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更新中的网红空间特质与生成机制研究★

2022-08-12梁曼丹鲍英华朱云萍郭子奕

山西建筑 2022年16期
关键词:副本老城网红

梁曼丹,鲍英华,朱云萍,郭子奕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00)

1 概述

自从我国城市更新进入存量发展阶段,老城更新项目如何改造就成为了保护性发展不可忽视的议题。在已完成的老城更新项目中,出现了颇具流量影响力的“网红”打卡地,如藏匿在成都闹市区的传统川西建筑三清书院在改造成咖啡厅之后,迎来了众多年轻人的探访与消费;广州荔湾的永庆坊通过微改造保育历史建筑、还原恩宁风情,在注入多元业态之后兼具现代时尚与古典风情。这些网红空间创造的网红效应为陷入发展困境的老城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为城市更新的改造设计思路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造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喜爱的老城更新空间,已经成为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来追溯的问题[1]。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数据

北京老城更新起步较早,原有的老城空间具有明显的胡同特色与院落空间特点。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北京老城更新项目中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流量级别的“网红空间”,如被称为胡同中最具风情的露台咖啡厅的莲咖啡,被称为玉河遗址边古朴书房的春风书院等,这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老城片区,经常出现在各大网络打卡平台的北京旅游必去榜单上,具有很强的网红代表性。为探究这些空间产生网红效应的生成机制,筛选出北京老城中12个网络打卡热度较高并保持稳定的网红更新项目,见表1。

表1 社交平台打卡热度较高且稳定的12个北京网红更新项目信息总览

基于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考虑,分析选择微博(https://weibo.com/login.php)、大众点评网(www.dianping.com) 以及小红书APP(www.xiaohongshu.com)三大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样本抓取数据[2]。这三个平台使用率和影响力都很高,可以涵盖各个年龄阶段、不同需求的人群,是关注网红空间的人使用较多的网络社交平台。

采集的数据主要包含四个要点:用户信息、打卡文案、评论文案和发布时间。完整提取社交平台可检索到的相关数据并通过词频分析软件对文案部分进行分析,对分词处理后的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剔除与空间使用感受不相关的词语之后,将其余特征词汇按照关键要素分类并计算总数与TF-IDF②加权权重,分析老城更新网红效应的生成机制以及空间的构建要素。

3 网红效应生成要素与对应空间构成要素

3.1 网红效应生成要素与平面表现数字副本建立

建筑空间网红效应的产生以及影响力范围往往与网络上传播的照片所具备的要素挂钩,老城更新项目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平台上分享打卡感受,这些打卡帖引起的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也成为了网红效应的评判要点[3]。对采集到的网红打卡帖的用户评论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词频分析法抓取各个网红空间照片的构图要素,分析未去实地体验的评论者在潜意识中关注的老城更新网红空间在网络平台传播时展现的空间特质,并由此建立网红空间平面表现的数字副本。

3.1.1 网红效应生成要素分析

基于大量评论的关键词分类汇总,将网红空间照片的构图要素分为色彩、光影、构图线条以及打卡者的肢体语言四个方面[4],筛选的12个项目在这四个方面的TF-IDF加权数据如图1所示。

根据各评论区词汇的TF-IDF加权计算,将相关关键词分类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不同项目的网红照片中色彩都是最受关注的要素;肢体语言则因为项目类型的不同,呈现出人与建筑高度互动和无互动两种极端,数据也呈现出大幅波动的趋势;而光影和构图线条主要与“高级感”“大片感”等关键词挂钩,与网红照片的质感以及粉丝审美层次相关联,是仅次于色彩搭配的重要构图要素。

3.1.2 平面表现数字副本建立及示例

根据打卡帖评论区的词频分析,将空间代表角度的照片以色彩、光影、线条和肢体四个关键要素分类提取特点,就能初步建立空间的平面表现数字副本,该副本主要影响的是潜在受众实地打卡的积极性。解析同类型平面数字副本,可以设计适合拍摄网红照片从而创造网红效应的空间。在这四方面样本数据基数都较大的元古水屋庭院空间的平面表现数字副本建立如表2所示。

