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22-08-13豆巧明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活动

豆巧明

(甘肃省庄浪县盘安镇盘安小学,甘肃庄浪 74460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系统的文本体系,培育自身积极的文化价值观、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当前,个别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单方面灌输文本知识,学生处于被动阅读、被动记忆的学习状态之中,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自主性,还会让学生对于阅读学习丧失自信心。由此,教师一定要把兴趣点作为引领学生阅读的导向,让他们能够更加用心、专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从中真正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情感感悟,并形成独特的学习意识、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更多互动、交流、探究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小组合作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过度追求兴趣,忽视教学目标设定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活动中,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抓准小学生兴趣点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阅读学习指导期间,却存在过度追求学生兴趣点,完全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现状,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会分散他们的阅读注意力,无法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很容易被分散,由此,个别教师会选择运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或者运用一些情景创设、表演类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却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点和度,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方法脱离了实际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过度追求表面化的热闹,同时也忽视了语文文本知识中的实质思想和内容,学生更是缺乏和文本、其他学生对话的机会,无法给予自身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二)缺少“真阅读”的教学过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缺少“真阅读”的过程,这样是根本无法提升学生阅读动力的。在以往的阅读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自己主导阅读实践活动,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意识缺乏了解,大多都是教师单方面讲解、阅读、传授知识,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自认为的投入感情阅读,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枯燥无味的,自然就根本无法构建趣味化、实践性、互动性、探究性的阅读学习过程。同时,部分教师虽然也意识到了学生课堂阅读互动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缺乏技巧和方法的支撑,无法提高阅读教学活动质量。

(三)阅读素材内容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把阅读素材局限在教材之中,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教材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根本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导致阅读积极性比较低。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内容较为单一,无法融入多类型、多渠道的文本素材内容,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才可以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才可以拓宽阅读知识面。另外,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素材比较少,根本无法培育积极的课外阅读情感能力,而且对现有的语文教材知识无法展开适当的延伸,导致学生自身的阅读面较窄。由此,教师一定要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对课内素材进行积极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和知识视野。

二、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化的阅读教学环境

教师要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提高阅读水平的主要导向,努力增强阅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结合学生的各项特征来创设阅读情境,这样学生才可以专注地阅读、思考、探究,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方法,促使自身更好成长和提高。伟大的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运用集体构建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为他们创设生动化、具体化的阅读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思考、阅读,锻炼自身的文本赏析能力。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情境的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正式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构建一种有趣、科学的课堂导入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能够大胆地思考和质疑,从中获得全面的阅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阅读情境,融合阅读主题来播放一段视频、一张照片,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素材有一个大概、基本的认知,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趣味的阅读情境,在集体构建、师生共同努力之中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内容,感知在阅读学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借助于实际生活情境渲染阅读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立足多个方向确定阅读主题

教师要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实践能力,要基于多个方向来确定阅读的主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文章结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阅读的主题是阅读教学中的“领跑者”,也是阅读中的核心构成要素,要想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文本解读,教师必须要让阅读教学更加有序化、有效化,同时借助于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和中心,要做到围绕学生的阅读需求来科学设定阅读的任务与中心,结合主题来拓展阅读文本中的形式、内容,围绕目标来落实阅读活动,让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导向。教师要将价值观、态度、情感作为阅读主题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哲理。这样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消除学生参与阅读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理想的认知,实现心灵、情感、阅读之间的充分融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展现出语文阅读活动中的探究性、启发性、深刻性的特征。教师要以人物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素养。还要保证阅读主题的真实性,让学生围绕真实生活元素来领悟人物精神、人物情感,要学会多层面、多角度地鉴赏文本内容,展现出阅读教学活动的德育教育功能。而且,教师也要借助于文章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弘扬文化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可以把确定阅读主题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略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概的主题、方向、内容,以此来确定阅读主题,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之下,能够实现多维阅读议题的汇总、整合,让学生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阅读活动的目的性、导向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借助引导性问题优化阅读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引导性比较强的课堂问题,优化阅读活动过程、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知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不同点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引发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思考、解析。教师要围绕文章中的共通点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梳理文章写作形式、构架,提高阅读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把多文本整合在一起,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材料汇总能力,要让学生投入情感去展开多篇阅读,激发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归纳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阅读学习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拓展学生的阅读宽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从中来探索阅读的规律,长久下来,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与借鉴,以此来增加阅读的深度,让学生能够辩证性地展开阅读,从中来整合文本信息,树立文本知识框架,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对知识的梳理之中,从中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提高阅读活动质量、效率。另外,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设定引导性问题期间,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认知水平,设定层次化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一攻克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从中来感知阅读的趣味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阅读技巧。

(四)教会学生方法,激发阅读驱动力

教师要想增强阅读教学活动的启发性,就必须要引领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内容,让他们能够用心去感受、阅读,感知文本中的意境描写、情感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文本知识之间的对话交流,达到“开卷有益,读书有趣”的效果,鼓励学生站在知识的“山峰”之中,在阅读中感知“景色”的壮阔、伟大,从中来获得知识的源泉,学会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在小学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内心的困惑,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中来梳理阅读过程中的思路,进一步感知到阅读的趣味感、成就感、荣誉感。另外,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合作读、领读、自读、大声读、默读的阅读活动,要结合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需求,灵活调整、选择阅读方法,让学生从中来归纳、总结阅读的规律与技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自主阅读、自主实践中系统化地掌握文章内容,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

在小学阅读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科学设定阅读目标、阅读过程、阅读方案,还需要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属于一种思维锻炼,可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情感展开积极、全面、科学的评价,给予每一位学生更多的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阅读、学习思考,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阅读学习经验和体会。首先,教师要创新语文阅读评价形式,可以通过举办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赛诗会、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对学生开展阅读评价,这样不但能够增强阅读教学评价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自主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收获知识、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展开综合性评价,以此来调整阅读教学方案,真正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能够全面交叉和融合。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阅读中是否积累了更多的好词好句、学生是否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阅读、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价值观与思想,通过对学生的一系列综合评价,让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有一种正确、全面的认知,从而使教师能够加以调整与修改,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充分展示出阅读教学评价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导向。

三、结语

在小学阅读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教学水平,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方法,以此来设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专注地进行阅读、学习、实践,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与水平,在无形之中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素养和能力,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纬度、多方向剖析文本知识,让学生从中来梳理文章脉络,增加自身对阅读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深层次去解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内容,全面展现出文本阅读的德育教育和人文功能。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