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对乡村社区中心营造的启发

2022-08-13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4期
关键词:江南地区建筑群廊道

朱 瑾 崔 勇

江南乡村地区因受工业化的影响,经济相对发达,城乡经济差距较小。乡村地区快速的就地城镇化使得江南乡村建设向城市靠齐,而乡村自身文化逐渐丧失,这导致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大大下降。然而,“乡村是整个文明形态的根基和营造经验最初的本源”,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乡村的一种特色属性[1]。

当前传统文化逐渐在城市与乡村消失殆尽,而城市通过现代文化重新武装其精神内核,乡村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重新建立文化自信。而江南传统建筑元素在社区中心的应用是一面号召重新认知当地文化的旗帜,唤醒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乡村文化服务中心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环境变化作出回应,通过应用江南传统建筑元素,强化乡村社区中心建筑的“文化属性”。通过充分借鉴传统建筑中的特色和设计智慧,在延续与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之外,还要满足建筑对在地文化的尊重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乡村风貌不断向城市景观靠拢的现象。

1 江南地区建筑特色

1.1 建筑群的网格化组团形式

江南地区建筑的基本单元可以抽象化为一个个方格[2]。江南地区建筑以一栋建筑和进入建筑之前的天井作为一个基本的单元,即“进”。“进”在纵向上的排列形成“落”。若干“落”横向排列形成整个建筑群。在中大型的建筑群中,花园内建筑的排布形式呈现向心与互否的拓扑关系,而这些存在拓扑关系的建筑的长轴延长线配合围墙,把花园又围合成了一个个单元,形成一种不规则、充满变化的网格形式(见表1)[3]。

表1 不同网格形式

1.2 建筑的方向性

江南地区建筑有很强的方向性。在建筑部分的每一个方格中设置有天井,和建筑存在一种虚与实的互否关系,这给室内空间确立了一种室内向室外的方向特性。当两进房屋之间有厢房或廊道连接时,一种向心感被营造出来,进而强调了每一进建筑的围合组团关系。传统建筑有长轴与短轴之分,建筑横向为长轴,纵向为短轴,长轴的中垂线与室内向室外的方向性结合,使得建筑组团整体有指向性。另外,江南地区建筑在正面与背面一般使用长窗与门扇装饰,而侧面则是整面山墙,且一般不做开口,这形成了单一的视觉与动线的方向性。

1.3 建筑群中的秩序性与灵动感

江南民居空间主要分为对外招待宾客和对内起居饮食两部分,大致以建筑群中的大厅为界[4]。由门厅、轿厅、正厅等会客功能的建筑组成的落一般是建筑群的中心,被视为正落。建筑群的秩序感最明显的部分便是正落,房屋网格单元按照轴线紧密对称排布,这种由轴线排布的方式使得行进的路线极为清晰。

江南地区建筑群中的个体之间相对紧凑,落与落之间通过墙或廊道间隔。同一落的建筑因宽度存在差异,使得建筑群内除正落一般会较为严格按照轴线排布外,其余的会有一定的偏移,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形态。另外,有一些中型民居受场地大小限制,门厅无法与正厅等布置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会通过扭转或平移的形式,形成一组沿前进路径排布的轴线关系。

建筑群中花园部分的建筑相较于其他建筑体量较小且间隔较大,需要使用廊道连接。廊道这一种介于室内与室外的建筑属性,使得其形成一条连通花园内建筑兼具游览功能的独特路径。

1.4 不同材质的点线面疏密构成与黑白灰层次

江南地区建筑以黑瓦白墙为特色,组成最基本的黑白灰关系。但是在此处,黑白灰不仅是民居材料本身的颜色,同时还体现了类似绘画术语中、广义层面上的视觉层次[5]。建筑群内有大量通过点、线或两者结合成的花纹图案而形成的面,如屋顶由点阵的瓦片组成视觉效果密集的面;长窗、门扇密度次之,装饰精美的图案线条之间有一定留白;而立柱、横梁等密度最疏。颜色与疏密的黑白灰关系的并置与重叠使得建筑立面与室内有丰富的变化。

2 江南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在乡村社区中心中的应用

2.1 单元组团式布局演绎院落围合

乡村社区中心作为一个当地村民聚集、活动的场所,需要有围合的内部中心空间,以鼓励人们停留、聚集、活动。现有的江南乡村社区中心偏爱大型单体建筑,但实际上并不符合村民实际需求,反而是有一定围合的室外空间,更符合乡村居民自行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如广场舞的需求,可以间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单元的形式主要分为3 类:第一类是紧密围合的形式,单元内的建筑单体紧密连接在一起;第二类为互否的围合形式,建筑的轴线相互垂直但建筑不相连接;第三类是向心的围合方式,建筑单体轴线的中垂线共同指向一个中心区域。组团式的单元便于在建筑群内部穿插景观,创造室内外不同空间感受的对比感(见表2)。

表2 不同组团式单元形式

2.2 单元组团平面串联方式

社区中心的公共属性要求建筑拥有清晰的建筑动线,使得游客能够较容易地感知建筑整体的空间安排,使其能在建筑中轻松地游览而不易迷失方向。对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研究发现,主要可以通过按轴线排布建筑,通过单一的廊道设置来串联建筑。

2.2.1 按轴线排布串联

按轴线排布建筑单元可以建立明晰的建筑秩序,从而创造明确的游览动线。基本的形式是按照一条轴线排布建筑,通过轴线的扭转和建筑尺寸的变化与偏移创造更多的形式变化,营造更多环境氛围,在保持基本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形式美感的同时,打破礼制需求造成的死板形象,满足作为公共文化建筑可达、共享的需求(见表3)。

表3 按轴线排布串联

2.2.2 通过廊道串联

当建筑单元松散的、不连续排布时,可以通过廊道进行串联,形成一条明确的动线。廊道可以对分散的单个体量起到连接作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建筑整体。廊道的使用能容许主要功能空间实现自由排布,产生室外与室内的转换,使空间的体验更富有多样性。此外,更多的变化形式还可以通过廊道的转折变化和宽度变化达成(见表4)。

表4 通过廊道串联

2.3 传统材质与构造符号的构成化再现

现代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更加强调材质与结构的自身纹路、几何关系,弱化了纯装饰性的图案,墙面大面积使用同一色彩。在此情况下,丰富的纹理变化或构成的转换尤为重要。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材质,在围护界面的施工构造中融入传统建构方法,进而生成具有当代审美意义的墙面、屋面及其他细部,使装饰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基于建筑物理需求等层面上的自然而然的响应。可以通过同一平面的并置与不同平面的叠加来形成丰富度更高的平面。

在东梓关村回迁房设计中(见表5),单面的山墙完全使用实体墙面会使得整体观感死板单调,而通过置入一段由砖块间隔堆砌的呈“灰色”的墙面,形成点状交错的肌理,与传统空斗墙构造形成呼应。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见表5)使用低密度排布瓦片与玻璃幕墙叠加,形成一片半透明的墙面,区分不同方向的立面。

表5 不同疏密度面的组合方式

3 结语

通过对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进行现代化改进,经过小型网格化围合单元设计,再使用轴线或廊道串联的方式,可以避免在乡村进行大体量建筑整体的建设。小体量的建筑群更加符合乡村的整体风貌,其间产生的多种围合空间更有利于乡村居民自发举行社团活动。传统材质如砖、瓦、木等,结合新技术和构造方法对其进行新解读,使装饰语言不至于在当代大规模建设活动中失语。

猜你喜欢

江南地区建筑群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
浅谈阿尔寨石窟壁画艺术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