表2 元古水屋庭院空间平面表现数字副本示例

3.2 网红空间构成要素与立体空间数字副本建立

当老城更新项目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效应被进一步扩大时,被大数据推送的平台用户也将大量涌入建筑内部获取实地体验。从被实地体验开始,网红更新项目将不再只是有色彩和构图的背景图片,而是要承载起空间的故事性、回应使用者的情感需求的实际空间[5]。因此仅建立平面数字副本库不足以支撑空间的设计,要赋予同质化网红要素独特的老城基因,必须将数字副本进一步立体化。

3.2.1 网红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将12个老城更新改造项目在网络平台的打卡文案做词频分析,根据分词的TF-IDF权重可以将空间感受分类为色彩、空间氛围、形式语言、特色空间和材质五种关键要素,如图2所示。

分析发现,不同于对网红照片中色彩的强烈关注,实地打卡者最为注重的是空间氛围,评论中“怀旧风格”“古色古香”“儿时记忆”“老北京风味”等词汇被高频提及;而关注度排名第二的特色空间,往往与“可以看见白塔寺的露台”“可以体验杂院风情的院子”等相关联。对于老城更新来说,色彩与形式在实地打卡体验中并不是被关注的首要因素,而改造项目本身对于旧城记忆的调动、对老城肌理的回应才是独特的存在。

3.2.2 立体空间数字副本建立及示例

将网络评价与实地打卡的体验做综合统计和词频分析,将照片与空间的数字副本立体结合,为其空间类型设立对应标签,便可初步得出老城更新项目网红空间的构成思路。立体化的数字副本基数扩大形成感知模型,同类空间的感知模型可以折射至具体的空间设计之中。坐落于玉河遗址边的春风书院在网络平台上打卡照片精良,院落空间保留完整,其平面照片感受与立体空间体验结合较为全面,对其立体数字副本建立思路如表3所示。

表3 春风书院立体数字副本示例

4 老城更新项目中网红效应的生成机制

人们身处实体的空间当中,通过参观、消费等行为与空间形成互动,从而体验并感知空间,可以被认为是身体在场[6],而人们在实体空间中打卡并上传空间平面图像和体验感受与其他用户共享信息与情绪,可以称为以体验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实现了身体与网络的双重在场。其他网络用户通过线上浏览感知并体验虚拟空间,以浏览者的身份实现网络在场,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促进虚拟空间的传播,吸引具有相同审美趣味的用户到线下与建筑实体产生互动,从而对实体空间产生正反馈,这就是网红效应的生成机制[7]。

结合网红效应平面生成要素和空间构成要素,发现色彩与材质、线条与形式语言、光影与空间氛围、肢体语言与空间氛围这四组要素相互对应,如图3所示,呈现出网红空间在平面上的映射关系。加强色彩、线条等要素的平面表达,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美感,能够实现数字副本在网络上更好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实地体验者,提高身体在场率;而增强材质、形式语言等要素的空间呈现,能够促进实地体验者拍照打卡,提高立体空间的网络在场率;二者结合可以加强网红效应的生成与循环。因此应当在设计空间时,就考虑其在平面映射的呈现,帮助空间打造网红效应。

4.1 色彩与材质

色彩在画面中占有主导地位,形成画面总体的基调。如表4分析所示,渔芙南(白塔寺店)在白色的建筑界面中辅以浅色木板和大理石,整体视觉上呈现出清淡柔和的色彩基调。而在窗框、楼梯和扶手等建筑构件以及家具材质上则采用黑色的金属或塑料,与浅色基调形成对比,占据了画面的视觉重心。平面中黑与白的色彩对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建画面的色彩美感,不同材质的选取也让实体空间的体验富有层次和差异性。

