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加强健康科普的切入途径与发力重点探析

2022-08-08汤雷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健康中国全媒体

摘要:健康中国行动中,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而提升健康素养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为营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环境,国家着力规范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进健康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此形势下,新闻媒体应主动承担相应责任,积极施展应有作为。文章通过分析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的现状、新闻媒体的天然使命与发展机遇等,提出新闻媒体加强健康科普宣传的切入途径和发力重点,建议新闻媒体内提素养、外引强援,把导向、出精品、勤辟谣,旨在推动健康科普宣传尽快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精品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

关键词:健康科普;全媒体;自媒体;健康中国;健康传播

中图分类号:R193;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26-03

自媒体的盛行和全媒体的发展,在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及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混乱繁杂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端。尤其是在健康科普领域,这种无序纷乱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导致的影响更广泛、危害更深远。低劣虚假的健康科普不仅会误导民众、危害健康,还易成为滋生造假售假、违法行医等乱象的土壤。

为杜绝假科普,中宣部等联合发文,规范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力军,新闻媒体使命在肩,责无旁贷,理应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创作和传播优秀的健康科普内容,为全民健康守好门、服好务。

一、健康科普的旺盛需求与丛生乱象

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观念的更迭和健康素养的提升,现代人对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人们开始有意识、多途径了解健康保健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而且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占人口总数18.7%,且老龄化程度呈现加剧态势,今后每年老年人可能要增加1000万人[1]。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是旺盛的,他们迫切需要科学专业、通俗易懂、可行实用的健康科普。

与之相对的是虽然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但质量却难有保障,其中混杂着大量的伪科普和虚假信息。尤其是自媒体出现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想受关注”,为了博取关注,毫无根据、生搬硬套的有之,瞎编乱造、哗众取宠的有之,夸大其词、另有所图的有之,甚至故意颠倒是非、谣言惑众的也有之,五花八门的健康科普就此泛滥。

最令人忧心的是,旧谣新传化。一些早已被传统媒体“打假”过的健康谣言换了一种传播形式,竟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自媒体上。新媒体拓展了健康科普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但也让一些伪专家、假科普抓住了可乘之机,且因形式新颖,其伪装性更强,让老百姓更加难以辨别。2019年腾讯公司发布的《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医疗健康已是网络谣言的三大高发领域之一,并且这类谣言还呈现出视觉化、全球化、旧谣新传化等新的传播特征。全媒体时代,大量的所谓健康科普真假难辨,令人无所适从,一些健康谣言已让不少人中招,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健康科普信息的把控,及时澄清谣言,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营造安全的氛围和环境。

二、新闻媒体的天然使命与发展机遇

针对健康科普的乱象,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刊载了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着力规范健康科普宣传。其实,自健康中国建设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关于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的问题就被一提再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把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放在了重要位置[2]。

近年来,健康教育的提质增效、健康科普的普及优化,带来了居民健康素养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从2012年的8.8%提升到了2021年的25.4%[3],成效是显著的,但依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已经提出“努力实现到2030年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如今已成为国家关注、人民需要、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媒体责任在肩、责无旁贷,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实,一直以来,健康科普都在媒体宣传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進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话题,媒体纷纷开设专栏、专版、专刊,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此外,各类健康类报纸、网站也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其间,虽然也有张悟本等假专家钻了空子,火热一时,但很快就被察觉,假科普的传播尚在可控范围内。及至自媒体出现,作为关注热点之一,健康科普迎来大爆发,却缺乏足够的引导、监管和问责,以致虚假信息泛滥。管理自媒体存在一定难度,管理没有明确运营主体的自媒体更是难上加难,自媒体缺乏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发布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核机制。而作为信息传播正规军的新闻媒体就该以舍我其谁的气势主动站出来,积极引导舆论,大力宣传科学准确的科普知识,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及时辟谣打假,戳穿假科普、假专家的伪装,不给他们任何兴风作浪的机会。

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机遇。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当下,大健康产业无疑是片蓝海,广阔且充满想象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2]。可以预见,未来10年在我国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过程中,大健康产业或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新闻媒体如何介入其中并分享发展红利,健康科普宣传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引流法。健康科普进入全媒体传播时代,自媒体已闻风而动,新闻媒体自然不能落后,当借助自身公信力和传播渠道,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抢占健康科普宣传主阵地,扩大新媒体方面的影响力,牢牢引导好舆论、宣传好科普,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三、强化健康科普的切入途径与发力重点

健康科普宣传的主力军有两个,一是新闻媒体,二是卫生健康系统。一个强在信息编辑和传播渠道,一个强在专家权威和内容专业。当下,媒体凭借多年来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深耕和公信力,在健康科普宣传方面依然掌握着主要的传播渠道,并且具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宣传人才和广泛权威的影响力。这远不是卫生健康系统尤其是医疗机构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自媒体所能比拟的,媒体的作用无可替代、责任重大。媒体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在强化自身能力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做好优势整合,两方面主力军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才能更好更高效地遏制假科普泛滥之势,减少各种健康类谣言、伪科普的生存空间,确保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实实在在。

