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视阈下温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2-08-12温卡特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经济

温卡特

(温州理工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促使高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新经济发展催生了新就业的产生,而新就业具有新的特征,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中,高校迫切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1 新经济的内涵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经济主要包含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技术三项内容。关于新经济,李克强总理指出新经济覆盖了三大产业,并且强调了新经济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新经济是分享经济、数字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结合,是以新技术为支撑,在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以及新市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新经济倡导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转型,从而保持经济增长。

2 新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境

2.1 就业总量的矛盾

自推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都会有大量大学生进入社会,并且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所以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从2001 年至2020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了七倍以上。在新经济环境下,传统产业会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实现升级,同时产业的升级又会促使新技术的产生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这样就会导致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失业问题。根据麦可斯研究院的跟踪调查结果,从2014 年到2020 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总体上来看,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就业总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就业压力增加。

2.2 就业结构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和地域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来看,不仅有过度教育问题,还存在教育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实际市场需求结合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紧密联系,这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人才输出和市场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进而导致就业市场中产生大学生输出供大于求或是供不应求的矛盾问题。在新经济环境中,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种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导致在就业方面出现多个问题,比如中间就业岗位的不断减少甚至消失,以及低端就业岗位和高端就业岗位需求的快速增长。这样的极端化问题会导致高校大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即大学生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慢就业”成为大学毕业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马上就业,而是会在和社会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再就业。这种“慢就业”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反映出当前新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2.3 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更高

新经济正在通过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产业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促使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促使新的就业形态出现。相较于传统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无论是在就业观念方面还是在就业技能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具体来看,首先,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更新。新的就业形态促使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产生变化,如雇佣双方的关系更加灵活、工作方式更加灵活以及职业发展更加知识化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时间等来灵活选择工作或是创业,但是大学生需要去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新经济环境中,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以充分适应新就业形态中提出的就业要求。其次,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强化自身的就业技能。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不同数据技术有创新应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发展成为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3 新经济下温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3.1 政府方面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政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助推作用。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应引导政策,构建温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发展战略。从目前来看,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在新经济环境中提升温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过程是学生将所掌握的技能以及知识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所以政府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比如向大学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减少税收等,从而为大学生创建出更好的创业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建立创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创业指导服务。其次,政府需要通过财政调控激励高校以及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程中,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促使大学生成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政府要为高校大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在新经济环境中,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政府应该对现有人才市场进行优化调整,提升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做好人才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促使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3.2 市场方面

市场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助力。政府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主要通过政策调控和引导,而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更加自由。具体而言,市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体为就业供求竞争与评价竞争。首先,市场需要形成供求竞争机制。在新经济视阈下,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创新,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因此,那些拥有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大学生就能够获得岗位优先取得权,这样就能够通过竞争促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其次,市场需要形成评价竞争体系。通过评价竞争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对自身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高校也能更为准确地掌握大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3 用人单位方面

在新经济视阈下,用人单位所拥有的核心优势已经发生转变,即从物质资本优势逐渐转向人才资源优势。因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筹码。同时,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能够通过用人单位清晰表现出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具有针对性。所以在温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用人单位需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形成联合培养意识,同时建立反馈机制。首先,用人单位需要联合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即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计划制订过程中,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以及课程改革等提供帮助,同时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其次,用人单位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大学生就业能力实际情况,促使高校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3.4 高校方面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新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第一,高校需要在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将学生就业和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更多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第二,高校需要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充分结合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第三,高校应该改革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复合型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高校应该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第一,高校应优化对当前课程结构及内容,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意识及水平;第二,高校应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校应重视课外培养,充分认识到课外培养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5 学生方面

大学生是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大学生本身的人力资本以及心理资本。而要想提升人力和心理资本,大学生需要制订促进自我提升的计划或是方案。首先,大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大学生作为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促使自身创新意识、能力等的提升。其次,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提升技能资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主动寻找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机会,以此提升自身整体技能水平。最后,大学生需要通过增强自我效能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心理资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的过失和错误,乐观面对现在及未来,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就业能力。

4 结语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就业能力必然会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会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明确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政府、市场、用人单位、高校、学生的作用,构建全过程、全员化培养机制,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大学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