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育点亮藏区孩子的“心灯”
——重庆教师夫妻援藏记

2022-08-11杨涛

当代党员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灯昌都英语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杨涛

孙润英正为藏区学生上课。图/冯驿驭

2022 年6 月13 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回到重庆市,孙润英不禁做了个深呼吸,感受山城湿润的空气。随后,她掏出手机,向仍坚守在雪域高原的丈夫刘凡刚报了平安。

刘凡刚正为昌都教师开展培训

2019 年,作为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重庆市铁路中学教师夫妻刘凡刚和孙润英一同前往西藏,进入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任教,开启为期3 年的援藏生涯。3 年里,夫妻俩克服重重困难,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诺言,不仅使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显著提升,还让更多高原学子树立起远大志向,愿奔赴内地求学深造,待学成归来回报家乡。

遭遇“拦路虎”

2019 年8 月15 日,西藏昌都邦达机场,夫妻俩第一次踏上藏区土地。排队取行李时,孙润英就感到不适:“脚下轻飘飘的,脑子里嗡嗡作响。”刘凡刚也不例外,没多久就唇色乌青。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平均海拔在3500 米以上。藏区有句谚语,“那曲高,阿里远,昌都险”,足以体现其位置险要。

为改变当地教育落后面貌,近年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彼时,刘凡刚在重庆市铁路中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孙润英担任英语教师。听说有援藏项目,正好有两人对应的教学科目空缺,他们便主动提交了申请书。“我俩都是党员,想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作点贡献,体现人生价值。”刘凡刚说。

夫妻俩在机场感觉到的不适只是一个开端。当晚,两人便觉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几乎没有睡着。为缓解鼻子干燥,刘凡刚想出了个“偏方”:用棉签沾上凉水,每隔两三分钟在鼻孔边点一下,增加鼻腔的湿润度。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简单收拾后,两人便赶往昌都一高,投入教学工作。刘凡刚担任学校电教中心副主任,并承担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孙润英是全校唯一的援藏英语老师,需负责高2021 届9 班、17 班两个藏族班级的英语教学。

第一堂英语课在9班,得知孙润英从1000 多公里外赶来,全班39名学生齐刷刷望着她,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好,我叫……”没说几个字,孙润英就感觉喘不上气,一句自我介绍硬是分了几次才说完。为让学生听清,从来讲课靠“肉嗓”的她第一次用上了扩音器。

式中:Pb为波压幅值;H为波高;d为水深;T为周期;ρw为海水密度;κ为波数(κ=2π/L,L为波长)。

20分的飞跃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如何?孙润英把初中单词打印出来,随机抽背。单词“lively”意为“有生气的”,学生却说,这个单词是指“生气的”,还在单词旁画了一个怒发冲冠的小人儿。在他们看来,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无区别。

原来,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自牧区,有的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英语,要用他们并不熟练的第二语言汉语,去学习从未听说过的第三语言英语,的确很有难度。

正犯愁时,科代表卓玛雍措起身说:“M s Sun(孙老师),我们的英语基础很差,你不要心急,慢慢教,我们愿意学。”望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想到肩上的使命,孙润英暗下决心,大不了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只要自己有心教、学生有心学,就不怕他们学不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润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学生加油打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接着,她从音标、字母教起,自编学习资料,手抄英语字帖,为学生抽背单词、抽默写。

刘凡刚说,放学后接妻子下班时,她十有八九在给学生辅导功课,常常要忙到晚自习开始后才走。尽管嘴上有“抱怨”,但他每次都帮着妻子打印资料,为学生分析成绩,成为孙润英最可靠的“助教”。

就这样,几乎半学期时间,孙润英都在为学生补基础。等到期末时,初中单词已经难不倒大家。孙润英趁热打铁,继续花苦功教学。辛勤付出换来喜人成绩:在2021年高考中,9 班英语平均成绩比她刚接手时提升了20.5分,17班也提升了14.2分。

