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3A”教学模式

2022-08-08郑仁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精准化自主化

郑仁荣

摘 要 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3A”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学生学习自主化Actonomy、教师教学诊断教学评价精准化Accurate、提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化Aim。精准教学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学习者最清楚”“每日表现测量”“学习者自记录和师生间分享结果”。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诊断体系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讨论、展示、考量,在不断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呈现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 学情诊断 教学干预 自主化 精准化 目标化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在信息化的指导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育公平、优质。”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大数据走进课堂”正逐渐成为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数字智能系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数据也可以被记录和保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普及和数字校园的建设,我校于2018年与睿易通公司合作,将数据诊断引入课堂。与我校的智能触摸希沃一体机高度融合,与智慧教室相结合,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教与学。在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中,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点亮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我校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3A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学生学习自主化Actonomy、教师教学诊断教学评价精准化Accurate、提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化Aim。在此,笔者以高三语文复习课《修辞无处不在》为例,说明基于大数据的“3A”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学情诊断和教学干预。

教学未动,理念先行。技术课堂背景下,教师的出发点是学生,终点也是学生。教师首先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我校通过创建智慧教室、使用“三三云”课堂教学设备、设置脑波教室、开展智能平板互动教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学生多元的体验,情境化教学、虚拟实验教学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教育从简单的“人人相授”到“人-机-人”互动,教师的角色从黑板前的表演者,逐步转变为引导者、纠正者、评估者、互动者、共情者。

自福建省2021年新高考以来,在高考语言运用题中出现了修辞比较题,现代文语段与古典诗歌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常规测试和在线智能学习的数据收集,学生的答题情況不令人满意。在一次市质检检测中,这个问题的得分率只有0.3。鉴于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中这一板块知识点的缺乏,课堂旨在回到课本复习,整理和总结修辞知识点。《修辞无处不在》来自人教版必修二,属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范畴。它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语言和文字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复习课以“3A”教学模式为指导,课内外结合,注重语言知识的梳理和运用,探索语言文化现象,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1.课前微课自学

微课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时间短,内容精练。教师自主设计的微课更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自主设计的微课充分考虑本校学情,针对学生知识点进行有效突破。本次自主设计了三个微课:《语音中的修辞》《语句上的修辞》《词语间的修辞》,微课共享到福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自学“修辞运用”的知识,提前介入知识激活,达到复习的目的。

2.课堂检测与课前学习

检测课前微课所学的知识是检查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手段。技术支持下的课前检测更加迅捷高效。学生在智能教室中使用ETS课堂的评估功能,清楚地显示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老师根据数据,了解和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的放矢,有目的地分析试题。 学生可以直接跳过所有正确的问题。错误率高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困难、知识匮乏之处,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时老师重点分析问题,找出错误原因,达到解疑解惑的目的。

3.课中解决疑难

然后,老师摆出了学生在修辞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如类比、顶针和借喻,通过课堂指导、分析和训练,并梳理知识体系,串联贯通相关知识点,学生逐步掌握“大修辞”的概念,通过对比和直观的数据结果、思维导图强化知识难点。课堂上老师利用智慧教室ETS-CLASS中的屏幕互动功能,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白板的标注功能,用红笔把这些词醒目地标注出来,达到强调、提醒的效果。

这三个环节充分利用智慧教室,透过科技智慧,有效推进教学程序:自学活动(教学)——了解学生会不会(评量)——分析学生哪里学不会(诊断) ——把学生不会的教会(补救) 。 从教学,到评量,到诊断,到补救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师生之间呈现出良好的教与学的状态。

正是基于数据分析,在系统平台上,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复习状态、作业完成程度和所需时间、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有点放矢,切中要点,干预教学更加精准,提高了复习课质量。学生能够从数据的采集和跟踪变化中,不断修正学习内容,探究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学情诊断是通过探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收集记录的学生个人层面、班级层面乃至学校层面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信息,通过系统收集的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通过发现切片式诊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使教师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家长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和错误问题导致的薄弱知识点,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培训,优化学习时间,针对性弥补学习上的缺漏之处,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安排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进行检测和反馈,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评价功能,分析数据,理解和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学习中的痛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建设生成性课堂。

