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高质高效设施农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022-08-17保定市政协

乡音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定市用地设施

■ 保定市政协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技术来优化和创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提高其产量的方式,是保障我国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改变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重要设施。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助推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定市政协聚焦发展高质高效设施农业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在深入探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建议。

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保定市设施农业呈现出特色鲜明、区域化集中的特点。以定兴、涿州、涞水、高碑店为代表的设施蔬菜基地,定兴县先后荣获“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首都菜篮子工程供应体系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等荣誉称号,全县注册蔬菜商标7 个,认证绿色蔬菜产品12 个、有机产品16 个,地理标志产品1 个(定兴太平萝卜),是河北省蔬菜越冬茬蔬菜生产面积最大的规模基地。满城、顺平为代表的设施草莓基地,清苑为代表的设施西甜瓜基地,阜平为代表的设施香菇基地,种植规模、效益、市场影响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存在差距

尽管保定市设施农业取得了一定效益,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制约瓶颈。一是发展速度缓慢,规模总量不大。保定市设施农业总产量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二是设施水平不高,增值效益不平衡。保定市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县级设施占比相差较大,发展极不平衡。三是设施建设落地难,制约快速发展。当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设施农业建设用地问题,“非农化、非粮化”政策收紧,设施用地难以落实。四是技术人员短缺,难以支撑发展。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突出,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后续力量不足,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产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支撑。五是整体统筹不够,未形成合力。仅靠农业部门带动,统筹发展与协调配合的动力与持续力不足,市场主体自身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设施农业发展需求。

对策建议

(一)主动作为,发挥政府统筹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政策激励、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尊重市场规律,掌握市场需求,引导各类要素加速向设施农业集聚。制定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统筹政府相关部门从发展规划、用地指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科技、金融保险等不同环节给予配套扶持。协调统计局与国调队,对设施农业发展成效做到应统尽统。组建专家团队,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考核制度,攻坚克难,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壮大。

(二)加大投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制定持续性扶持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按照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列出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资金按照财政奖补(生产奖补、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金融贷款、主体自筹3 部分统筹使用,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撬动、金融保险资金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设施农业建设聚集。

(三)做好规划,发挥设施用地保障作用。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调查核定好设施农业用地余量,用足用好一般农田设施用地空间。切实落实好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涉及设施农业用地破坏耕作层,难以避让基本农田的,做好补划手续。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规划设施农业发展,安排相应用地指标,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向设施农业建设倾斜。

(四)对接合作,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从政府部门、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两个层面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对接联系,加强合作。通过建立设施农作物重点实验室、创新驿站、院士工作站(联系点)等平台,支持科研单位与经营主体在种苗繁育、设施技术集成、节水减药增效、绿色防控、产后加工等环节联合攻关,在生产管理、贮藏加工、分级包装等环节制定系列标准,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管控系统等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与设施农业融合力度,努力构建以院企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设施农业创新体系。加大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搭建校企实践与实习平台,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对口入职,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

(五)招商引资,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结合全市设施农业区域优势特色,强化“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理念,加大短板环节招商引资,整合分散产业集约发展,支持设施产业多元化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优化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抓手,不断发现、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增收联系密切的龙头企业,积极向上开展申报、认定工作。

(六)创优品牌,发挥消费导向作用。鼓励行业制定相关系列标准,以标准保质量,靠质量增效益。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有效监管,加强执法,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鼓励经营主体积极做好“两品一标”认证、友好农业认证以及有关的国际认证、生产管理体系等认证。政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经营主体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优品牌。

猜你喜欢

保定市用地设施
河北省保定市冀英第四学校五(2)中队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