送走这届学生,孙润英又接手了高2022届10班、12班两个藏族班级,成为本轮重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队中唯一一位援藏三年、任教两届高三毕业班的成员。在2022年高考中,两个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均为昌都同层次班级第一。

建一支队伍

援藏教师的到来,不仅为学生带来希望,还为当地教育教研带来活力。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夫妻俩思考的问题。

为此,孙润英与苏晓婷、马格马两位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帮助两人在赛课活动中崭露头角。“新人”郑月霞入校后,也得到孙润英的指导,校车成为她们讨论教学方法的固定场所。

除了结对指导,每次考试后,孙润英都会“复盘”,她发现一些学生只会做选择题,轮到写作部分就无从下笔,遗憾丢分。

“要是这个短板能补上,学生成绩会提高不少。”利用课余时间,孙润英带领高2021届英语教师共同编纂了校本教材,专攻应用文和非应用文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因内容扎实,这本教材还被推广到其它学校。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的英语科目的“读后续写”题型十分考验学生能力,尽管目前西藏尚未实施改革试点,但孙润英未雨绸缪,从各方搜集材料,带领全校英语教师集中学习,为下一步改革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刘凡刚也发挥专业优势,搭建起重庆西藏中学与昌都一高之间的远程教学教研直播互动平台,并会同教科室,组织多次远程教研活动。依托重庆援藏资金,他为学校完成了“智慧校园”基础网络搭建,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等。如今,全校95%以上的教师能利用“智慧黑板”进行教学,校园信息化硬件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正上大学的儿子,夫妻俩心怀愧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子在家吃了一个学期的外卖,独自准备留学前的各种手续和考试。“人家父母都在朋友圈晒孩子放假在家的烦恼,我们却连烦恼的机会都没有。”说到这里,孙润英忍不住落泪。好在儿子准备充分,已顺利出国留学。

浓浓师生情

高原上的格桑花开了又谢,天边的白云聚了又散,不知不觉,刘凡刚和孙润英在昌都度过了3年光阴,迎来分别的时刻。

“舍不得这群学生。”孙润英忘不了在昌都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彼时,她和学生的相处时日尚短,彼此间还有些陌生感。没想到,全班学生策划了一场活动,轮流为她献哈达,祝福“扎西德勒”,让她的心无比温暖。

忘不了那个名叫土登曲珠的小伙子。刚开始,土登曲珠的基础相对较差,但他对英语兴趣浓厚,每天都想缠着孙润英练口语,即便在假期里,也坚持在微信上和她用英语聊天。

在孙润英的帮助下,土登曲珠的高考英语取得102分,各科总分超过重点本科分数线76 分,盼着能考上西南大学。“因为孙老师你在重庆,说了要请我吃火锅,就要兑现。”土登曲珠笑了笑。

忘不了那个名叫泽卓嘎的姑娘。高三毕业前的一次课后,她亲昵地搂了搂孙润英的腰,笑着说了句“老师你好瘦”就轻快地跑开了。拍毕业照那天,学生们都换上民族服装,泽卓嘎悄悄把孙润英叫到女生宿舍,在两三名学生的帮助下,为她换上了一身漂亮的藏袍,那是全班学生凑钱买的。

拉着孙润英的手,泽卓嘎一字一顿地说:“希望你看到这件衣服就想到我们,昌都是你的第二个家,我们随时欢迎你回家。回家时,记得穿上这件衣服哟!”

“努力考出西藏,到内地学习实践,拓宽视野,大学毕业后回到故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刘凡刚和孙润英常鼓励学生的话。正是包括两人在内的一批批重庆教师扛起责任,远赴西藏,用教育点亮孩子们的“心灯”,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才让更多希望的花朵在雪域高原次第绽放。

猜你喜欢

心灯昌都英语
心灯
点亮心灯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不灭的心灯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读英语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酷酷英语林
点亮一盏心灯
中国人民解放军昌都警备区第九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