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山水颜值更高,重庆发展融入“绿色+”

2022-08-17许幼飞黄大荣

当代党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缙云山双桥开区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许幼飞 特约作者 黄大荣

★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重庆这方山水是对得起我们的,我们也一定要对得起这方山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让绿色成为巴渝大地最亮丽的色彩。

缙云山风光。图/秦廷富

滚滚长江水翻腾着浪花、冲刷着江岸,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东流去。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重庆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

近年来,重庆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并将其纳入今后5年工作的重点举措中。

立足新征程、扛起新使命,3400万巴渝儿女正以团结奋进、接续奋斗的姿态,不断书写重庆绿色发展新篇章。

治与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初夏,北碚区缙云山。

盘山公路蜿蜒于高大的乔木和翠竹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错落洒下。一阵微风拂过,带着山间欢悦的鸟鸣和远处杳杳的钟声,拨动众人心弦。

“缙云山是罕见的‘三区叠加’之地。”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脉深处是2001年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的部分区域是闻名遐迩的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下则是繁华的重庆主城都市区。”

“三区叠加”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也带来诸多问题:由于规划滞后、多头管理,保护区内的农家乐无序粗放发展,出现“蚕食”林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被喻为“藻类基因库”的黛湖遭到破坏,水体发黑发臭,水位下降了0.5米左右。

整治,迫在眉睫!

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治理沉疴顽疾,一场“蝶变”由此拉开序幕。

拆除违法建筑,补植抚育树种,实施生态搬迁……几年来,缙云山累计修复绿地30多万平方米。经过系统修复,缙云山保护区的“绿肺”功能得以恢复,黛湖也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后花园。

不仅仅是缙云山,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广阳岛,市委、市政府创新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体系、产品材料工法体系、组织实施管理体系。目前,岛上植物种类恢复到500余种,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展现了“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绿色新名片。

在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梁平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理念,统筹开展生态移民、河湖连通等18项生态工程。如今,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加强,2018年才第一次被发现到双桂湖越冬的候鸟斑嘴鸭,已成为这里的留鸟。

……

数据显示,如今的重庆,水更清了——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74个“十四五”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山更绿了——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5%,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天更蓝了——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土更净了——2021年,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9.1%。

一江碧水,浩荡东流。通过治与护,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正在建成。

变与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6月22日,位于大足区的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一辆辆载重货车满载着废旧蓄电池,缓缓驶入重庆春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些废旧蓄电池将在这里被拆解,被“吃干榨净”,成为新的资源。

“我们每年处理废铅蓄电池9万吨、含铅废物1万吨,年产再生铅6.83万吨。”春兴再生公司总经理刘庆芳称,通过处理回收废旧蓄电池等含铅废物,公司年产值已达15亿元。

而春兴再生公司对含铅废物的“吃干榨净”,只是双桥经开区大力发展“静脉产业”的一个缩影。

双桥经开区曾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从载货汽车、自卸汽车、专用汽车到轿车及配套零部件,这里构建了以“整车、专用车、零部件”为骨架的汽车产业集群,为当地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宜居要求的不断提升,又“黑”又“重”的老面貌,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为此,双桥经开区开始发展以废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绿色转型,让老工业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秦焰称。

春兴再生公司正是双桥经开区引进的重点企业之一,其自主研发的废铅蓄电池处理工艺技术及生产装备,实现了“废蓄电池破碎—分选—转化—熔炼—合金化—仓储发货”全流程自动化无缝连接。

与春兴再生公司一墙之隔的重庆汇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每年能“吃”掉20万吨废钢铁及2万辆报废汽车,并再生产出废钢剪切料、压块、破碎料等产品,实现年产值约3.5亿元。

环环“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流程串起条条静脉“黄金链”,而双桥经开区也在发生着绿色“蝶变”,成为天蓝、水清、景美的宜居城区。

“这里污水直排‘归零’、工业燃煤基本‘归零’,我们已经找回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秦焰称。

数据显示,2021年,大足区实现“静脉产业”全部工业产值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产值178.1亿元、同比增长42.6%。

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绿色发展。重庆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既治“污”更治“根”,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含量。

据统计,2016至2021年,全市建成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61%。

叠石花谷景区杜鹃花灿然开放

生态价值:激活绿水青山的富民效应

寒武纪叠层石砌石成景、土苗小楼绿树掩映……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的叠石花谷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旅游观光、消夏度假的游客。丽日蓝天下,一幅绿色画卷在此展开。

然而,在2017年以前,景区所在地板溪镇扎营村和杉树湾村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石头旮旯不经干,一年到头无饱饭。”杉树湾村村民冉学儒用一句民间谚语,描绘了两个村庄恶劣的生态环境。过去,两地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覆盖率不足30%,是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能用来种庄稼的田地非常少,而且极度缺水。

乡亲们曾调侃:“要想这里能致富,除非石头生花马长角。”

2017年,酉阳县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驻板溪镇,在一次资源普查中发现,当地有一种石头自带花纹,十分奇特。经专家检测,这种石头是叠层石,形成于寒武纪时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极具景观价值。

于是,酉阳旅投集团以石漠化根治为抓手,结合当地独特的叠层石,植入酉阳非遗文化与乡村艺术文化,打造了叠石花谷景区。

“我们流转了3000亩土地,并从其它区域转运土壤对这里进行部分填充,增加区域内的覆土面积,又播种了根系发达、能够忍受干旱炎热和贫瘠土壤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粉黛乱子草进行水土涵养。”酉阳旅投集团总经理唐万刚称。

景区建成后,原本在外务工的冉学儒回来了,并在酉阳旅投集团的帮助下办起“花未眠”农家乐。叠石花谷景区开园第二天,农家乐就接待了18桌就餐的游客。

“加上一些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那一天我的纯收入就有上万元。”冉学儒说,那是他53年来感觉生活最有盼头的时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乡亲们端上了生态旅游的“饭碗”: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依托丰富的竹资源,谱写“竹山变金山”的精彩故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让盆景真正成为乡亲们的“摇钱树”……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我市奋力书写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作出新贡献,把市第六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转变为实打实的工作成果和沉甸甸的生态答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吴盛海说。

猜你喜欢

缙云山双桥开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
缙云山
缙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