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障眼明片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分析

2022-08-17刘松张国坛

系统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变性色素视网膜

刘松,张国坛

深圳市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广东深圳 518000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在临床眼科属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色素上皮细胞、进行性感受器细胞出现性质改变,典型特征为两眼视力明显下降、视野逐渐向心性缩窄、夜盲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存在失明危险。RP具有极高的致盲率,家族遗传性明显,预后不良,目前现代医学还未提出治疗RP的针对性方案[1]。中医学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未赋予具体病名,将其纳入“高风内障”“阴风障”等范畴,同时指出该病的发病、病情发展同先天不足导致的肝肾亏损、真元亏损、精血不足具有直接关系。相关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不仅存在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的情况,同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极其明显[2]。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其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显著成效。障眼明片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开展临床治疗。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0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视网膜色素变性采用障眼明片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双色球法分组,对照组51例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7~58岁,平均(42.7±3.6)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9.5±2.5)年。研究组51例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8~59岁,平均(42.8±3.5)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9.6±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符合《眼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诊断标准[3];夜盲,且视野呈现进行性缩窄,发展至晚期后以管状视野呈现;眼底检查发现视网出现骨细胞样、点状或不规则状色素沉着的情况,视网膜血管变细情况明显,视盘以蜡黄色呈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②近30 d内未接受其他临床方法或药物治疗;③左右眼同时发病;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者;②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其他类型的眼科病症或近期接受眼科手术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针灸疗法:选择内关穴、光明穴、球后穴、睛明穴、承泣穴、养老穴等。选择平卧位,常规消毒以上穴位,通过0.38 mm直径的毫针进行针刺,选择平补平泻法,以眼周出现放射状酸胀感为宜,承泣穴、球后穴、睛明穴禁止提插捻转,其他穴位需要进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个疗程为3周,间隔1周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于两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00495),2 mL/次,1次/d,1个疗程为2周,间隔1周进行下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

在此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联合障眼明片(国药准字Z44022460)口服给药,2片/次,3次/d,治疗时间为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需评估两组患者的视野变化。通过MD全自动电脑视野计进行,包括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②疗效评价标准。经过治疗后,视野扩大≥5度,视力未再继续下降,即视为显效;经过治疗后,视野扩大≥5度,视力下降情况有所改善,即视为有效;经过治疗后,视野扩大<5度,视力继续下降,即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③治疗前后参照《视功能损害眼病生存质量量表》[5]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包括疾病、家庭、工作、治疗、身体,分值0~100分,0分表示最差,100分表示最好。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变化对比

治疗后,两组视野平均缺损低于治疗前,平均光敏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平均缺损低于对照组,平均光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变化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1)研究组(n=51)t值P值平均缺损(dB)治疗前18.05±3.21 17.68±3.34 0.570 0.569治疗后16.40±3.96 12.79±3.25 5.032<0.001平均光敏度(sB)治疗前14.28±3.79 13.96±3.51 0.442 0.659治疗后16.16±2.22 18.37±2.19 5.061<0.001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视功能损害眼病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51)研究组(n=51)t值P值治疗前91.87±17.45 92.36±18.67 0.136 0.891治疗后102.54±12.38 115.39±16.45 4.457<0.001

3 讨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作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病因均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且截至目前临床还未研究出可预防和治愈该病的方法。现阶段临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往往选择药物营养支持、基因治疗、神经保护、干细胞移植等,但由于移植法、基因治疗尚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在技术问题、移植物资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临床推广难度较大[6]。临床中的营养支持方案主要选择维生素A,研究证实,如果按照推荐剂量摄入维生素A,可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情发展,降低视野丧失速度,同时使视力水平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整体而言,疗效一般,并且摄入过量的情况下会导致不良反应[7]。中药以植物制剂为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复方制剂可以发挥多效应、多靶点的功效,大量文献已经报道RP治疗中中医固肾益血的方式成效显著。

中医学将RP列入“高风内障”的范畴,最初病名是在《证治准绳》中出现,认为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肝脾严重受损,气血失养;或因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脾胃虚弱等发病[8]。近几年的研究中,多从微循环、眼部血流图、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等深入研究,发现RP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与虚、瘀关系密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9]。针灸疗法运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中能发挥行气活血、名目、疏通经络的功效。通过针灸可改善患者眼部局部组织微循环,并可显著缩短病理反应,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11]。临床研究发现,倘若视神经细胞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或发生部分性损伤,正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与针灸疗法可促使神经纤维始终在适宜环境中,从而加快视神经修复速度[12-13]。除此之外,针刺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廉价等优势,所以备受临床肯定及青睐。但如果只给予单一的针灸治疗,尽管可改善临床症状,但修复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局限性大,且需要不间断的坚持治疗,因此有必要联合药物治疗[14-15]。障眼明片属于中成药,其是一种补益剂,功效为退翳明目、补益肝肾。障眼明片以熟地黄、肉苁蓉、山茱萸、枸杞子、蕤仁、菟丝子、酒黄精、白芍补肝肾,益精血;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胃,补气调中;辅以升麻、葛根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川芎为血中气药,辛散温通;菊花、青葙子、密蒙花、决明子清肝明目;车前子、关黄柏清热利湿;蔓荆子、石菖蒲清利头目,开窍辟浊。综合成方,能清肝明目、滋补肝肾、补中益气[16-17]。在健脾养胃、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可使机体器官功能得到调整,体内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提高视力。障眼明片联合针灸治疗RP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思想,针对患者肝肾虚亏、精血不足之症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脾虚失运、肝经瘀热等情况,通过补益肝肾、健脾强胃,补气而推动气血运行,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使五脏上荣于目,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睫状肌上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改善房水营养,滋养双目[18]。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治疗总有效率(98.03%vs 84.31%)、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12.79±3.25)dB vs(16.40±3.96)dB、平均光敏度(18.37±2.19)sB vs(16.16±2.22)sB、生存质量评分(115.39±16.45)分vs(102.54±12.38分)方面,研究组教对照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障眼明片与针灸疗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促进视野与视力的改善。

猜你喜欢

变性色素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食用色素安全吗
炫彩熔岩灯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褪色的芬达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征兵“惊艳”
“变男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