的希望给了他人,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留下了不灭的火种,他自己则在怀玉山不幸被捕。”方华清讲道,方志敏被国民党劝降了半年,仍不为所动。实际上,在率部从赣东北向江浙北上时,方志敏就与夫人和孩子做了诀别,他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身陷囹圄,方志敏也从未放弃战斗。他在牢狱中拿起笔,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文章,垂范中国文学史。

提到“可爱的中国”,方华清表示,如今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可爱的中国,如您所愿”尚言之过早。我们要锁定目标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撸起袖子干,早日实现无数烈士们的殷殷期许,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可爱。

猜你喜欢

先遣队方志敏苏区
苏区的故事
苏区精神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向死而生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抗日先遣队最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