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2-08-13王龙学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核心

王龙学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涉及的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等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也比较枯燥,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基于此,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努力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低效化原因分析

(一)不重视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理论中,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如此,制约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设了化学实验课程,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而过于限制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采用演示实验或者“教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的形式进行,无法凸显化学实验的教学价值。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是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中:一部分教师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束缚不敢将课堂交给学生,依然墨守成规,按照灌输式的模式将知识一股脑儿传给学生,导致学生机械记忆、被动接受;还有部分化学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完全“放手”的教学模式,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学生并未实质性地获得知识、能力等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承担着基础知识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任。而化学教材上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枯燥,如果教师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无法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单一的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四)评价方式不科学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尤其是面对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模式。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依然过分关注结果性评价,以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化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分关注自身在评价中的地位,弱化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也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一味地采用统一性评价标准、批评式评价模式等。这种滞后、片面的教学评价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也阻碍了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有效落实。

二、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一)聚焦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可以说,教师自身秉持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化学成绩,还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化学学科的育人目的。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摒除应试教学理念的“牢笼”,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树立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观念。首先,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能仅关注化学基础知识、应试技能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其次,面对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摆脱“主宰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应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据此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等,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发挥“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化学知识的深度构建,并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最后,教师还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精准把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具备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指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唯有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唯有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中解放出来,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并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具体化。教师在优化教学目标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特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目标。最后,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三)面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还要围绕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规划。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教师应在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适当补充,以便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时,还应树立单元教学意识,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对其进行重新整理,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本土特色课程资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富有本土特色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使学生在本土特色课程学习中实现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发本土化学课程资源之前,应对当地蕴含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挖掘其中极具教育价值的化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切实保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围绕化学核心素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课堂氛围属于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化学课堂一直被教师把控,化学课堂氛围异常枯燥、沉闷,难以真正唤醒学生的化学内在驱动力,甚至还会制约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为了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构建,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构建。一方面,教师应提前分析学情,了解初中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掌握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化学知识基础等,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据此设计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只有教师的教学方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转变师生角色、积极沟通。教师通过沟通与互动不仅掌握了学情,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和思考,真正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依据学科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第一,趣味式教学。唤醒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初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或者融入趣味性的游戏,不断提升化学课堂的吸引力;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契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唤醒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第二,合作学习。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还应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化学问题;之后,按照小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载体在沟通、互动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同时,学生在小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也活跃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习能力等。第三,生活化教学。化学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尤其是在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挖掘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问题等,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四,差异化教学。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极强的个体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唯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层,并结合班级中学困生、学中生、学优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第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告别“讲解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生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此外,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充分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微视频,引导学生在课下围绕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之后,还可以结合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进行检测,并将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点反馈给教师。如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六)指向核心素养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实验教学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素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更好地促进了化学学科素养的落实。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增加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比重,丰富化学实验教学手段等。一方面,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时应紧紧围绕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校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科学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还应对实验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小实验、科技创新小实验等,旨在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此外,在优化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应加强安全实验指导,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设备、加强实验药品管理等,确保化学实验高效展开。

(七)面向化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也一直伴随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促进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但当前化学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常常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致使评价标准无法精准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评价时存在随意性,甚至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情绪进行评价,忽略了积极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等。基于此,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全面把握评价内容。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评价时应将化学成绩、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步情况等纳入具体的评价标准中,确保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客观性。另一方面,精准把握评价目的,将学生纳入评价中,以便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明确评价目的的引导下,还应坚持激励性、差异化评价,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化学学科素养下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此,唯有立足于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理念、目标、内容、氛围、过程、评价”等层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内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奇妙的化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