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剂学”课程建设中全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12王虎平安耀荣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课程

张 艳,王虎平,安耀荣,王 宇,李 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2020 年5 月,围绕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任务,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有关理论在专业课应用中的延伸和递进,与思政课程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同时又体现着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和有效性。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梳理课程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建设中,以体现协同性、多元化、有效性,成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两年来在“方剂学”的课程建设中全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阐述如下。

1 分析“方剂学”的特色和优势,建立课程的育德目标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一种思维方式,要实现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就要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明确育德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承载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使命,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方剂学”中历代传承的名方,融中医“理、法、方、药”于一体,方证分析之中体现着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有利于在课堂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生通过感悟、反思与觉醒等意义建构过程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历代不断创新发展丰富的方剂学具有因时因地制宜的特点,其理论的“源”与“流”及其临床应用的“法”与“变”,均有利于学生感受到中医发展的脉络,培养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同时,“方剂学”每一首处方具有将医者诊疗过程故事化、具象化的优势,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对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思考,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基于以上对课程特色和优势的分析,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方剂学”课程育人特点,围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和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的建设内容,教学团队讨论确定了“依法行医、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敏于应急的职业精神”的课程育德目标。

2 以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在课程建设中全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

有学者认为,可采用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明确的意识形态、价值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与灵魂,恰如其分地隐藏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载体、教学手段之中,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受教育者通过反思、感悟与觉醒等学习体验、意义建构来实现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标。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支撑下,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2.1 以大化小,充分挖掘提炼有效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所建构的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那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个字的“大道理”隐于青年学生可感知、存在现实生活的“小环境”“小事情”“小人物”中,构筑友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因专业施教,方能取得课程思政的认同感,真正实现育人效果。

在针对免费定向班的“方剂学”教学中,通过分析肠痈代表方剂“大黄牡丹汤”的药物配伍,可引出张仲景《五脏论》“肠痈必须硝石”之论,继而简略谈及开始于20 世纪初的敦煌医学、1900 年被发现的敦煌宝藏、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樊锦诗等蕴含的陇原大地“小环境”中特有的文化品牌和精神骄傲,激发即将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毕业学生承担起建设健康中国的神圣使命感,让学生感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甘于奉献。

在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中,以藿香正气散、归脾丸、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成方为例,展示“中华老字号”本土企业的系列浓缩丸产品,讲述一个区域性品牌发展为中国知名品牌,并向国际品牌迈进的“小事情”,以其丰富的内涵、卓越的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增强民族自信的教育切入点。

在对“麻杏石甘汤”“乌梅丸”等经方应用的阐发教学中,我们也常引用学校中从基层到省城40 多年来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善用经方、方活药精、师古不泥的老教授、名医家的病案。这些校院中随时可见的“小人物”可以增强学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秉承“大医精诚、心存仁义”之心,激发其发展创新中医之历史责任感。

两年来,围绕“方剂学”德育目标,从课前诵读、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精神、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等不断充实优化课程思政素材,为课程思政有效、规范实施奠定了基础。

2.2 从课前到课后,线上线下,全面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活动

古往今来的医家对牢记方剂的药物组成都非常重视,并将方剂的药物、功效、主治等方面融汇编成诗词,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方剂歌诀,如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等。这也日渐成为中医初学者学习基础方、代表方的主要诵记形式。为此,教学团队设计了课前5 分钟“方剂学一课一诵”集体诵读,以中医格言和方剂歌诀为主要诵读内容,发挥“中医格言对仗工整,夹裹着中华文明;方剂歌诀平仄相对,洋溢着汉语韵味”的特点,营造仿若徜徉于医家之圣殿的氛围,让学生增强“感悟医者之智慧,领略医学之韵律”的学习体验。

“因材施教”“分层培养”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考查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发现并尊重教师、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特点的群体,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因此,“方剂学”课程思政在课堂中的实施也在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素材的基础上,因专业、学生等不同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或采取不断设问的启发式,或运用病案分析方法,或运用雨课堂投稿方式,不断创设学生参与讨论、主动思考的机会,实现情感层面的内化。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重点论”正确认识疾病,形成正确的处方思路,树立“敬佑生命、重在疗效”的良好医德。

有学者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着力解决“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的难题,应以课堂为出发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做延伸性学习或研究。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中,聚焦课内课外相融合,将思政课程融入“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设计,线上线下协同运用。同时主动与学生所在学院的党团组织联合,先后利用雨课堂平台发布了“一方一家一法”主题征文活动和“我为名方代言”微视频大赛。学生参赛成绩既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计算,又由所在学院团组织对优秀者颁发荣誉,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效力。协同育人主题活动总计307 人参与了活动,参与率为93.6%,课程思政由第一课堂走入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学思践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延伸学习的兴趣。活动促使学生从“桂枝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等经典方剂入手,走进了医家鲜活的诊疗情境,产生了对医者“虽然身处困境,但高尚的情操和正直的品行都体现了他的伟大和卓越”的情感共鸣,激发出“中医药如此显著的疗效,应该造福更多的人,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继承创新”的医者责任感。

3 以教学评价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系统诸要素和课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的评价。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应从评价标准、内容等方面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诚然,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态度、情感、道德、品德等价值观层面的内容,其影响因素多、主观性强,教学评价标准不易制订,效果难以被观察和评估,但是学生思想稳定程度、对专业课程的接受程度、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等,仍然能成为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导向。在“方剂学”总论阶段教学结束后,设计“初识方剂学”的调研,94.3%参与学生写出了对课程的认识,制订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设计了“方剂学课程教学”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通过本学期“方剂学”课程的学习,认为更加了解所学专业的占比76.2%,认为有效加强了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占比82.5%,认为“方剂学”学习非常重要的占比95%。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固。如图1 所示,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增强职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对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等方面的融入不足,融入教学的方式也尚需改进。这些反馈能够反映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并对后期课程思政的实施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图1 课程思政实施教学效果反馈统计

医学是“道”与“术”的融合学科,甘肃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思政坚持以“术”的传授为根本脉络并融入“道”的教化,把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定、全程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三个关键环节,注重针对专业、教师、学生的不同而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切实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