表4 渔芙南(白塔寺店)色彩与材质对照表

4.2 线条与形式语言

平面的线条是画面的骨骼和框架,支撑起画面的视觉造型。如表5分析所示,元古水屋的庭院空间中新建的平屋顶平缓安稳,两侧老房子的屋檐斜线由近及远引导着人们的视线,椭圆形形式语言的加入让平面构图上的线条形成圆滑流动的美感,增加空间的活力。线条不仅能够表现空间的纵深和透视,也可以准确传达设计者选择的形式语言,与人们的视线形成联系紧密的互动关系。

表5 元古水屋构图线条与形式语言对照表

4.3 光影与空间氛围

光影是建筑空间中非常重要的感官体验,也是一张良好的照片必不可少的构图要素。如表6分析所示,位于鲜鱼口街区的春风习习在对光影的塑造上就具有一定代表性,阳光透过其沿河界面上的落地玻璃和格栅进入建筑,营造了温暖和煦的读书氛围,不同的透光形式也提升了人在建筑中的光影体验,强调建筑的空间韵律。光影让二维的画面产生立体感和层次感,让空间氛围能够通过画面感染人。

表6 春风习习光影与空间氛围对照表

4.4 肢体与空间氛围

肢体动作是人与建筑的互动,空间氛围的营造可以促进互动行为,增强平面上的肢体表现力。如表7分析所示,木木艺术社区配置的咖啡厅、文化广场等开放交流空间,打破展览空间的单一功能,促进人与建筑发生关系。改造的展陈空间开敞,能够随时变更布置,满足不同主题空间的互动需求。多变的互动空间可以创造多元体验,提升身体在场时的互动可能性,让体验者收获超越网络照片的满足感,同时促进身体与网络双重在场,扩大网红效应影响范围。

表7 木木艺术社区肢体与空间氛围对照表

5 老城更新项目的特殊文脉保留

建筑空间网红效应的形成,具备以上四组要素的合理映射就基本达到必要条件,但对于老城更新项目来说,项目的城市位置以及其本身所带有的文化基因都不应当被忽视[8]。对比网红效应平面生成要素和空间构成要素不难发现,实地体验中被着重关注的特殊空间要素在平面上并无对应(见图4)。特殊空间分类对应的关键词一般是项目所处街区、项目中可以看到当地地标建筑的标志空间或项目本身具有的代表性传统空间形式等很难通过平面照片感知到的空间要素,但它们在实地体验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感染力[9]。老城更新项目要想回应街区肌理与老城记忆,打造独属于老城老房的区别于一般网红空间的网红效应,必须关注特殊文脉要素的保留与挖掘。

5.1 增强更新项目与城区的文化链接

老城更新项目所在的老城区内通常都有当地代表性的地标,选取的12个北京老城网红更新项目就有不少坐落于白塔寺、钟鼓楼、什刹海等著名地标周围。利用老城更新项目的坐标优势同地标呼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建筑本身与老城区的文化链接,增强项目所处城区地标或城市肌理带来的特殊文化氛围,加速网红更新项目获得文化认同感的进程[10]。

5.1.1 老城更新项目与地标建筑互动

老城大多具有地标建筑作为片区文化的代表,地标附近的改造项目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与地标建筑产生互动,可以加速知名度的提升。如图5分析所示,白塔之光&莲COFFEE位于妙应寺白塔南侧,顶层咖啡在临近白塔的位置设置了露台,以便获得观赏白塔寺的最佳视角,同时借用白塔为露台咖啡宣传,从与地标建筑的互动行为中增强了更新项目与白塔寺片区的文化链接。

图5 白塔之光&莲COFFEE视线互动分析图

5.1.2 老城更新项目与城市肌理互动

老城不同于现代城区遍布着相似的高楼住宅,而是拥有独特地方风貌的民居肌理,老城更新项目与老城肌理的互动可以让体验者感知老城的特色与个性。如图6分析所示,位于宝钞胡同深处的Toast at The Orchid更新设计手法虽然较为现代,但是由于将大部分顶层空间开放,借用周边胡同肌理与平时难以近距离接触的传统民居屋顶营造传统氛围,从与城市肌理互动的角度增强了更新项目与胡同民居的文化链接。

