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8-12聂笃宪夏英俊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模块思政

聂笃宪,张 昕,夏英俊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自教育部1998 年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来,全国几百所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才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高校各专业(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如何培养爱国爱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敬业精神、较强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是党和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新形势下全国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于2020 年5 月28 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同时,《纲要》也指出高校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作为数学与计算机交叉结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课堂专业知识教学等环节与思政元素无缝融合,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他们为祖国而学、为民族而学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和探索除了少数关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外,大多数集中于该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如顾建军提出将Python 在线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由有限的课时和疫情造成的教学困难;刘鹏飞等人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可视化信息交互设计课程教学引入了问题导向教学改革方法;聂笃宪等人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改革举措。然而,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课程思政建设角度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的文献还比较少,尤其是从该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全方位探讨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更是鲜见。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探索。这里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全方位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改革现有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全国各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类似,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经过严格科学与技能训练,能解决信息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该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改革后的培养目标可设为: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掌握数学与计算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各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被划分为四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设置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英语”“计算机科学绪论”和“军事理论”等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以及拓展教育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思政课程仅仅设置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并且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上完,而大学三、四年级上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以及拓展教育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中的课程。由该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可以看出,思政课程在大学三、四年级已不再开设,这样学生的思政理论学习缺乏长期性。因此,学校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新归入每个教学模块中,这样可让学生长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熏陶,夯实其政治理论基础。

3 改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课程教学计划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课程教学计划都是按照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制订,没有考虑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不但要考虑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时间,还要考虑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每节课思政教学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内。

4 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除了思政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外,还包含了多门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程内容差别较大,要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教师必须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具体包括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行业内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专业课程历史发展中的思想政治资源、专业课程理论发展背后的哲学原理、专业课程所涉及行业的改革发展成就,并将挖掘出来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无缝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考虑到教师专业水平与思政理论基础存在差异,为了系统全面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并将其无缝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学校需要成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小组,组长由任课教师担任,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成员3—4 名,同时,聘请一名思政教师为顾问,对挖掘出来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从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和道德法治、科学精神和职业发展、哲学原理和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甄别,为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把关。

5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标准改革

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是基于专业知识内容方面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虽然少数专业课程涉及了平时课堂出勤、课堂纪律和平时作业等方面,但针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考核还很少,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考核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指标:专业知识考核指标和课程思政考核指标,如图1 所示。专业知识考核指标为:平时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等。课程思政考核指标:思想道德(爱国爱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风考风(上课纪律、出勤率、学习态度、遵守考纪);个人修养(团队协作、尊敬教师、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礼貌用语);服务意识(帮助他人、担任班干部、参加公益活动)。专业知识考核指标和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中的每个指标分量可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常用设置方法包括特尔斐法、专家会议法、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而这些方法在单独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可借用基于层次分析(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的混合方法对学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建模,从而达到定量考核和综合评价的目标。详细建模过程如下。

判断矩阵构造:通过比较图1 中两相邻指标的影响,用数字1—9 及其倒数作为判断矩阵的标度,构造指标判断矩阵。

图1 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体系

6 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全方位探讨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体系框架,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的混合方法定量评价模型,为从事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模块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