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同化管理背景下留学生活动研究分析
——以苏州大学为例

2022-08-17顾昊昱

科教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留学生交流

顾昊昱

(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 江苏 苏州 215000)

到2020年,来华留学的人数已突破52万。在逐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的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成了新的课题。

1 趋同化管理的内涵

在传统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中,我国在一些场合实行特殊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还不利于留学生融入中国的生活和教学。所以和以往的差异化管理相区别,趋同化管理的概念孕育而生,即对国际学生的管理模式逐步趋向于国内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包括教学的趋同化,科研的趋同化,生活的趋同化,活动的趋同化。教师应更关注国际学生的“学生”身份而不是“国际”身份。采取与本国学生相似的标准和机制来统一规范并进行教育培养,目的是让留学生在校园内外享受与本国学生同等的“国民待遇”,最终实现管理与培养的双重趋同化。

2 在趋同化管理下开展留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2.1 帮助留学生克服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1.1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科研与学习

以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境内留学生为例,目前我校的学历留学生有一百余人,且来自不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语言不通的学生很难在平常的实验和作业中找到合作或者交流的对象。学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不同国籍相同专业学生的内部凝聚力,帮助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以“老”带“新”,为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快速融入研究小组、操作实验提供保障。

2.1.2有助于留学生融入中国生活

留学生进入校园后大多是和同语种国家的学生交往,互相交流的人员和形式都过于单一。许多英语授课的学生在学校完成了三到五年的课程依然连简单的中文也不会。较大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困难使得留学生群体在校内和中国学生割裂开来,很难互动。因此学校在活动中拓宽留学生的文化圈,为留学生结交中国朋友提供便利。

2.2 学生活动趋同化是趋同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适应主要表现为移居者初到不同于本体文化的客居国时,对新的文化环境不能适应所引发的情绪紊乱到逐步调整、接受、适应、融入该文化的渐进过程。具体表现为拥有异质文化的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跨文化适应以及与中华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碰撞、接纳与融合过程。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可以在无形中克服文化适应中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从“知华”到“友华”再到“爱华”,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使其真正对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内核产生认同。

3 留学生活动的种类

3.1 国情文化体验活动

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需要。我校在苏州市开展了各种样式的“知华”活动。活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节日的民俗体验活动,另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冬至的活动中,除了习俗由来等理论性知识的介绍,更多的是让留学生亲身参与不同种类风俗活动的体验,例如端午节的包粽子和金鸡湖龙舟赛。在获得中国传统文化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同时,也坚定了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与中国融合的信心。在国情教育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留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所做的探索实践。如202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系列活动,我校以“经济环境和谐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国情文化体验。前后参观了苏州澹台湖大运河公园、苏州冯梦龙村、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留学生量身定制了“苏州水环境治理保护和开放样板”“农业发家,工业起家,旅游旺家的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样板”“工业环境治理、保护和开发项目的样板”“森林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样板”这四大样板工程的参观学习,使留学生能感受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绿水青山和谐相处。

3.2 中外学生融合活动

来华的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学校组织活动会特殊处理。这种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割裂开来的做法不利于国际化交流与教学,更违背了趋同化管理的原则。开展中外学生的融合活动是带领留学生从孤岛中走出来的催化剂,也是培养留学生“友华”的重要手段。另外一方面,开展中外学生的融合活动也是提升中国学生国际化的途径。许多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籍人士,中外学生的融合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语言环境的平台。例如传统的艺术体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和国际合作交流处的监管和指导下会有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校的国际周系列活动。在中外学生融合活动中,虽然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历,但是都乐于跨文化交流,分享个人经历和国家文化。在此平台上,中外学子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增进友谊。

3.3 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留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输出,从内涵上讲还承担着意识形态输出的作用,即如何让留学生从“知华”“友华”上升到“爱华”,在意识形态层面更好地实现国际认同与理解,从被动接受中国的国情思想转变为回国后主动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与中外交流的“润滑剂”。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各种座谈会,力求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好来华留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2021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引发了苏州大学国际学生们的热议。我校留学生也在第一时间展开谈话式学习,共同讨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苏州大学结合政治思想教育,开展相关主题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鼓励国际学生将中国的所闻所见传播给其他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

4 对留学生活动的建议

4.1 鼓励中外学生融合,打造系列特色活动

截至2021年底,苏州大学总计719名学历留学生,占全校全日制学生总人数的1.5%。其中英语授课的学生人数有474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65.9%。他们中的大部分汉语都未达到能在中国熟练交流会话的水平。这使得留学生在学校里属于小众群体,许多学校组织学生活动时会无意地将留学生群体排除在外。这不仅仅需要留学生在自主层面敢于走出舒适圈,多和中国学生交流学习,更需要学校做好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有意识地将外国学生考虑进学校的大型活动。学校在组织大型活动前应该规范好每个具体流程和细节,在活动中落实好实时监管责任,确保留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活动。并且在每次活动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对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录下相关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够顺利进行。

4.2 拓宽活动载体,提高活动层次

提高留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规模,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留学生能够自己在校外参加活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学校应帮助留学生寻求校际以及校外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外部社会机构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有助于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外事办公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等政府部门能提供更多文化民俗类体验活动的资源。这也充分响应了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百闻不如一见。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相关精神。除此之外,互联网也是学生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学校可借助微信视频号,微博等渠道组织线上活动。线上多媒体渠道的拓宽解决了因疫情难以组织留学生活动的困难,不仅能让更多不同校区的学生参与进来,还能照顾到境外授课的学生。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平台一定程度上还能消除留学生语言、文化上的壁垒,帮助部分因语言障碍或者性格不善交际的学生快速融入活动。

4.3 积极建设社团,鼓励留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学校要培养和加强留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意识。对于留学生群体来说,贴近中国社会的实际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能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通过参加社团组织还能锻炼自身的沟通技巧,丰富个人阅历,提升人际交往技能。留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学习资源,从而为将来在中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甚至将留学生培养成社团干部,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留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活动,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组织效能,加速学校社团活动国际化的发展。

4.4 对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展开系统培训

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留学生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留学生与学校交流的通道。在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大背景下,规范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及工作方式对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不加以引导的情况下,许多活动难以引起留学生的共鸣,活动参与度低。其次,留学生的活动管理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以苏州大学为例,留学生的招生,学籍管理和留学生专门活动归口在国际合作交流处;授课,教务和日常管理归口在学院。但有些高校由于留学生教学与教育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海外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处和院系之间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职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导致不少留学生处于“三不管”的“放养”状态。因此,学校要明确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也要对学院中新上任和之前未接触留学生事务的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开展系统的培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来华留学生的招生由追求数量发展到提质保量。原来针对留学生的“特殊化”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趋同化管理在留学生日常活动和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不断践行趋同化管理在留学生活动中的应用,通过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活动,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出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留学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Simple Life is Far Away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马亦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