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化县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现状与分析

2022-08-09福建省宁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宁化365400

福建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户感染率雏鸡

张 莹 福建省宁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宁化 365400

鸡住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多种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血液原虫病。 患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 鸡冠呈苍白色, 故又名白冠病[1]。 在福建三明地区,4~10 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4~6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2];对雏鸡和童鸡危害严重,常可引起大批死亡;对成年鸡的危害性较小,发病率低,症状轻微,但能引起贫血和产蛋率降低,经济损失巨大[3]。 宁化县近几年养鸡业发展迅速,据县畜牧业统计数据,2020 年全县鸡存栏57.05 万羽(其中肉鸡21.105 万羽、蛋鸡28.18 万羽、兼用型鸡7.765 万羽);鸡出栏132.971 万羽,蛋产品2 885.2 t。 全县养鸡专业户29 户 (规模800~5 000 羽), 蛋鸡场5 个(规模4.2 万~10 万羽)。 为了解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现状,及时防控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其对养鸡业的危害, 于2020 年5~7 月自8 个乡镇16 个养鸡专业户和5 个蛋鸡场共采集鸡翅下静脉血样420 份,进行鸡群住白细胞虫检测,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全县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2 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 个养鸡专业户,每户随机采集20 份;全县5 个蛋鸡场各采集20 份。共420 份(其中肉鸡血样320 份、蛋鸡血样100 份)。

1.2 样品采集 用一次性注射针头从鸡翅下静脉采血1 mL,注入带塞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的抗凝管中,翻转4 次以上,阻止血液凝固,并标明样品编号。

1.3 姬姆萨染色 从采集鸡血液的抗凝管中,取一滴血液置于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30 min,流水冲洗,干燥后备检。

1.4 显微镜检查 把用姬姆萨染色剂染色后的血涂片放在SMART 生物显微镜 (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下观察,观察是否存在卡氏住白细胞原虫配子体。

2 结 果

2.1 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现状 调查的8 个乡镇16 个养鸡专业户和5 个蛋鸡场, 共采集样品420 份。经姬姆萨染色镜检,93 份样品有鸡住白细胞原虫配子体(见表1)。8 个乡镇的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为11.7%~35%,平均感染率为22.1%。 其中,中沙乡的感染率最高,达35%;湖村镇的感染率最低,为11.7%;水茜镇、泉上镇、方田乡、安乐镇、石壁镇、治平乡的感染率分别为21.7%、15%、18.3%、26.7%、15%、32.5%(见表2)。

表1 鸡群住白细胞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表2 各乡镇鸡群感染住白细胞虫统计

2.2 不同品种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不同 肉鸡中本地品种鸡(河田鸡、土杂鸡)的住白细胞虫感染率较低,河田鸡的感染率为15%,土杂鸡的感染率为18.8%;其他品种鸡的感染率大于20%,麻鸡的感染率为29.3%,三黄鸡的感染率为26.7%。 蛋鸡中罗曼粉的感染率为0,京红、京粉的感染率为15%,海兰褐的感染率为22.5%(见表3)。

2.3 不同日龄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不同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0~60 日龄鸡群的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为14.4%,61~80 日龄鸡群的感染率为20.8%,81~100 日龄鸡群的感染率为32.1%(见表4)。

表4 不同日龄感染鸡住白细胞虫统计

2.4 不同饲养模式鸡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不同 半封笼养的感染率为37.5%;散养(包括果园、茶园、荒山、竹山)鸡群的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为26.9%;网上养的感染率为13.3%; 蛋鸡全封闭式智能化笼养的感染率为0(见表5)。

表5 不同饲养模式感染鸡住白细胞虫统计

3 讨论与分析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血液寄生虫传染病, 传染源为患鸡和带虫且不发病的成年鸡。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下痢、粪便呈翠绿色,鸡冠苍白,鸡冠上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发病后期,鸡突然因呼吸困难并咯血而发生死亡。成年鸡产蛋率下降、产麻点蛋等。 患鸡主要剖检特征为:鸡冠苍白,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特别是胸肌有大量突起的点状出血囊;肠管呈粉红色,肠系膜上有许多点状出血囊;脾脏肿大1~5 倍、呈斑驳状;肾脏出血及血凝块;胰腺、输卵管及肠壁上有突起的点状出血囊。各日龄鸡都易感染,其中雏鸡(3~6 周龄)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在50%~80%;中鸡也会发病,病死率一般在30%~50%; 成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病死率在5%~10%[4]。