(一)明需求,重实用

新闻媒体加强健康科普宣传,首先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在哪里,国家健康教育行动推进的落脚点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中宣部等合印发的“指导意见”中有专门提出健康科普的重点宣传内容,如普及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疾病防治、应急救治、合理用药等健康保健必备知识,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简单实用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等。加强健康科普宣传,不仅要明确方向,还要切实了解群众的需求,不能总是“飘在天上”,而要深入群众,不能总是做“我能做的、我想说的”,而是做群众需要的、群众想听的。什么内容是群众关心却受限于专业知识还很难掌握的?什么内容是群众关注却容易走入误区的?甚至什么样的科普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看得进去的?这些都是需要媒体下功夫去调研分析的问题,只有真正明白国家的方向、群众的需求,切实发掘群众日常生活保健的痛点和盲区,才能有的放矢地制作出群众感兴趣、看得懂、学得会的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内容。

(二)提素养,引人才

健康科普虽然尽量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以便于民众能看得进去、看得明白,但其根本和关键还是要保证科学正确。同时,健康科普难免会涉及复杂深奥的医学知识,非专业人士往往很难把控,但健康非小事,容不得错漏。这就要求在健康科普制作、发布和传播等环节,最起码要有具备一定医学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员把关。媒体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医学健康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健康素养,甚至可以考虑招收引进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优化内部人才结构,确保推出的健康科普内容科学可靠。就这点来说,很多健康类报纸的做法值得借鉴。作为专业报纸,其健康科普开展得比较早、比较细,早早就意识到调整人员结构、引进医学人才的必要性,并落到了实处,因此多年来健康类报纸基本上都能够牢牢把握自身的科学性,不跟风、不盲从,鲜有虚假宣传报道事例。

(三)搭平台,聚效能

媒体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知识培训和医学人才储备,固然是提升、保障健康科普质量的必然举措,但与医疗机构发展自媒体一样,也存在跨行介入成本高、新领域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这时强强联合、相互借力、共谋发展,未尝不是筑牢健康科普安全底线最省力、最高效的途径。比如光明网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健康科普传播智库,聚合三甲公立医院资深专家、大型医疗科研机构相关负责人等组建健康科普传播大家庭,共同探索和实践健康科普传播新业态。实际上,卫生健康系统一直在积极推进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已于2020年2月成立,目前全国所有省份也都建立了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媒体应该积极对接这些专家,利用好这些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传播优势,搭建宣传平台,把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卫生健康系统的专业权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健康科普宣传的倍增效应。这点对于省级以下媒体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没有足够的平台影响力,省级以下媒体往往很难凭借自身聚合足够的专家资源,这时学会借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失为明智之举。

(四)出精品,树品牌

除了水平参差不齐、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外,目前健康科普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雷同、重复度高,以及形式单一、可读性差。而内容制作和形式表达则是媒体一贯的强项,媒体有丰富的策划和设计经验,以及优秀、专业的采编团队。在确保健康科普来源可靠权威的基础上,媒体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针对群众的健康需求,丰富选题、完善策划、细采精编、精心设计,独运匠心、独辟蹊径,制作出贴近读者、内容丰富、易懂有趣的科普信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立体多元的方式,达成良好的健康科普传播效果,实现健康科普的精品化、品牌化。比如新华社开设的新媒体栏目《科画》,健康科普宣传是以漫画短视频的形式配合简练的文字展开,独具匠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央视的健康栏目《健康之路》,以访谈的形式,邀请权威医学专家坐镇,并进行现场科学演示和答疑解惑,贴近群众,指导性和实用性强;人民网的《图说》栏目,针对健康热点或健康谣言等及时推出图文并茂的健康科普,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些栏目都注重把健康科普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艺术性有机融合,实现媒体传播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创新性融合,形成了良好的特色和口碑,传播广泛,广受好评,切实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五)把导向,勤辟谣

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成效显著,但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居民对健康信息了解得还不够系统全面,还很容易被一些没有依据、错误的信息误导。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健康科普的传播途径,丰富了健康科普的表现形式,但也提升了民众分辨健康信息真伪的难度。一些健康谣言改头换面、旧谣言又以新形式出现,依然让不少民众中招。同时,自媒体盛行,眼球经济影响下的底线缺失也致使各类假科普、健康谣言层出不穷,给健康科普信息传播蒙上了阴影。如何加强全媒体健康科普信息的监管,杜绝伪科普、假专家等借新媒体“还魂”,杜绝健康谣言满天飞的乱象,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闻媒体除了宣传工作外,还要承担把握导向、引导舆论的责任。防止健康谣言传播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提供及时准确、权威专业的健康科普。2018年由新華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关注群众关切,现已成为我国网络谣言共治的主平台。此外,新华网还专门成立“科普中国辟谣专区”, 搜集网络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及时察觉当前群众普遍存在的健康误区和谣言,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权威指导。

针对健康科普参差不齐的现状,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握舆情,及时发现假科普、谣言起势的迹象,第一时间联系专家出面打假辟谣,维护清朗健康科普传播环境,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就疫情防控知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针对一些认知误区、谣言,第一时间进行提醒和辟谣,有效消除了群众的盲从做法和恐慌情绪,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其经验做法对新闻媒体今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结语

纷繁复杂和质量参差不齐的全媒体健康科普信息已影响到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亟待规范和整治。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力军,新闻媒体责无旁贷,须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要内提素养、外引强援,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平台优势,制作、传播高质量的健康科普,强化舆论引导,及时打假辟谣,驱散假科普泛滥之阴霾,还健康科普宣传环境一个朗朗晴空,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蔡昉.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J].新华文摘,2021(17):2.

[2] 曾钊,刘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3] 金振娅.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十年间由8.8%提高至25.4%[N].光明日报,2022-06-11(4).

作者简介?汤雷,本科,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编辑、记者,研究方向:健康传播。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健康中国全媒体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