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2022-08-15杨曼王益海熊伟

中国水产 2022年7期
关键词:霉病全池体表

文/杨曼 王益海 熊伟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是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淡水肉食性鱼类。因味道鲜美、营养成分丰富、抗病力强、生长迅速等特点,该品种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加州鲈养殖过程中易发疾病,直接影响了加州鲈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养殖者借鉴。

一、细菌病

(一)细菌性肠炎病

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病鱼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或停止摄食,体色发黑。病情严重者,腹部明显肿胀,肛门红肿外突,挤压病鱼腹部有少量黄色黏液从肛门处流出。解剖病鱼,腹腔内有少量的血水或黄色腹水,肠壁充血发炎、弹性较差。肠道内无食物或后端有少量食物,有较多的黄色或红黄色黏液。

3.流行特点:细菌性肠炎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养殖场,流行季节4月~9月,流行水温25℃~30℃。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投喂劣质饲料。当养殖场水质逐渐恶化、淤泥堆积过多、溶解氧含量低、氨氮含量过高时,也可能导致细菌性肠炎病的发生。

4.防治:保持干净、清爽的水质,经常注入新水。流行季节全池泼洒有效氯含量为30%的含氯消毒剂,定期用含氯消毒剂给食场消毒。投喂优质、安全的饲料,避免使用变质或腐败的饲料。使用乳酸菌拌料进行投喂,能够帮助加州鲈保护肠胃,促进摄食和消化吸收,增强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患病时,可用大蒜素(每千克鱼体重用10g)、维生素C(每千克鱼体重用10mg)拌料投喂治疗。

(二)诺卡氏菌病

1.病原:诺卡氏菌。

2.症状:病鱼的游动速度缓慢,反应迟钝,上浮于水面。病鱼体表有出血点,俗称为“花身”,严重时会造成出血、溃烂,眼周、肛门红肿。诺卡氏菌病最主要的特点是病鱼在鳃、肾、脾脏、肝、肌肉、膘膜等部位出现大量白色结节。

3.流行特点:诺卡氏菌病流行于4月~11月,6月~9月为高发期,最适水温25℃~28℃。诺卡氏菌生长比较缓慢,潜伏期较长,病程可长达15d~20d,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出现死亡病例时,已经到了中期或者后期。

4.防治:诺卡氏菌可在鱼体形成结节,菌体被包裹在结节中,药物难以作用于菌体,增加了治疗难度,建议进行药敏试验,提高治愈率。2012年,蒋依依做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卡氏菌对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比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磺胺类有明显的耐药性。发病时,每千克鱼每天用75mg~100mg恩诺沙星粉拌饵投喂,连续3d~5d。

(三)细菌性烂鳃病

1.病原:柱状黄杆菌。

2.症状:病鱼食欲减退,鱼体逐渐消瘦,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发病的初期,病鱼鳃丝肿胀、充血,黏液增多,严重时鳃小片腐烂、坏死,软骨外露,鳃丝有淤泥附着。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甚至糜烂,并形成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柱状”杆菌。

3.流行特点:盛行于春末夏季,在水温15℃以上开始流行,水温越高越容易流行,最适水温28℃~35℃。连续阴雨天气后,水温回升时最易发生,主要危害鱼类的鳃。

4.防治:细菌性烂鳃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鱼种入池前消毒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放苗入池前用3%~3.5%的食盐浸泡10min~15min。在发病高峰季节可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预防。发病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恩诺沙星粉(每千克鱼体重30mg)拌料,连续投喂4d~6d。全池泼洒五倍子可抑制和杀灭柱状黄杆菌,用量为2g/m~4g/m3。

(四)溃疡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病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发黑。体表的典型症状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血疮,血疮部位鳞片脱落,肌肉组织腐烂,严重时骨骼裸露。解剖病鱼,内脏贫血,肠道有积液。

3.流行特点:溃疡病流行于5月~11月,6月~9月为高发期,水温22℃~32℃。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在高密度养殖、水质恶化的环境中容易暴发该疾病,并可继发水霉病。

4.防治:放苗前用浓度为3%~5%食盐浸泡10min~15min。注射疫苗可预防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溃疡病。发病时,全池泼洒1mg/L~2mg/L漂白粉进行消毒,同时用多西环素类药物拌饲料投喂。

二、病毒病

(一)弹状病毒病

1.病原:弹状病毒。

2.症状:病鱼在池塘水面慢游、失去平衡,严重者体色发黑。病鱼烂身、烂鳃,鳃出血,肛门拖便。解剖病鱼,肝脏严重肿大、充血,呈“花肝”,脾脏和肾脏肿大,胃肠道无食物。

3.流行特点:弹状病毒病流行于4月~5月、10月~11月,最适水温25℃~28℃。弹状病毒危害的主要对象是苗种,水温突然变化时容易发生弹状病毒病,弹状病毒病潜伏期短、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

4.防治:弹状病毒病可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因此要选择不带病毒的苗种。目前还没有治疗弹状病毒病的特效药物,但是有研究学者发现鸟嘌呤核苷、牛蒡子苷原和阿糖腺苷对弹状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抗病毒活性比较稳定,能够对弹状病毒产生一定的杀灭作用,降低其活性。中草药的黄芪多糖、连翘、金银花和白芍对加州鲈弹状病毒具有一定的阻断、抑制和中和作用。

