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民军队对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贡献和重要作用

2022-08-09饶向阳朱纯辉

政工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谱系人民军队革命

饶向阳 朱纯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砥砺奋进的百年历程中,构建起了伟大的精神谱系。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奋斗史几乎就是人民军队的军史、战史,而在此期间形成的党的伟大精神,很多都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本文分析了人民军队对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作用和历史贡献,力图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价值导向,在强军实践中赓续伟大的红色血脉,不断探寻人民军队的制胜之道。

一、人民军队是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主体力量

202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包含了46 项伟大精神,其中有很多都与人民军队有密切联系,人民军队是众多伟大精神的主要来源和重要贡献者。首先,以人民军队这一群体作为主要精神来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其次,以人民军队中的英模代表作为精神来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张思德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雷锋精神、王杰精神。再次,以人民军队作为重要贡献者,与各级党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太行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载人航天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抗疫精神。上述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动彰显和光辉缩影,见证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

从精神谱系的历史分布来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数量最多,而其中以人民军队为精神来源或重要贡献者的占绝大多数。这充分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和人民军队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此后,以人民军队作为主要来源或重要贡献者的伟大精神,大量分布在各个历史阶段,成为构建党的精神谱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人民军队在形成伟大精神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重要的精神来源和形象要素,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人民军队作为党坚强领导的坚定捍卫者,为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熔铸了忠诚基因

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孕育在党的伟大精神中。1921年建党之时我党还没有掌握军队,直到1927年相继爆发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我党决心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于是有了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斗争。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而象征着人民军队诞生的八一精神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遇挫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带领红军上井冈山前领导了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制度,开启了其后的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斗争不久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南下,建立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作出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形成了苏区精神。1929年12月中央苏区时期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抓住了军队,逐步把一支主要成分以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军队改造成了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正如习主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党的精神谱系见证了人民军队将军魂不断淬炼提纯的过程。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和红军的统治,使党中央和红军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红军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可见,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人民军队以牢固的军魂构筑了遵义会议精神。长征后期,张国焘“枪指挥党”的军阀主义和“另立中央”的分裂主义一度让军魂黯淡,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作了坚决的斗争,确保了长征的胜利和红军的团结。可见,在面对分裂危机时,人民军队以坚定的军魂构筑了长征精神。抗战时期,国民党试图借统一战线“统一改编”的名义,取消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党中央面对特殊的斗争形势,果断恢复了被迫取消的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迅速健全了军队党的组织体系,在团以上部队建立军政委员会,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华南游击队等多支人民革命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可见,在特殊斗争形势下,人民军队以不变的军魂构筑了以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此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人民军队始终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在支援地方生产建设中勇挑重担,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在党的精神谱系上续写了伟大篇章。

强军新时代,我军全面加强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必须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三、人民军队作为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为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熔铸了斗争精神

人民军队坚定信仰、英勇战斗的伟大斗争历程铭刻在党的伟大精神中。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主席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人民军队在创建之初是一支成分结构复杂、文化水平较低的旧式农民军队,其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通过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了人民军队不懈追求的革命理想和关乎切身利益的精神动力。凭借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人民军队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以及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革命先烈。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凭借对战争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指挥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刘邓大军在力量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丢掉重装备,千里跃进大别山,以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拉开战略进攻序幕。在决战时机成熟时,解放军敢于将革命进行到底,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作战和城市攻坚战,创造了震惊中外的经典战例,也创造了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抗美援朝中,拥有顽强战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敌人形容为“被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和“滚动的圆木”,令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畏惧胆寒。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而这种精神就是为追求理想信念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斗争精神在人民军队中的生动体现,是党的伟大精神的直接来源,并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有丰富呈现。党的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而战斗精神是伟大奋斗精神在人民军队这一代表性群体的具体化和直接来源。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命令全军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战斗精神的代名词,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长征精神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抗战精神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照金精神中“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太行精神中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抗美援朝精神中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人民军队战斗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多样化表述。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最早是由上世纪50年代奉命参加修筑进藏公路的第二野战军第18军叫响这一口号。1965年王杰牺牲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先后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2014年,习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 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其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为“两路”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可以说,老西藏精神、王杰精神和“两路”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对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多维呈现。

强军新时代,我军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全面提升信息化联合作战能力。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现代化战争制胜机理,不断提高实战化练兵水平,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能打仗、打胜仗。

四、人民军队作为党作风纪律的坚决执行者,为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熔铸了革命特质

党的伟大精神的革命特质体现在严明的作风纪律。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融合彰显。从伟大建党精神发源之始,党的伟大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先进代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拥有为民族复兴而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爱国特质,还拥有坚持刮骨疗毒、不断自我革命的改革特质,这是我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所特有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习主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更是离不开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党的伟大精神浓缩历史实践的精华,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严明作风纪律的革命特质。

人民军队严明的作风纪律为形成党的伟大精神提供了坚强保证。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茨坪“雷打石”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到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铁一般的纪律就和井冈山精神一同融入我军的血脉。长征中,红二、六军团1万多名战士严守行军纪律,不点火把、包裹马蹄,跳出敌人的重兵包围,用铁的纪律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红军许多师团长自觉服从大局接受降职改编;鄂豫皖根据地明确“克扣军饷、虐待兵士之军官一律处以死刑”;在延安,逼婚未遂杀人的红军将领黄克功被处以死刑。解放战争时期,十万大军露宿上海街头;解放后,“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抗美援朝战场上,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屹立在长津湖冰雪中的“冰雕连”,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铸就起“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深入西北大漠戈壁,他们严守保密纪律,“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再到后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援鄂抗疫,解放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婉拒驻地群众热烈慰问而悄然撤离,用严明的作风纪律续写伟大精神。

强军新时代,我军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对一批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要将“坚持从严治军铁律”作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法纪严、风气正。

五、人民军队作为党初心使命的模范践行者,为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熔铸了宗旨本色

“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价值取向汇入了党的伟大精神。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武装力量,也是践行党初心使命的模范。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与党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并以此熔铸于党的精神谱系中。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做群众工作规定为红军三大任务之一。睡屋檐不扰民,打土豪分田地,让贫困人民吃上饱饭,与欺压百姓的国民党部队形成鲜明对比。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为民初心。张思德、雷锋,他们是我党我军队伍中普通的战士,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为党辛勤工作,为人民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而雷锋精神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十几万解放军官兵转业复员赴东北开荒屯垦,昔日的北大荒变为中国的大粮仓,北大荒精神见证了人民军队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人民军队皆人民”的战争伟力注入了党的伟大精神。“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不仅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制胜法宝”。抗战时期,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运用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我党领导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敌后根据地,“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延安时期,面对日寇和国民党顽固势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高唱“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挺进南泥湾垦荒屯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揭示了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的人民本色。

“人民军队靠人民”的鱼水情深融入了党的伟大精神。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和22年革命武装斗争不间断的传奇,近百万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解放战场上,沂蒙人民用参军支前和无私奉献,谱写了“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的沂蒙精神。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大别山精神、老区精神、沂蒙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正是有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政治优势,人民军队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强军新时代,党旗军旗屹立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的一线,人民子弟兵始终在人民遇到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必须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不断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特点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猜你喜欢

谱系人民军队革命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神族谱系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人民军队赞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中国的出行革命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