宁化县肉鸡养殖专业户的养殖规模小, 每批饲养500~2 000 羽的占83%,以散养为主,业主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重治轻防意识较重,对鸡住白细胞虫病不太了解或不重视。 尤其是对林下养殖模式且鸡舍简陋的鸡群危害更大, 严重影响了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蛋鸡发病耐过后产蛋率下降,产沙皮蛋、软壳蛋增多, 病程长的易贫血衰竭死亡。 调查8 个乡镇16 个养鸡专业户和5 个蛋鸡场, 有93 份样品可见卡氏住白细胞原虫配子体, 平均感染率为22.1%,8 个乡镇的感染率在11.7%~35%不等。因此,鸡群住白细胞虫感染还是相当普遍的, 从业者必须高度重视对该病的综合防控, 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普及该病防控知识。

调查发现, 河田鸡和本地土杂鸡的感染率分别为15%、18.8%,均在20%以下,说明有本地血统的鸡对住白细胞虫有一定的抵抗力, 其他引进鸡种的感染率均在20%以上。 从日龄方面看,日龄从小到大的感染率为14.4%~32.1%, 验证了鸡的日龄与住白细胞虫的感染率成正比, 而与发病率成反比的报道[5],该病对雏鸡的致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而成年鸡感染率高但发病较少[3],成年鸡隐性感染成为带虫鸡。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卡氏住白细胞虫,因此,在该病流行季节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加以预防,且宜选用多种有效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虫体产生抗药性。

不同饲养模式鸡群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不同,与鸡舍环境卫生的好坏有直接关系[3]。 半封闭笼养后备蛋鸡的感染率为37.5%,询问得知,业主刚接管,忽视了住白细胞虫病的严重性, 半封闭笼养鸡舍的防蚊门窗、门帘没及时装上,鸡舍周边杂草、积水没及时清除,也未喷洒杀蚊虫药;其中一家蛋鸡场后备鸡没上笼, 还是在垫料上平养, 清理垫料间隔时间长。散养(包括果园、茶园、荒山、竹山)鸡群的住白细胞虫感染率为26.9%;在雏鸡脱温后,逐渐放至室外活动和觅食,鸡舍卫生条件差,白天室外活动的鸡会往草丛中觅食, 此时正是传播媒介库蠓寻找猎物时间;另外散养鸡场在平地上直接开放饲喂,鸡舍周围杂草丛生,甚至有的鸡场与猪混养,卫生难以控制。网上养指雏鸡脱温后,搬迁到铺网格的鸡舍饲养,卫生条件好,感染率为13.3%;蛋鸡全封闭式智能化笼养因设备好,饲养管理水平高,养殖环境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率为0。 建议鸡场在养殖模式上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鸡舍周边杂草和清理水沟,定期杀蚊消毒,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卫生,有条件的蛋鸡场可将半封闭笼养舍改造成全封闭式智能化笼养鸡舍,有利于管理和防控该病。

防控鸡住白细胞虫病, 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库蠓和蚋是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消灭昆虫媒介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在该病高发期的前一个月,可定期或不定期用拟除虫菊酯类(如氰戊菊酯溶液,商品名:体虫清,用于杀灭畜禽体表和养殖场环境中的蚊虫)对鸡舍及鸡群喷雾,也可选用对鸡不敏感、危害小的有机氯类杀虫剂,对鸡舍周边环境进行喷雾,杀灭传播媒介。在该病易发期前一周开始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预防。 鸡群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要果断隔离、及时采样送兽医实验室确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雏鸡和中小鸡可选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如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商品名:利好),可配合使用中药青蒿常山颗粒(江西中成药业)作为治疗性药物,磺胺类药两种或两种以上轮流使用。 为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缓解因使用磺胺药引起的肝脏损伤, 使用磺胺药治疗后须用护肝药(如畜禽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IX 型)拌料或小苏打饮水。考虑到食品安全要求,对产蛋期蛋鸡一般选用中药作为预防性药物,如防治原虫的中药驱球散,主要成分有常山、柴胡、苦参、青蒿、地榆(炭),预防量为在每吨饲料中加驱球散400 g(200 g/袋),治疗用药时药量可为预防量的8 倍。

猜你喜欢

专业户感染率雏鸡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两头牛的命运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畜牧养殖专业户存在的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食醋可防鸡病
西藏个体奶牛养殖专业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