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了20 年的电动自行车产业,还能持续多久?

2022-08-09蔡敦权

中国自行车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控国标骑手

文/蔡敦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年销售规模超过2 000亿元人民币,从业者超过150万人,预计2022年整车产销量将跃上5 000万辆新台阶。截至目前,电动自行车所具备的便捷、经济和功能齐全的特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目前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且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

产业发展向上产品价格向下消费需求向前

电动自行车产业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猛增和人们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便捷出行工具,由此电动自行车便应运而生。

1999 年,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整车企业数量仅为100 家左右,但到了2015 年,企业数量上升到4 500 家以上的高峰,在随后的7 年间,企业数量锐减至300 家之内。在此之间,电动自行车产品经过技术提升、制造不断优化,整个行业完成了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与提升,而在企业资本化(证券化)的加持与推动之下,行业正朝品牌化和生态化趋势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整车企业TOP10 产销量占市场份额90%~95%,其中前两家企业产销量占55%左右;2022 年,其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出现了由龙头向寡头方向演化的趋势。

在行业发展的20 多年里,搭载铅酸电池的同容量、相近款型的电动自行车尽管原材料已经上涨了多倍,但终端销售价格仍然在原地踏步。当初每辆电动自行车销售价格是一二线大城市普通市民月工资的3~5 倍,而今仅为1/2 或1/3。

老国标释放大市场 新标准推动新升级 头部企业显优势

GP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老国标”)于1999 年开始实施。受到当时技术与认知的局限,产品检测更多地强调了机械结构的安全,而对电控系统中的技术参数给予了宽松的对待。按照老国标规定,整个检测共设39 项,其中3 项为否决项、18 项为重要项、18 项为一般项,于是就出现了即使重要项和一般项被检测出若干项不合格,最终产品仍然获得检测通过并获得合格证的结果。而整车质量(重量)、行驶时速、电机功率、电池电压等关键性技术指标在老国标中均未列入否决项。在老国标实施的20 年时间里,企业利用这一标准宽松释放的“红利”,大量生产了超重、超速等一系列技术指标超标的产品,产业也因消费需求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出现了以江浙粤等地为主导的南方电摩(超标车)配套体系,以天津等地为主导的北方电动轻便车(国标车)配套集群。

2019年实施的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是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的有力助推因素。根据新国标规定,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实行3C 认证,检测所有项目均为“一项否决”。新国标强化了电控系统各个零部件技术指标的“汽车级别”,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与进步,加速了行业的整合与洗牌。在新国标的强制性规定之下,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现象越发凸显,产业链配套体系加速优化与聚集,有力地推动着产业的升级。

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 让电动自行车更耐用、更经济

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突破、性能稳定、质量提高紧密相连。行业发展初期,电动自行车电机、电池、控制器和充电器四大核心零部件质量提高与性能稳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例如,行业初期搭载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其电机采用的是有刷有齿和有刷无齿高速电机,当时这种电机不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零部件易损、噪音大、维护不便的缺陷,而且价格奇高。随着无刷无齿低速电机的发明与推广,电机成本得以快速下降。尽管这种无刷无齿低速电机效能相对较低,但其具有性能稳定、寿命较长、无须维护和价格低廉的优势。

同样,科研人员对铅酸电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富液式变为贫液式,让电池变成免维护产品;对正极材料进行去镉化,形成由外化成改为内化成的突破,让铅酸电池制造与使用变得安全与环保。铅酸电池在取得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的同时,价格却始终保持在低位。原因就在于制造初期的毛利高达60%以上,吸引了多达2 000 家以上的企业进入。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而又残酷的价格战,如今毛利下降到6%左右,企业仅存不到百家,其中规模前两家企业的产销量占比高达90%左右。目前,电动自行车70%~80%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随着锂电池材料的普及(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普及),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普通电动自行车采用新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比例上升较为缓慢;而在高端电动自行车中,搭载新锂电池是其唯一的选择,其比例在不断地提升。

同样,高端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锂电池、控制器、充电器和各种传感器等电控系统集成,实现了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部分国内企业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研发与制造的电控系统集成,其性价比优势突出,成为了一些国外品牌的有力竞争者。其产品源源不断地向欧美市场输出,许多发达国家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电动两轮车,其电控系统来自中国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互联网和软件技术的运用 拓展了电动自行车消费更广阔的空间

近几年来,在部分优秀企业的带动之下,电动自行车在高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用软件定义硬件,实现电控系统之中的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以及整车运行状态的可视、可预知和可操控,同时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也为产品赋能。这种高端电动自行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与喜爱,由此消费市场在逐年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这种被称为高端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在近两三年里,国内一二线城市所占份额达3%~5%,且消费增长势头较快。

网约配送员已经成为电动自行车消费的主力军。互联网经济催生出的网约配送行业,解决了外卖、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国从业者高达1 300 万~1 500 万人。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电动自行车。根据相关外卖、快递、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显示,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的每位骑手每天驾驶电动自行车超过10 h,行程达100 km左右,高频次、长时间使用电动自行车,导致产品平均寿命仅为2~3 年。

围绕网约配送解决外卖、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电动自行车消费生态雏形正在形成:电动自行车企业专门为这一市场需求,量身定制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地方交警为了监管运营企业和骑手遵守交通规则,专门设立以电子牌照为抓手的城市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每一位骑手驾驶电动自行车在路上的轨迹都被列入监管;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为新入职的骑手,提供长短期不等的电动自行车整车租赁服务;为解决频繁充电而产生的用电安全问题,换(充)电运营企业向骑手集中的地区投放了大量的具备通信功能的换(充)电柜,骑手只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月租费,就可以每天无限制更换电池;为解决骑手使用的电动自行车突发故障的问题,月租形式的随叫随到维修服务应运而生。

疫情中的电动自行车更受人们的青睐

有着个人交通和个人生产工具优势特性的电动自行车,在2003 年非典疫情出现时,就拉开了还未真正成熟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大幕。当年,电动自行车销量猛增到400 万辆,同比增长150%以上,由此电动自行车产业迎来了20 年的繁荣期。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电动自行车当年的产销量同比增长29%,达到了4 760 万辆。

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为了有效避免感染,个人短途出行采用电动自行车的人数仍然会不断增加,而存量消费庞大的基数,确保了电动自行车产销量保持在高位。

可以肯定,电动自行车产业将持续繁荣,而共荣只属于优质的企业。

猜你喜欢

电控国标骑手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女骑手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误区浅析
简析井口操车电控与操车信号系统
立案查处首例违法广告儿童安全座椅加“国标”
收视率新“国标”能否刹住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