图6 Toast at The Orchid与胡同肌理互动分析图

5.2 传统建筑形式的在地化保留

老城更新项目重在新生而非再生,创造的网红空间应当迎合人们心中的文化认同感,应当坚守最根本的文化立场。除借用城市地标与肌理烘托传统氛围外,老城更新还可基于传统建筑形式改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的空间[11]。

5.2.1 传统建筑形式的符号化保留

老城更新项目有部分传统建筑形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空间使用习惯,但仍然可以选择以符号化形式强调空间形式感体现对老城老房文脉的尊重[12]。如图7分析所示,国子监街的梵几客厅保留了梁柱结构的本来木色,拆除了杂院时代的琐碎建筑及装饰,恢复其最初的三进四合院空间。改造的庭院虽然为保护古树不能进入,但是以置入玻璃盒子的方式最大化庭院空间的存在感,同时为室内引入庭院风光,不仅将传统合院的围合感作为符号进行强调,也为室内展陈塑造了更加符合现代使用方式的封闭整体空间。

图7 梵几客厅合院形式符号化保留分析图

5.2.2 传统建筑形式的现代化利用

更新老城建筑不仅是实体的修复,也要注重功能的提升,在微改造的前提下以现代化方式再利用老建筑的空间形式[13-15],有助于还原老城原始风貌。如图8分析所示,位于后海南侧柳荫街内的元古水屋将合院中的柿子树保留作为活动空间的精神中心,围绕柿子树修建水池和露天就餐空间,让打卡者体验在传统四合院中用餐交谈、居住休憩,使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再次以交流活动中心的形式出现在现代的使用空间中,满足大众对传统四合院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图8 元古水屋合院形式现代化利用分析图

6 结语

在当前网络技术持续高速进步的背景下,空间设计的方向与方法将与大众主导的网红审美愈加相关。老城更新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塑造符合大众审美的网红效应,但同时不应该忘记项目所处位置的文化责任,尊重老城待更新建筑的特殊文脉,不仅是设计的手段,更是更新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增强与周边老城特色的连接,强调老建筑的空间特征,是更新设计理想的改造效果,也是创造网红效应的同时规避同质化元素泛滥的有效模式。建筑与空间设计者应当不断提取网红空间的数字数据以构建完善的数字副本,借鉴已有网红更新项目的优点,发扬老城文化特色,规避同质化空间泛滥,充分掌握老城更新项目创造网红空间的机制,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总结规律来应对未知挑战。

注释:

①数字副本:指电子文档等的复制品,本文指代以网络数字化图像或标签形式体现建筑空间或建筑空间照片特点的表达形式。

②TF-IDF:一种统计方法,用以评估一个字词对于一个语料库的重要程度。单一字词的重要性与其在特定文件出现次数成正比,但与在其他文件出现次数成反比。本文中利用该统计方法降低检索的老城更新项目非重要但高频重复的信息权重,强调更新项目区别于类似网络检索项目的特殊性。

图、表来源:

表2色彩、光影,表5,图8文化链接底图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yuangu-beijing-houhai-store-yuangu-design.htm 版权方:谷德设计网gooood.cn.

表4底图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the-southern-fish-in-the-hutong-indoor-design.htm 版权方:谷德设计网gooood.cn.

表6底图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spring-whispers-book-club-transformation-of-a-riverside-cottage-by-fon-studio.htm 版权方:谷德设计网gooood.cn.

表7展厅空间图片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m-woods-art-community-renovation-blue-architecture-studio.htm 版权方:谷德设计网gooood.cn.

图7文化链接底图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fnji-beijing-guozijian-space.htm 版权方:谷德设计网gooood.cn.

表2肢体,表3色彩、形式语言、材质,表7肢体视觉图,图5,图6文化链接底图来源于小红书平台。

猜你喜欢

副本老城网红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使用卷影副本保护数据
面向流媒体基于蚁群的副本选择算法①
我要当网红
一种基于可用性的动态云数据副本管理机制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