20世纪60年代,奥格登·林斯利提出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据为主要目标的“精准教学”行为理论。大数据使精确的教学测量数据更加准确、可行。精准教学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学习者最清楚”“每日表现测量”“学习者自记录和师生间分享结果”。该理论和原则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和发展,有效凸显数据时代、信息时代学生的自主地位和教学的针对性。

以高三复习课《修辞无处不在》为例,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词和锤炼的美,充分发掘学生说和写的潜能。既要准确、用词精准,又要注意创新,用词要达到最佳效果。

在学情诊断的有效分析下,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干预,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价精准化。解决策略是:小组合作探究2022年高考必背篇目中的古诗词共43篇,其中诗歌32篇,词11篇。本课设计先从格律要求严格的近体诗开始探究古诗词中的修辞。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研究性学习汇报的形式,一个小组负责11首古诗词,共4个小组进行探究汇报。每个小组汇报完毕,不是老师一个人说汇报得好不好,全班同学都有评价的权利。课堂上利用智慧教室ETS-CLASS人气投票功能,实现多元评价。全班同学根据汇报的“内容、条理、表述”给小组打分,当堂投票。 这一创意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同伴互动,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活力和平等,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专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得以实现。

在课中习题展示环节,以往老师讲评学生作业,往往是老师拿着同学的答题情况念,学生听。结果可能只是老师的声音飘过,没有留下多少作业的印象。信息化教学中,有了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预设有目标地选择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选择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本课,教师使用展厅功能,50位学生的作业老师只用了28秒就扫描完毕。 学生的作业可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全体同学看。老师对作业作了有针对性的评点。展示作业中,有的学生书写美观,答题准确、规范,用屏幕直观展示这样的答案,会给其他同学一个示范作用,从而唤醒学生你争我赶的学习热情。

由此可见,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是教师教学干预在学习情境诊断中的体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项輔导、学科指导、个别辅导和在线辅导,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干预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指导和培训。数据的跟踪和反馈,问题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准确、有效地为教师提供教学干预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泼灵活,自省提升,体现核心素养的目标Aim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是技术的有效融合,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它在时间上的突破和空间上的打破,弥补了个人学习的局限,它的展示汇报、小组合作、互通交流,在合作下促进了新知识学习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其次,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教学设计要更加精美,能够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标准“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要高度契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是巨大的挑战,更是积极的进步,我们要倡导学生敢于表达、乐于思考,勤于探索,改变机械训练和知识教学的现状,强调课堂的生动、灵活、智能。

以高三语文复习课《修辞无处不在》为例,在课末检测巩固环节:课堂小结时,采用“一站到底”的竞赛方式,采用了智慧教室中淘汰模式和IRS抢答功能,综合考查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融进抢答游戏,让学生使用手中的遥控器答题。试题总共10题,内容涵盖最新各个省市质检的修辞对比题,每轮淘汰若干名,最后“一站到底”,选出学习标兵。这里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有效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课后作业布置发布环节,教师在福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了课后练习,通过平台反馈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3A”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得益于智慧教室的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的有效运用,以及师生对智慧教室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熟练掌握。课堂趣味横生,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诊断体系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讨论、展示、考量,在不断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

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学情诊断,让沉闷的环境变成灵动的情境,让作业练习更加高效,让教学任务更加清晰明朗,从而在不同的课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开展广泛的学情分析,积极重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让教师教得更准确,学生学得更有效率。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发展,深化以“3A”教学模式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探究机制。作为学科教师,要着力打造智慧课堂,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信息技术素养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为党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本文系2021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闽教电馆:KT21102)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州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精准化自主化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介绍
基于SSM-HAZOP的自主化ATP等级转换功能建模与验证
计算机联锁与自主化RBC接口测试研究
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之我见
运用信息化资源实现美术学习多元化自主化
钢轨探伤车自主化超声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城轨交通自主化技术推广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