(二)蛙虹彩病毒病

1.病原:蛙虹彩病毒。

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浮于水面、慢游,有的病鱼体色发黑,体表溃烂,鳃丝出血或发白,鱼鳍基部红肿溃烂。少数病鱼肝脏有出血点,伴有肾脏肿大或出现围心腔出血。鱼鳔肿胀,可见褐色或黄色蜡样分泌物。病毒可存在于脑、脾、肾、肝、肠、鳃、胃、肌肉、心脏和鳍条。

3.流行特点:蛙虹彩病毒病流行的温度在25℃~34℃,一般在水温30℃时最易暴发。虹彩病毒病不仅可以导致鱼大面积死亡,还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病鱼处于隐形带毒状态。因此夏季加州鲈暴发无明显症状、不明病因的大批量死亡,可首先考虑虹彩病毒病。

4.防治方法:目前蛙虹彩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国内外有研究学者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进而预防蛙虹彩病毒病,但是Gregory M S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感染、外伤、寄生虫、捕捉方式等因素与暴发虹彩病毒病无太大关系。随着真鲷虹彩病毒注射型全细胞灭活疫苗的研发成功,加之蛙虹彩病毒非常易于在许多鱼类细胞系中增殖,科研人员将目标转移至研究蛙虹彩病毒疫苗。目前研究发现加州鲈蛙虹彩病毒疫苗、鲈鱼蛙虹彩病毒主要衣壳截短体蛋白的重组酵母菌对鲈鱼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

三、寄生虫病

(一)车轮虫病

1.病原:车轮虫。

2.症状:病鱼焦躁不安,停止摄食,鱼体消瘦,体色暗淡、无光泽。早期个别病鱼可能游动十分缓慢,离群独游,这时不易察觉。触摸病鱼的鳃和体表,有大量黏液。车轮虫大量寄生时,鳃丝腐烂,造成病鱼呼吸困难,严重时病鱼因缺氧死亡。显微镜下观察鳃和体表可见车轮虫。

3.流行特点:车轮虫病四季都可发生,流行的高峰季节在4月~7月,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且易发生继发感染。放养密度大、水质差、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4.防治:饲养前彻底清塘,日常清淤,保持良好水质,可有效预防车轮虫病。苗种入池前用高锰酸钾、硫酸铜或食盐水浸洗。发病时,全池泼洒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二)指环虫病

1.病原:指环虫。

2.症状:病鱼表现出狂躁不安、离群独游,摄食少或不摄食,鱼体变黑。指环虫寄生在鳃上,鳃丝肿胀、黏液增多,导致鳃丝粘连,妨碍病鱼呼吸。病情严重时,鳃盖张开,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解剖病鱼内脏无明显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上有指环虫。

3.流行情况:指环虫病主要的流行季节在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

4.防治:鱼苗放养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min~20min。发病时,全池泼洒0.2g/m~0.3g/m的90%晶体敌百虫。

(三)锚头鳋病

1.病原:锚头鳋。

2.症状:鱼群通常易受惊吓,常在池边摩擦,表现得狂躁不安。观察病鱼的鳃、口腔、体表等处,肉眼可见似针状的虫体。鳃丝因锚头鳋寄生,黏液增多,鳃丝粘连。病鱼体表出血部位红肿发炎,呈小的红斑。当体表被大量的锚头鳋寄生时,病鱼像披着一层蓑衣。

3.流行特点:锚头鳋病在水温12℃~33℃流行,最盛行的春末、夏季,也是其寿命最短的季节,在夏季锚头鳋寿命只有14d~23d。

4.防治:鱼苗放养前用浓度为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min~30min。感染时延长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时间,可延长至1h~2h。发现锚头鳋寄生时,可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g/m~0.5g/m,每5d~7d1次。也可用捣碎的松树叶15g/m~20g/m全池泼洒。

四、真菌

(一)水霉病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病鱼表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瘦弱而死。病鱼体表附着一团灰白色的棉毛絮状物,严重时导致病鱼死亡。

3.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水霉病,多见于温度较低时,因此春、冬季易发,水温在15℃~20℃常见。鱼体受伤是重要的发病诱因,例如寄生虫侵袭、拉伤、冻伤等,都可导致继发感染水霉病。水霉病须通过显微镜确诊。

4.防治:防治水霉病最重要的是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新,除去池底过多淤泥,提高鱼体免疫力,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鱼池可用0.5mg/L~1.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清塘消毒。发生水霉病时,可用6%的食盐浸浴病鱼8min~10min,或者用400g小苏打和400g食盐(每立方米水体)溶解后,全池泼洒。

(二)丝囊霉菌病

1.病原:丝囊霉菌。

2.症状:病鱼活力正常。病鱼体表有轻微肿大隆起、鲜红的溃疡。感染丝囊霉菌的病鱼死亡较慢。显微镜下观察病灶处可见丝囊霉菌。

3.流行特点:丝囊霉菌病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3月,水质恶化的时候容易暴发。

4.防治:丝囊霉菌可侵入肌肉的深层,并形成肉芽肿坏死病灶,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处,所以难以抑杀真菌,因此丝囊霉菌病以防为主。可通过入冬前杀虫,防止鱼体因寄生虫入侵受伤,或避免拉伤来预防本病。

猜你喜欢

霉病全池体表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自配绿色渔药防治鱼病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