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市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问题探讨

2022-08-16韦明肯李长秀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入海排污口茂名市

廖 鹏,韦明肯,李长秀*

(1.广东省茂名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茂名 52500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十三五”期间,茂名市加大重点河流和海域综合整治力度,入海污染物总量大幅减少,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例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持续增长,陆源污染物通过入海排污口进入海洋,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改善压力不断增大。2022年初,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深化重点海湾综合治理[1]。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入海排污口分类不明确、溯源分析不全面、监管体制不到位等问题是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2]。因此,在茂名市最新入海排污口排查成果的基础上,对茂名市入海排污口现状、特征进行分类,分析茂名市入海排污口监测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推动建立起“十四五”时期新的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1 研究方法

1.1 茂名海湾概况

茂名市海岸线全长182.1公里,共有水东湾、博贺港、童子湾和吉达湾4个海湾,其中面积较大的为水东湾和博贺港。茂名市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低,以传统渔业为主,其次是交通运输港口开发,工业和旅游娱乐开发占比较低。

1.2 研究范围

茂名市开展排查的范围为茂名市电白区以及滨海新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研究范围包括茂名市大陆海岸线、岛屿(大洲岛、放鸡岛)海岸线和现状实际已围海、填海形成的岸线。本次研究基准年限为2020年。

1.3 分类标准

按照茂名市海岸实际情况和历史排查结果,参考各地分类标准及广东省最新入海排污口分类方式[3-5],将茂名市入海排污口分成4类,第一类入海排污口为工业废水(含发电厂、温排水等)、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第二类入海排污口为城镇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入海排污口,第三类入海排污口为农业(水产养殖)生产污水入海排污口,第四类入海排污口为排污沟、有纳污的排涝泄洪入海排污口。

1.4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盐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及悬浮物,监测分析方法见表1。

表1 水质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一览表

2 近岸海域水质及入海排污口情况

2.1 近岸海域水质情况

2018年至2021年茂名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87.8%、94.7%、99.2%、97.5%。从近四年茂名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判断,对比2017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81.6%[6],茂名市近岸海域水质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2.2 入海排污口数量及种类

2020年下半年,茂名市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按照“数明白、查清楚、确保一个不漏”的原则启动现场排查,动用了无人机、无人船等多种现场排查装置[7]。根据排查结果,茂名市共排查出入海排污口325个,全市4个类型入海排污口数量占比分别为:第三类入海排污口(197个,60.62%)>第二类入海排污口(60个,18.46%)>第四类入海排污口(52个,16%)>第一类入海排污口(16个,4.92%)。

2.3 入海排污口水质监测情况

根据茂名市入海排污口类别比例,抽选部分排水量相对较大的入海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分析,详见表2。从数据可知,第二类及第三类入海排污口污染程度最重,其中第三类农业(水产养殖)生产污水入海排污口水质差异较大,可能是因为养殖期及清塘期不同阶段尾水排放性质有关。

表2 茂名市入海排污口监测情况

3 入海排污口存在问题及监督管理对策

3.1 茂名市入海排污口存在问题分析

3.1.1 城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

从监测数据可知,受限于城镇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管网覆盖率低、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不足等原因,茂名市沿海片区生活污水未能得到全面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类入海排污口超标情况仍然存在。其中,在电白区、滨海新区等人口较为密集的村庄,仍可发现村庄生活污水直排现象。随着以茂石化为代表的工业类入海排污口得到有效整治后,城镇村生活污水成为影响茂名市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8]。

3.1.2 雨污合流现象较明显

溯源过程中发现,入海排污口雨污混流普遍,污水处理效益不佳,老城区问题尤为突出。雨污收集系统未同步推进,规划雨污分流体制与实际雨污混流制并存污水处理系统按纯污水设计建设,雨季雨水冲击造成处理失效或低效。

3.1.3 养殖类入海排污口污染明显

从排查结果看,茂名市养殖类入海排污口占比最大,而且部分养殖尾水污染浓度较大。可以见到,部分不符合规划的养殖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过度养殖,不合理地增加水产养殖区域,无序排放水产养殖废水,大量携带残饵、粪便以及氮磷污染物的养殖尾水直排入海。这会造成局部海域氮磷污染物超标,引发海水水质富营养化及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9]。

3.2 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对策

从分析情况看,茂名市入海排污口主要问题为城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养殖类入海排污口管控不到位,因此对茂名市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2.1 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及管理制度

针对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多的突出问题,按照“分片建设,建设一片,见效一片”的思路,盘活存量,建好增量,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沿海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高城区水质净化设施污水负荷率及进水浓度,建立初期雨水收集制度及闸坝联动制度,科学应对汛期雨水冲击。

3.2.2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选择适宜的处理模式(如人工湿地),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规范要求,大力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新建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应根据人口数量计算出污水排放量,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循环水利用,尽量避免农村污水直排海洋。建立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正常运转。

3.2.3 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整治

清拆关闭禁养区内水产养殖场,加强监管防止死灰复燃。属于限养区或适养区,则建设养殖塘尾水处理设施,将片区养殖塘尾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统一排放,实现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不黑不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健康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实用、操作性强的处理工艺,通过生态化治理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10]。

3.2.4 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

对于分散型的养殖尾水排放口,不得设置在沙滩滩涂上或者直接岸边排放,需通过管道将排放口设置在最低潮线以下。对低潮线以上的排污口,应对其进行整改埋管,管道埋到低潮线以下合规排放。连片型水产养殖场应设置在连通附近海域的总排水沟(为自然形成的沟渠),经总排水沟末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户处理后的养殖尾水收集再强化处理,提高尾水收集处理率。

3.2.5 加强入海排污口监测监管

利用在线监测设施,对排水量较大的入海排污口实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加大人工监测频次,可结合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落实全市入海排污口不定期抽检制度,建立完善入海排污口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科学掌握入海排污口水质变化趋势[11]。

4 结论

根据排查结果及监测情况,茂名市第三类入海排污口占比最大,第二类及第三类入海排污口水质较差,主要存在问题是城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雨污合流现象较明显、养殖类入海排污口污染明显。建议政府要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及管理制度,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整治,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加强入海排污口监测监管,建立好“十四五”时期新的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入海排污口茂名市
浅谈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我的弟弟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上天入海 与梦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