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未来设计园激活副中心创新驱动力

2022-08-06

时尚北京 2022年8期
关键词:张家湾小镇园区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曹宗河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是由北京铜牛股份地块转型升级为城市科技、城市设计以及时尚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园区。它坐落于城市副中心的张家湾设计小镇,是利用老旧厂房转型城市科技、城市设计以及时尚设计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北京铜牛股份公司原为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是中国北方集织、染、印、缝为一体的全能型重要针织生产基地,作为早期进入张家湾开发区的北京市属国企,为当地的就业、税收以及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12年起,北京铜牛集团响应政府的蓝天计划,主动将生产制造环节逐步退出,从而踏上了企业调整转型升级之路,作为厂区内标志性的“铜牛”雕塑,见证了未来设计园区建设的每一段路程。

2019年底,北京时尚控股、铜牛集团、通投公司和北京建院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的部署,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改造建设运营铜牛股份地块,建成了以城市科技和城市设计为主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曹宗河表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三重小镇:设计小镇、智慧小镇和活力小镇。三重小镇的叠加是未来的发展逻辑。用设计产业带动科技,设计和科技的融合形成智慧,设计的人员和智慧的人员留在园区形成活力。各方通力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实现了‘当年策划、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运’,创造了‘张家湾设计小镇速度’。”为何如此定位小镇?曹宗河回答说:“副中心已有环球影城活力中心、运河商务区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希望通过建设设计小镇来弥补副中心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驱动力不足问题。”

《时尚北京》对话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改造设计运营策划负责人 郭少山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改造设计运营策划负责人 郭少山

《时尚北京》: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城市功能的变化,不少工业遗产纷纷面临更新再利用的命运。就您所了解,北京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如何?

郭少山:工业区、工业厂房的优点:一是空间容量大,布局灵活;二是分布广,北京市的东南西北各个区域如延庆、顺义、昌平都有工业区、工业厂房,分散布局带动和活化周边经济。缺点:一是面临很多政策问题,例如土地变性,如何把目前土地性质变成工业园区或创业园区的土地类型,土地出让金如何处置、补交?将来企业入驻政策和注册如何操作?类似这些政策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二是园区定位不详,虽然每个区域都有园区空间,但是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梳理出结合各个区产能、产业特色的明确定位。现在园区在转型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结合全北京市特点的成体系的产业定位报告,这就导致工业园在转型过程中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体系化。

《时尚北京》:不少工业园经过改造成为了文化创意园和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变成城中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您怎么看待这种改造模式?

郭少山: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优点是真正活化了空间,带来了巨大流量。问题是网红打卡地有流量并不意味着有产量,如何把流量转化为产量?“网红打卡地”只是第一步,未来从“网红打卡地”到真正形成产业园区,从流量里获取将来的经济效益、产能,这才是核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尚北京》:铜牛地块转型为未来设计园区是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请问贵公司是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的?

郭少山: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考虑这个问题,一定是从整体出发,通盘思量。通州副中心目前所做的设计小镇,产业定位是清晰的,这一点也是领先的。它是为了弥补副中心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承载北京作为设计之都这一主题;为了满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发展。这些是与国家定位、城市定位、区域定位相关联的。而且也实质性地带动了周边区域环境的变化。同时把设计小镇落在通州区张家湾,是因为张家湾地处京津冀的交界处,紧邻天津,又是北京最东侧,河北也在附近,它会产生边缘富集效应。在几个生态圈的边缘,优势资源形成竞争和聚集,最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铜牛地块转型成功分两步走,一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集各家之所长,这个园区才能初步建成,解决了有无问题。二是之后运营起来,把空间变成有内容的产业园,依然需集各家之所长给园区赋能,建立空间赋能、政策赋能、内容赋能、科技赋能的赋能体系。

《时尚北京》:如何使工业遗产焕发新的活力,让人走进去既能感受过去的历史,又能体会现在科技、文化等带来的新体验?

郭少山: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宜改则改,宜留则留”,这是对设计师智慧的考验。铜牛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保留了一部分工业主体结构、工业风的厂房,外围结构换新。改造项目的复杂在于没有一定之规,它不像新建项目。现在的项目不是白纸,是在一个复杂、信息量大、边缘条件不清晰的情况下,按照制定的目的改造出来的项目。我总结出来“三因”,一是因地制宜;二是因难见巧;三是因势利导。举例,当时铜牛写着“顾客的期望永远是铜牛追寻的方向”的牌子,按照规划设计,是要拆掉的,但是在拆的过程中发现,牌子本身就有一套漂亮的钢结构体系。当时我们就因地制宜,保留原有钢结构,外面增加一层金属板网片,写上“未来设计”几个大字后就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来园参观的人员都会在此地拍照、留念。

《时尚北京》:在“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改造升级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郭少山:任何一个园区的改造都会有非常多的困难,如政策上的困难,引进企业的困难,改造本身建造过程中的困难。想要战胜这些困难,就要多方合一力,各施所长。541公司是由通投公司、北京时尚控股、铜牛集团、北京建院共同形成的合作企业,各个企业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铜牛集团作为当地原生企业,最了解这个园区,最知道这个园区该怎么去改;通投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公司,一个开发企业,很有开发经验;每一家企业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时尚北京》:改造的最终目的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建空间活力。在您看来,工业遗产“活化”空间的关键是什么?

郭少山:空间“活化”的关键,就是建立“赋能体系”,一定要给空间赋能。首先要有“政策赋能”,要想把空间“活化”,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必不可少,包括各种税收的返还、租金的优惠、入驻企业的配套服务等政策的赋能;其次是“科技赋能”,一个处于老旧的状态的产业空间变成全新的产业园或办公楼,需要把科技植入进去,这样才能真正“脱胎换骨”;第三是“内容赋能”,园区的改造一定要植入内容,办活动、展览、讲座、培训等都是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把园区的企业带活,所以政策、科技、内容都是赋能的方向,通过一个完整的赋能体系,才能真正把一个空间盘活,把一个旧的厂房空间变成一个新的未来产业园。

《时尚北京》:目前“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未来是否有什么新的计划?

郭少山:目前未来设计园区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充满活力,但还不够完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目前一期工程1.3万平方米已完成,涵盖了厂房、办公楼、食堂,也涵盖了部分室外环境,解决了初期入驻人员的就餐问题,但还没有解决住宿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未来二期工程将解决住宿问题,并进一步解决空间容量,涵盖了部分生活配套和更好的商业配套,室外的周边环境的提升,包括现在配套的园区西北侧将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园,未来会在此增加科技大屏,用于产品发布,它会成为整个张家湾室外活动的亮点。所以用青春期这个词形容园区是非常合适的,它即青春还未成年,在不久之后会茁壮成长,成长成一个为整个副中心发展、为整个北京市发展做出贡献的产业亮点。

猜你喜欢

张家湾小镇园区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又唱张家湾
熊的小镇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聚力高校资源共促古镇发展
漕运古镇张家湾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