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会友 共话川渝大地的“诗与远方”

2022-08-17陶一晨蔡雨耘

当代党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北碚北碚区绵阳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见习记者 陶一晨 蔡雨耘

北碚区图书馆活动厅内,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和重庆市北碚区的演讲选手同台竞技,得分高者进入“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演讲比赛擂台;北碚区金刚碑景区内,“北碚绵阳文创会客厅”于青山环抱中,尽显古朴灵动;来自四川的游船停靠在北碚正码头,《缙云莲萧》《板凳龙舞》等舞蹈在正码头广场上轮番上演,引来游客阵阵喝彩……近年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北碚一直在积极探索与绵阳等地在文化领域合作的新模式,以精神的通达“缩短”川渝两地的距离。

“以文会友,用情沟通,这不仅仅是因为川渝两地自古文脉相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的重要使命。”北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合作交流科科长李蝉波说,“未来,我们将从情感上凝聚共识,在经济上合作共赢,共同将巴山蜀水的荟萃精品写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篇章中。”

诗书为媒 再续巴蜀翰墨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七届“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演讲擂台赛现场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与“诗魂”李商隐都曾写下关于相思的诗句,但他们未曾想到的是,一千多年后,后人继承其文化遗产,在绵阳和北碚这两个与二位诗人颇有缘分的地方深入推进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合作平台。

“绵阳是李白的故里,而北碚又是李商隐写下《夜雨寄北》的地方,绵阳和北碚两地都拥有丰富的诗歌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立足两地的诗歌文化,我们和绵阳市共同举办了缙云诗会和绵阳诗会。”北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综合科科长王思屹说道。

创办于2019年的缙云诗会,最初是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到北碚采风的盛会。2021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影响下,北碚文联将“川渝诗人”专列出来,策划了“川渝著名诗人北碚行”活动。

据王思屹介绍,川渝诗人共同到缙云山、卢作孚纪念馆、正码头、金刚碑等地采风,大大增进了四川诗人对重庆北碚的情感认同。

以诗为媒,川渝两地的“亲密指数”正在不断上升。

除了缙云诗会,“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也是北碚区近年来在“绵碚”合作中着力打造的文化品牌。

2020年,绵阳和北碚两地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北碚区自2015年开展的“碚城同读一本书”活动改名为“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进一步深化了两地的文化交流。

“感觉和之前只有重庆朋友参与时的比赛氛围还是有很大区别。”曾参加过“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演讲比赛的选手说道,“绵阳选手的实力不容小觑,这样的比赛方式既有同台切磋的紧张感和兴奋感,也有两个城市文化碰撞的新鲜感和奇妙感。”

在书目的选择上,“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还会考虑双方城市的特色文化。2021年,北碚区图书馆选取了代表绵阳文化的《邓稼先传》与代表北碚文化的《卢作孚传》作为阅读书目,让参与者提高对对方城市文化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阅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面向,如今正成为“绵碚”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随着双城合作的不断深入,活动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北碚区图书馆副馆长喻赛蓝说道,“在去年‘碚城(双城)同读一本书’的征文活动中,我们共收到稿件200多篇,但其中92篇的作者既不是北碚的,也不是绵阳的。这说明‘绵碚’两地的合作使文化交流的范围更广,辐射带动能力更强。”

文旅互促 共焕非遗风采

2022年5月20日,北碚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客厅建成投用,叶脉画、点翠、绵阳梓潼年画、羌族草编等来自成渝地区的200余项非遗产品在10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

“绵阳研发的保青技术好厉害!让竹制品不用颜料,还能保持这么新鲜的绿色。”“原来怪味胡豆居然发源于重庆北碚,以前都不知道!”

与非遗产品会面、与手艺人交流、与传统文化交融,会客厅是成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窗口,也是北碚近年来创新非遗保护模式,推动非遗文化进景区,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的缩影。

今年,重庆市北碚区联动四川省巴中市、绵阳市以及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签约成立“碚齐绵巴”非遗联盟,聚集了31个博物馆、34个4A级景区、7所高校、5个商业街区等平台资源,布局了非遗会客厅、传承基地等新场景,促进四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联盟将整合北碚、类乌齐、绵阳、巴中四地的非遗资源、人才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碚区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副主任牛林晓说。

丰厚的非遗资源使北碚成为热门“打卡点”,重庆市北碚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开幕式的火热就是一个印证。

走进开幕式现场,上千件非遗产品沿街展示,四角长板凳在表演者手中千变万化,八方游客摩肩接踵,众多直播达人的“长枪短炮”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特地邀请了来自‘碚齐绵巴’的40余名自媒体工作者,聚合了他们1600万的粉丝资源,将非遗购物节变为四城盛会、网络盛会。”牛林晓介绍道。

当北碚在非遗的光芒下熠熠生辉时,200多公里以外的绵阳也人气正旺,大批游客体验完北碚的“百馆之城”文化后,又可以沿着嘉陵江一路回溯,“三线建设”与“两弹城”的神秘辉煌,犹如歌剧帷幕被层层拉开。

不仅如此,北碚还与巴中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双方将与陕西省汉中市携手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出台授信金额8000万元的文旅金融政策,推进北碚与绵阳、巴中等地文旅企业的合作发展……

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重焕光彩。

“未来,成渝地区将共同整合非遗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出更多有市场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旅游路线,从而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牛林晓说道。

舞蹈《缙云莲萧》

聚焦产业 双城文创进行时

在重庆光环购物公园内,巨大精美的恐龙模型引人注目,你知道它从何而来吗?

答案是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这个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批准建设的实验室,前身是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的重庆市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升级为川渝首个古生物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我们获得了四川省自贡市在仿真恐龙上的技术支持。”该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代辉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成功将新发现的3个新种恐龙——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普贤峨眉龙,做成了集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一体的恐龙模型在市场上展示。”

恐龙模型一经亮相就成为光环购物公园的“顶流”之一,这是川渝聚焦科技文化资源,与制造业相互赋能,从而完成的一次成功的创意呈现。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如今,重庆北碚正携手四川等地在文创赛道上加速奔跑。

“北碚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中国自主装架的第一具恐龙骨架就是在北碚展出的。”李蝉波向记者介绍起北碚的恐龙文化,“因此,北碚计划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嵌入即将建设的古生物公园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塑造恐龙IP的资源。”

据了解,今年北碚将继续完善朝阳文创大道产业扶持相关政策,发展智力增值型文创产业,举办“巴渝文创大赛”系列活动,以赛促产。

可以预见的是,一批有文化品位、有巴蜀特色的文创产业将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创新力量。同源同脉的巴蜀文化将再次交织相融,共同绘就出一幅“诗与远方”的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北碚北碚区绵阳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前进中的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文化教育活动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绵阳为中医药“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