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研究

2022-08-09吴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氯吡阿司匹林血脂

吴薇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凯里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是临床高发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1]。AICVD 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且病情容易复发,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临床上多数患者表现为大血管闭塞,此类患者在急性入院后多采取手术治疗或抢救后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整体安全性较高。氯吡格雷作为选择性二磷酸腺苷及血小板抑制剂,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2-3]。阿司匹林有利于持续降低血栓素A2浓度,从而降低血栓再生率。本文纳入84 例AICVD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 例AICVD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41~78 岁,平均(61.02±3.14)岁。观察组男24例,女18 例;年龄42~79 岁,平均(61.21±3.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满足AICVD 诊断标准;②入院后1 d 内口服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③患者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方法确诊;④表现为急性脑血管闭塞[4]。

排除标准:将无法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及静脉溶栓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及严重心肺功能受损患者排除[5]。

方法: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d,1 次/d。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1 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持续治疗90 d。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a.显效: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95%,症状好转或者治愈;b.有效:患者疾病症状好转,治疗后,NIHSS 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50%~80%;c.无效:患者症状无显著变化,治疗后,NIHSS 评分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③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尿酮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s)

组别 n 血糖(mmol/L) T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6.02±1.21 5.15±1.12 6.54±0.51 6.20±0.54观察组 42 6.03±1.09 4.51±0.85 6.52±0.52 4.12±0.21 t 0.039 2.949 0.177 23.265 P 0.968 0.004 0.859 0.000组别 n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3.35±0.25 1.76±0.32 1.34±0.21 1.54±0.14 3.24±0.52 2.21±0.41观察组 42 3.41±0.34 1.12±0.02 1.42±0.22 2.11±0.34 3.31±0.57 1.51±0.22 t 0.921 12.936 1.704 10.046 0.587 9.749 P 0.359 0.000 0.092 0.000 0.558 0.000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T、APTT、FIB 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PT(s) 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12.58±2.24 15.31±3.21 16.12±3.12 20.31±3.14观察组 42 12.56±2.34 17.57±3.54 16.14±3.25 21.25±3.84 t 0.040 3.064 0.287 1.228 P 0.968 0.002 0.977 0.222组别 n APTT(s)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31.84±6.41 40.02±7.21 3.52±1.84 2.12±1.02观察组 42 32.11±6.61 39.84±7.15 3.56±1.84 2.02±1.24 t 0.190 0.114 0.996 0.403 P 0.849 0.908 0.921 0.687

讨 论

AICVD 是临床常见疾病,容易导致患者脑部线粒体功能损伤,使脑部系统中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含量不足,导致脑部血液堆积[6-7]。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该疾病的关键性因素,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旦发病,患者神经功能往往会受到损伤,甚至死亡[8]。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利于降低疾病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为(4.51±0.8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为(5.15±1.12)mmol/L,观察组比对照组低,该结果显示患者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血糖得以有效控制,为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展提供帮助。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除HDL-C 指标外,其他各项血脂指标比对照组低,该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将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有效代谢,这也是患者血脂水平有效改善的关键。随着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改善,对此,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水平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发生变化,其中,PT、TT、APTT 治疗增高,FIB 指标降低,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式均改善凝血指标,但整体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国外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氯吡格均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效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为显著,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剂量,以免剂量过大发生不良反应[9]。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ICV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阿司匹林血脂
Me & Miss Bee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你了解“血脂”吗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